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877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各台电梯轿厢的间隔(时间间隔)长期并且稳定地保持在等间隔状态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目标路径生成装置,该装置针对每一台电梯生成目标路径,该目标路径表示所述电梯装置在时间轴上以及位置轴上的目标;以及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选择对所发生的电梯门厅呼叫提供服务的电梯,使在时间轴上以及位置轴上表示的各台电梯的实际轨迹接近对各个目标路径。由此,生成用于引导以形成将来目标状态的目标路径,并对电梯轿厢进行分配以实现该目标路径,所以能够长期并且稳定地实现各个电梯轿厢的时间上的等间隔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以将电梯分配给所发生的电梯门厅呼叫的电梯群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群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能够将多个电梯轿厢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管理,以向利用者提供高效的电梯运行服务的系统。具体来说,实施分配控制,将多个电梯轿厢(通常是四个至8个)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管理,当某个楼层出现电梯门厅呼叫时,从该群电梯轿厢中选择一台最适合的电梯轿厢,由该电梯轿厢为该层的电梯门厅呼叫提供服务。 传统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大致在1980年左右开发,这些电梯群管理系统使用了微电脑,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预测等待时间计算分配评价函数,然后根据分配评价函数进行分配控制。在上述电梯群管理系统中,对从过去到现在所发生的电梯门厅呼叫进行管理,当出现新的电梯门厅呼叫时,针对这些电梯门厅呼叫算出预测的等待时间,并针对这些呼叫进行电梯轿厢的分配控制,以使等待时间变得最短,或者使最大等待时间变得最小。这些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控制原理是根据预测等待时间的评价函数决定呼叫分配,这在当时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控制方法,直到现在,其基本原理仍然在各电梯厂商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得到了继承。但是,该控制方法存在以下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电梯门厅呼叫进行电梯轿厢的最佳分配,但没有就该分配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电梯门厅呼叫的影响作出考虑。 第二个问题是,仅仅以评价函数作为分配指标,将电梯门厅呼叫分配给评价函数最小的电梯轿厢,而没有就各台电梯轿厢的配置关系作出考虑。即没有在各台电梯轿厢之间进行协调这一概念。 为了解决根据预测等待时间计算分配评价函数,然后根据分配评价函数进行分配的这一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其基本设想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控制概念,即在时间上以相等间隔对各台电梯轿厢进行配置。如果各台电梯轿厢的配置不均等,即某些电梯轿厢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而在这时出现新的电梯门厅呼叫时,该呼叫的等待时间可能变长。为此,如果能够在时间上以相等间隔对各台电梯轿厢进行配置,则能够抑制等待时间变长。以下列举一些传统的控制方法,这些传统的控制方法以实现在时间上进行相等间隔配置为目的。 1)等间隔优先区域控制(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1-226676号公报公开)。 2)等间隔优先区域和抑制区域控制(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7-117941号公报公开)。 在上述二种方案中,针对各台电梯轿厢,将作为服务对象的楼层设定为优先区域和抑制区域,并对分配评价值进行控制,使优先区域出现的电梯门厅呼叫得到优先分配,而对抑制区域出现的电梯门厅呼叫则进行滞后性分配。由此,达到使各台电梯轿厢在时间上接近等间隔这一目的。 3)以时间上的等间隔状态作为指标进行分配评价控制(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7-72059号公报公开) 在上述评价控制中,对将来某个时间点的各台电梯轿厢的配置作出预测,以对相应时间点的各台电梯轿厢的时间间隔进行预测。根据该预测的电梯轿厢间隔计算分配限制评价值,并以此进行分配控制,以避免出现电梯轿厢的分配集中在某一部分楼层的现象。其结果,达到使各台电梯轿厢的间隔在时间上接近等间隔这一目的。 4)通过使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的分布均等化以进行分配补偿(国际公开专利WO98/45204号公报公开) 该方法的基本设想与方法3)相同。对将来某个时间点的各台电梯轿厢的配置作出预测,根据该预测的电梯轿厢位置,针对各个楼层计算能够最早响应的电梯轿厢的预测到达时间,并将其作为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并且,进一步算出该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的分布,对电梯门厅呼叫的分配评价值进行修正,使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的分布变得均等。其结果,达到使各个楼层的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均等化这一目的。 5)根据位置评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2000-118890号公报公开) 在该方法中,针对各台电梯轿厢,算出各台电梯轿厢的配置不会出现偏差的位置评价值,并在对该位置评价值进行了考虑的基础上设定分配评价值,然后根据该分配评价值决定如何对电梯门厅呼叫分配电梯。该位置评价值根据电梯门厅呼叫发生时的各台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与其他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计算。该方式也以实现各台电梯轿厢的设置均等化为目的。 专利文献一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1-226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二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7-117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三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平7-72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四 国际公开专利WO98/45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五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2000-118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五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特开2000-30234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传统技术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台电梯轿厢配置的均等化以及等间隔化问题。在上述传统技术中,只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对各台电梯轿厢的间隔和配置状态进行了评价,所以难以长期并且稳定地将各台电梯轿厢的间隔(时间上的间隔)保持在等间隔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各台电梯轿厢的长期并且稳定的时间上的等间隔控制的电梯群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该电梯群管理系统具备目标路径生成装置,该装置针对每一台电梯生成在时间轴上以及位置轴上表示的各台电梯以其为目标的目标路径;以及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选择分配给所发生的电梯门厅呼叫的电梯,使在时间轴上以及位置轴上表示的各台电梯的实际轨迹与各个目标路径相吻合。 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生成进行引导以实现将来目标状态的目标路径,并根据该目标路径进行电梯轿厢的分配,所以能够实现各台电梯轿厢的长期并且稳定的时间上的等间隔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整体控制结构例示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部分的控制结构例。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部分的控制结构例。 图4是表示目标路径规格设定部分102的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预测路径生成部分的控制结构例。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预测路径生成部分的控制结构例。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路径评价函数运算部分的控制结构例。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控制概念图之一。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控制概念图之二。 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之间区别的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例。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方法的示意图(1)。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方法的示意图(2)。 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步骤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相位时间值的设想的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例(1)。 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目标路径生成例(2)。 图18是目标路径与预测路径之间的路径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整体控制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用于生成目标路径的处理流程图。 图21是预测路径生成处理A的流程图。 图22是预测路径生成处理B的流程图。 图23是计算路径评价函数的处理流程图。 图24是目标路径更新判断的处理流程图。 图中1—电梯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用于对在大厦的多个楼层运行的多个电梯轿厢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对发生的门厅呼叫来分配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任何一个时,计算给每个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了所述门厅呼叫情况下的到将来方向时间点为止的运行轨迹,并且根据该计算结果,决定被分配给所述门厅呼叫的所述电梯轿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3-23 2005-0829061.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用于对在大厦的多个楼层运行的多个电梯轿厢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对发生的门厅呼叫来分配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任何一个时,计算给每个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了所述门厅呼叫情况下的到将来方向时间点为止的运行轨迹,并且根据该计算结果,决定被分配给所述门厅呼叫的所述电梯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的计算通过使用该时间点或者该时间带上的服务楼层信息而生成。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敏文鸟谷部训星野孝道藤野笃哉田苗俊一稻叶博美米田健治山口透冈部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