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国专利>正文

竹茶香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70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按附图描述的工艺流程图,将新鲜竹叶、七叶松、茶叶除去杂质、坏叶等,竹叶90公斤,茶叶7公斤,七叶松3公斤,全部洗净后甩干,切碎成2-5cm大小的碎料,然后用95°食用无水乙醇进行浸泡168小时,每24小时翻动搅拌一次,然后将原料榨干,将浸出绿色液用不超过100℃的水浴加热法进行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无水乙醇,然后将绿色液用1∶195°无水乙醇中和,再萃取,蒸馏,过滤后放入铝制或不锈钢容器中进行慢火熬制并不停搅拌,待绿色的胶状料其含水量不超过8%,取7公斤含水量不超过8%的绿色浓缩液加入20公斤65°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加入1000公斤大米,将二者充分搅拌5分钟,让绿色营养胶液渗透进大米中,然后堆放2小时后,摊开用红外线加热通风烘干,温度不超过50℃,达到14.5%含水量即可包装计量出厂。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竹茶米,不虫咬,不长霉,不变味,保存时间可达10个月,既有色,又有香,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健功能,是最好的天然食品。(*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竹茶香米,也就是将竹茶的营养成份通过萃取提炼加入到优质大米中,使大米增加人体需要的营养和香型,有益于人体健康成为一种新型加工大米,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竹香茶香米”。“竹”“茶”是天然的植物,无污染,属天然绿色,并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B1、B2、B6、胡萝卜素、21种氨基酸、钙、硒、黄酮类等人体需要的七种常量元素和5种微量元素,对便秘、高血压、痔疮、胃病有一定的疗效,能清热退火、消炎,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是美容、长寿、健康的自然界植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这种“竹茶”米,如单独食用这种植物,一是原料有地域限制和采摘时间限制,植物提取营养又困难又麻烦,而通过将这种又有药用价值,又有营养成份的物质提炼出来,加入到大米中,成为天天食用的主食之一,这将是一种非常有意义、有前途的产品,据调查,目前国内外有关这种方法均没有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天然植物的绿色产品,使生产出来的竹茶中既保持了大米的营养成份,又增加了竹茶中提炼出的药用营养物质和独有的天然竹香型,而竹香现在全世界均没有办法人工合成,人们在闻到这种竹香和食用这些营养时,即保证了人体的营养需要,又心旷神怡,并将传统大米达到“色”“香”“味”的统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从新鲜竹叶、七叶松、茶叶中提取绿色胶液物与米混合,用食用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让胶液充分渗透到大米中,而得到一种竹茶米,而整个过程中包括了原料采摘,配料,清洗,切碎无水乙醇浸泡,过滤,水浴加热,真空浓缩,干燥,混合搅拌,低温烘干抛光,计量包装等,所需要的原料是鲜竹叶9%,七叶松3%,茶叶7%,大米,另外需要无水乙醇(食用95°)。生产竹茶米,首先要将上述原料在无水乙醇中浸泡168个小时后,用水浴加热法提取其营养物质并经真空浓缩熬制成含水量5%-896的绿色胶液状,然后用65°无水乙醇搅拌再混入大米中,使其低温,干燥成含水量达14%包装出厂。所述原料,选用竹叶必须是当年生长在竹林海拔500米左右丘陵地带,当年生的楠竹叶,七叶松是在衡山700公里左右松树叶,茶叶必须无农药、无化肥的茶园采摘,而且采摘时间必须是阴天或晴天,雨天不行,而且必须当天采摘,第二天加工,不得日晒雨淋,以免损坏叶绿素和营养。所述清选,是指竹叶、七叶松、茶叶必须首先除掉腐叶、黄叶,再在流水中清洗,清洗必须将泥沙洗净,清洗过后,再用甩干机将所有叶片残留水甩干,甩干后所有原料进入切碎机进行切碎,切碎长度在0.2-0.5厘米左右,即可入池用无水乙醇进行浸泡。所述无水乙醇浸泡,将95°食用无水乙醇和原料放入不锈钢或铝池内,放入无水乙醇以原料压紧,放入乙醇至原料3寸高的原料面,浸泡后每24小时翻动一次,共浸泡7天计168个小时为宜,浸泡时必须密封。所述分离,将无水乙醇和原料进行榨干,将浸出的液体残渣进行分开,再将无水乙醇进行回收。所述的无水乙醇回收,必须用水浴加热法,采用减压蒸馏方法,全部回收完无水乙醇,水浴加热温度90-100℃温度内进行,容器内仅存绿色胶状提取物,将胶状提取物用95°无水乙醇按1∶1比例用纱布过滤,再进行二次萃取。最后的绿色胶状原料进行真空浓缩熬制。所述的直空浓缩,即在真空器内进行真空浓缩,排去水份也可用不锈钢容器或铝制容器进行慢火加热进行浓缩,必须不停的搅拌,以免烘糊,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00℃,加热后绿色液体含水量在5%-8%中间得原料。所述工艺中的混合搅拌,是将绿色胶状原料按1∶3比例与65°食用无水乙醇,进行充分搅拌,待充分溶解后,再按7∶20∶1000比例加入到大米中,再转速每分钟30-50转搅拌机中充分进行搅拌,一般时间搅拌3-5分钟,直至充分渗透到大米中即可。