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铸造模具和挤压铸造模具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409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7
本申请涉及挤压铸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模具和挤压铸造模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上模、下模和第一磁感应装置,模与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模腔具有薄壁处。第一磁感应装置嵌设在上模或下模内,且第一磁感应装置靠近薄壁处设置,第一磁感应装置用于对薄壁处加热或施加振荡磁场。本申请提供的挤压铸造模具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零部件出现缩孔缺陷,能够有效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对流经薄壁处的金属溶液细化晶粒尺寸,可以使金属材料中的元素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有效消除元素偏析,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材料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挤压铸造,尤其涉及一种挤压铸造模具和挤压铸造模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目前,车辆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通过压铸的方式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以其低密度,比强度高等优点,使铝合金压铸件在车身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中,车身零部件在高压铸造的过程中,通常以高压高速进行充型,容易产生卷气和缩孔缩松缺陷,影响零件性能。而挤压铸造作为一种低速高压的充型工艺,能够有效排出模腔内空气,避免充型卷气缺陷,并且在材料凝固的过程中再进行高压补缩,有效消除缩孔缩松缺陷。然而,由于车身零部件尺寸较大,且壁厚较薄,在挤压铸造的过程中,薄壁处的金属溶液冷却速度较快,容易阻断补缩通道,使生产的零部件产生缩孔缺陷,降低了零部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模具和挤压铸造模具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零部件出现缩孔缺陷,能够有效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感应部和第二磁感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分别位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且所述冷却水管位于所述薄壁处模腔与所述第一磁感应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嵌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感应部和第二磁感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分别位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且所述冷却水管位于所述薄壁处模腔与所述第一磁感应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嵌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还具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与所述模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堂王运生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