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530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研究范围内的地域进行地块单元划分,并对每个地块单元的属性进行赋值;步骤2、识别常住用户的居住地、工作地,之后筛选常住用户在研究范围内的不包含通勤出行数据的日常出行数据,最后基于日常出行数据构建地块单元间的有向联系网络N;步骤3、基于有向联系网络N、步骤1中的地块单元编码UID及所属社区生活圈编码LCID,计算研究范围内各社区生活圈自服务指数S<subgt;i</subgt;,之后按照自服务指数高低对社区生活圈进行分类,最后绘制空间分布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研究范围内的社区生活圈设施与居民的“供‑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而制定长期有效的分类治理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社区生活圈,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自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武汉、长沙、济南、厦门、海口等城市陆续启动了社区生活圈规划。2018年和2021年,住建部和自然资源部相继发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和《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 1062-2021)》(以下简称《标准》和《指南》),标志着我国的社区规划开始由居住区模式向生活圈模式发生转变。

2、目前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

3、一是基于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对生活圈内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从使用者的视角反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劣,文献[1]在武汉市知音东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社区居民对14类设施的满意度评价,依据获取的194份有效问卷结果提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策略。

4、二是基于《标准》《指南》中的配置要求判定是否达标,文献[2]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各社区生活圈内18类设施的有无进行判定,有记为达标,无则为不达标,并根据达标设施类型的数量对社区生活圈进行分类。

5、三是基于地理学对配套设施的空间可接触机会进行评价,衍生出覆盖率、可达性、可步行性等指标。文献[3]运用城市网络分析工具箱评价广州南沙城区社区生活圈13类设施的覆盖情况,覆盖率定义为步行方式下可到达设施的居住建筑数量与生活圈内总居住建筑数量的比值;文献[4]基于距离衰减函数增加了距离对居民步行到达配套设施影响的考虑,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生活圈现状与规划可步行性进行测度,评估设施配置的合理性。

6、方法一收集居民的主观评价调查成本高、样本收集数量有限,很难构成对全市域生活圈评价的全貌认识,且容易受到居民主观偏好的影响,代表性难以保证。

7、方法二是对《标准》《指南》两项规范文件的直接应用,忽略了城市特征与居民行为的差异,仅用设施有无判定是否达标也无法反映设施布局的合理性。

8、方法三是方法二的优化,能够更加细致、精确的反映生活圈配套设施分布水平,但受到设施建设面积、服务质量的影响,不能反映居民对生活圈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没有考虑在电子商务、不同交通出行方式下居民跨生活圈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普遍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可实现对研究范围内的社区生活圈设施与居民的“供-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而制定长期有效的分类治理策略。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对研究范围内的地域进行地块单元划分,并对每个地块单元的属性进行赋值,属性类型包括地块单元编码uid、所属社区生活圈编码lcid;

4、其中,研究范围内含有若干社区生活圈,每个社区生活圈内包含多个地块单元;

5、步骤2、以所有地块单元为对象,获取地块单元中所有用户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手机位置服务数据,基于手机位置服务数据识别常住用户的居住地、工作地,之后筛选常住用户在研究范围内的不包含通勤出行数据的日常出行数据,最后基于日常出行数据构建地块单元间的有向联系网络n;

6、其中,有向联系网络n包含若干个有向联系;

7、有向联系的起点为常住用户的居住地所在的地块单元;

8、有向联系的终点为常住用户每日非通勤活动产生的非工作地的所在地块单元;

9、步骤3、基于有向联系网络n、步骤1中的地块单元编码uid及所属社区生活圈编码lcid,计算研究范围内各社区生活圈自服务指数si,之后按照自服务指数高低对社区生活圈进行分类,最后绘制空间分布图;

10、其中,各社区生活圈自服务指数si为圈内有向联系数量与有向联系总量的比值。

11、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201、识别常住用户;

13、步骤202、识别常住用户的居住地、常住用户的工作地;

14、步骤203、选定连续的若干个工作日,建立有向联系网络n,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203a、对照步骤202中识别出的常住用户的居住地,常住用户的工作地,筛选常住用户在研究范围内的日常出行数据;

16、其中,日常出行数据,为常住用户的居住地所在的地块单元,到非通勤活动产生的其他活动地所在地块单元之间的数据;

17、步骤203b、定义有向联系;

18、步骤203c、以步骤203a获取的日常出行数据为遍历对象,提取日常出行数据中所有的有向联系;

19、步骤203d、将步骤203c中出现的有向联系汇总,得到地块单元间由居住地指向其他活动地的有向联系网络n。

20、优选地,步骤2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基于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手机位置服务数据,统计每一个用户多日的位置信息,若其位置位于研究范围内的比例超过设定比例,则将其认定为研究范围内的常住用户。

22、优选地,步骤20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3、对于在设定时间段内常住用户的手机位置服务数据,判断常住用户工作日工作时段在各个地块单元的驻留频次,提取在单个单元的驻留频次dc超过设定值的单元,作为常住用户的工作地;

24、对于在设定时间段内常住用户的手机位置服务数据,判断常住用户夜间时段在各个地块单元的驻留频次,提取在单个单元的驻留频次nc超过设定值的单元,作为常住用户的居住地。

25、优选地,步骤202中设定时间段为91天;步骤203中选定连续的5个工作日。

26、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301、将有向联系网络n中的有向联系,按照圈内有向联系、圈外有向联系进行归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针对任意一个有向联系,判断常住用户的居住地所属社区生活圈编码、其他活动地所属社区生活圈编码是否一致;

29、若一致,则归为圈内有向联系,否则,归为圈外有向联系;

30、步骤302、以常住用户的居住地所在的社区生活圈为统计单元,统计圈内有向联系数量ai与圈外有向联系数量bi;

31、其中,i为社区生活圈编码lcid;

32、步骤303、计算每个社区生活圈的自服务指数si;

33、si=ai/(ai+bi)

34、步骤304、按照自服务指数高低对社区生活圈进行分类;

35、步骤305、绘制自服务指数si的空间分布图:

36、采用不同标记对步骤1获取的地图中不同类的社区生活圈进行区分,以形成空间分布图;

37、步骤306、执行步骤2~步骤305,以实现定期观测各社区生活圈自服务指数的变化。

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中设定时间段为91天;步骤203中选定连续的5个工作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服务指数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套水平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辰辛蕾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