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闽江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6953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结晶技术领域。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分子式为[C20H18ClNO4]·[C15H10O7]·[H2O],其中的盐酸黄连素分子、槲皮素分子和水分子的摩尔比为1:1:1。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混合,经溶剂辅助研磨析晶或混悬结晶制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共晶产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原料药,所制备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的黄连素表现出一定的缓释行为,共晶中的槲皮素溶解度和溶出度均明显提高。此外,所制备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有效缩小了两种药物的溶解度差异,这为两种药物的协同吸收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结晶,具体涉及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盐酸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loride,ber),别名盐酸小檗碱,分子式c20h18clno4,主要由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中提取而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菌痢、结膜炎等疾病,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阿米巴原虫具有抑制作用。此外,盐酸黄连素临床上还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盐酸黄连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有望“老药新用”,开发成新型抗癌药物。盐酸黄连素的制剂形式主要为片剂,活性组分为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但是,低生物利用度是限制盐酸黄连素潜在应用的关键因素。

2、槲皮素(quercetin,que),又称栎精,分子式c15h10o7,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槲皮素作为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化痰、抗炎、抗过敏、抗癌作用,是泌石通胶囊、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等中成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槲皮素存在溶解性差、溶出度低等缺陷。

3、药物-药物共晶(drug-drugcocrystal)是一种新型药物固态形式,其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将两种或多种药物活性成分组装在同一晶格内,具有结构明确,理化性质稳定等特性。通过共晶技术,可以提高原料药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其体内吸收及生物利用度,促进该类药物的开发应用。从上述分析来看,盐酸黄连素和槲皮素具有诸多相同的药学活性,将二者形成药物-药物共晶有望产生药效协同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4、目前尚未有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共晶产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原料药,所制备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的黄连素表现出一定的缓释行为,共晶中的槲皮素溶解度和溶出度均明显提高。此外,所制备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有效缩小了两种药物的溶解度差异,这为两种药物的协同吸收创造了条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固态表征结果确证了共晶结构,其分子式中含一个结晶水;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共晶结构内的槲皮素分子骨架上的o-h与盐酸黄连素或h2o之间形成氢键作用;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分析(cu kα辐射)时,其粉末x-射线衍射图在衍射角2θ±0.3°为:5.39°、7.04°、7.52°、10.04°、10.61°、10.86°、11.93°、14.17°、15.14°、25.55°等处有特征衍射峰。

4、上述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在溶剂辅助下进行机械研磨,所得产物经晾干后制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

5、上述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置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反应容器中,振摇后形成悬混液,然后将反应容器密封,磁力搅拌一定时间,所得沉淀经分离、干燥后制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

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7、(1)平衡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料药,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黄连素的溶解度降低了22%,而槲皮素的溶解度均显著提高了约4.5倍。通过形成共晶可以有效调和两种药物的溶解性能,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易溶药物的溶解度,从而缩小两种药物的溶解度差异,这为两种药物的协同吸收创造了条件。

8、(2)体外溶出实验表明,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有效的降低了黄连素的溶出速率,实现了黄连素的药物缓释;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槲皮素的溶出度显著提高,30min时的溶出度达到最大值21.1%,较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提升了5.6倍,整条溶出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降落伞”特征。

9、(3)本专利技术首次制备出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其制备方法简便,共晶产量高,同时包含盐酸黄连素和槲皮素两种药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分子式为[C20H18ClNO4]·[C15H10O7]·[H2O],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的盐酸黄连素分子、槲皮素分子和水分子的摩尔比为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案,以衍射角2θ±0.3°表示为:5.39°、7.04°、7.52°、10.04°、10.61°、10.86°、11.93°、14.17°、15.14°、25.55°处有特征衍射峰。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在溶剂辅助下进行机械研磨,所得产物经晾干后制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无水乙醇。

5.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置入盛有溶剂的反应容器中,振摇后形成悬混液,然后将反应容器密封,磁力搅拌一定时间,所得沉淀经过滤分离、室温晾干后获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无水乙醇。

7.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在制备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或抗过敏的药物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或抗过敏的药物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提高槲皮素溶解度和降低黄连素溶解度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分子式为[c20h18clno4]·[c15h10o7]·[h2o],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中的盐酸黄连素分子、槲皮素分子和水分子的摩尔比为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案,以衍射角2θ±0.3°表示为:5.39°、7.04°、7.52°、10.04°、10.61°、10.86°、11.93°、14.17°、15.14°、25.55°处有特征衍射峰。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摩尔比为1:1的盐酸黄连素二水合物与槲皮素二水合物在溶剂辅助下进行机械研磨,所得产物经晾干后制得盐酸黄连素-槲皮素水合物共晶。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泓勋陈晓龙黎容杏吴诗佳张燕杰娄本勇张梅梁玲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