所述工艺中的干燥,即将搅拌好的大米用容器盛装放置2小时,再摊开,用红外线加热器,温度在40-50℃,干燥。达到含水量14.5%,即可进行包装出厂。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竹茶米,是由米和从竹叶、七叶松、茶叶提炼出来的精维素添加剂(绿色胶液)组成,这种米色呈绿色,香呈竹香,其竹茶中所含的叶绿素、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黄酮类、硒、钙、磷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达到米、竹、茶、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美味食品。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权利要求1.竹茶香米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切碎、浸泡、无水乙醇回收、萃取、真空浓缩、配料、搅拌、烘干、计量包装,其特征是a、原料必须用新鲜竹叶、七叶松、茶比重是竹90%,七叶松390,茶叶7%,90∶3∶7b、清洗切碎,浸泡是原料必须经流水清洗干净,切碎成0.2-0.5厘米后,加入95°无水乙醇,浸泡时间为168小时,每24小时翻动一次。c、萃取、真空浓缩,将浸泡后原料和无水乙醇分离,用水浴加热法蒸馏回收无水乙醇,再以1∶1的无水乙醇萃取再蒸辐,然后用真空器或不锈钢或铝锅进行慢火熬制,水浴加热温度不超过100℃。d、配料,搅拌烘干,将竹茶七叶松原料加工熬制成含水量不超过8%的绿色胶液后,再配65°无水乙醇混合1000∶20∶7的比例与大米搅拌,再经红外线50℃温度烘干成竹茶米。2.按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要用竹叶、七叶松、茶叶,比例为竹90%,七叶松3%,茶叶7%,必须新鲜,当天采摘,第二天加工。3.按权利要求1所述,无水乙醇浸泡,必须用食用95°无水乙醇浸泡168小时,并24小时翻动一次。4.按权利要求经过1所述,萃取,必须用水浴加热方法蒸馏,温度不超过100℃,再将原料进行二次萃取。5.按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浓缩,必须用真空器或者铝制不锈钢锅内用不超过100℃慢火进行熬制成含水量不超8%的胶状液。6.按权力要求1所述,配料,必须用65°无水乙醇和绿色胶状液搅拌,平均比例为7∶20。7.按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搅拌,必须进行充分搅拌,时间5分钟,转速是每分钟25-50转分进行。8.按权利要1所述,烘干,必须将搅拌后原料堆放2小时让其充分渗透,再摊平用50℃温度红外线进行干燥,再计量包装。9.按权利要求1所述,加工成竹茶米必须呈绿色、呈竹香,其特征组成的竹茶米必须用稻谷、小米、玉米等粮食加工,粮食表面和里面均呈绿色并且含全天然的叶绿素、维生素、胡萝卜素、黄酮类、氨基酸、钙、硒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成份。全文摘要按附图描述的工艺流程图,将新鲜竹叶、七叶松、茶叶除去杂质、坏叶等,竹叶90公斤,茶叶7公斤,七叶松3公斤,全部洗净后甩干,切碎成2-5cm大小的碎料,然后用95°食用无水乙醇进行浸泡168小时,每24小时翻动搅拌一次,然后将原料榨干,将浸出绿色液用不超过100℃的水浴加热法进行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无水乙醇,然后将绿色液用1∶195°无水乙醇中和,再萃取,蒸馏,过滤后放入铝制或不锈钢容器中进行慢火熬制并不停搅拌,待绿色的胶状料其含水量不超过8%,取7公斤含水量不超过8%的绿色浓缩液加入20公斤65°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加入1000公斤大米,将二者充分搅拌5分钟,让绿色营养胶液渗透进大米中,然后堆放2小时后,摊开用红外线加热通风烘干,温度不超过50℃,达到14.5%含水量即可包装计量出厂。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竹茶米,不虫咬,不长霉,不变味,保存时间可达10个月,既有色,又有香,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健功能,是最好的天然食品。文档编号A61K36/88GK1768593SQ20041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竹茶香米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切碎、浸泡、无水乙醇回收、萃取、真空浓缩、配料、搅拌、烘干、计量包装,其特征是:a、原料必须用新鲜竹叶、七叶松、茶比重是竹90%,七叶松390,茶叶7%,90∶3∶7b、清洗切碎,浸泡是原料必须经 流水清洗干净,切碎成0.2-0.5厘米后,加入95°无水乙醇,浸泡时间为168小时,每24小时翻动一次。c、萃取、真空浓缩,将浸泡后原料和无水乙醇分离,用水浴加热法蒸馏回收无水乙醇,再以1∶1的无水乙醇萃取再蒸辐,然后用真空器或不锈 钢或铝锅进行慢火熬制,水浴加热温度不超过100℃。d、配料,搅拌烘干,将竹茶七叶松原料加工熬制成含水量不超过8%的绿色胶液后,再配65°无水乙醇混合1000∶20∶7的比例与大米搅拌,再经红外线50℃温度烘干成竹茶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