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硅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26354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硅负极,所述硅负极包括导电基体和附着于该导电基体表面的材料层,其中,所述材料层包括含硅的材料层和氮化钛层,所述含硅的材料层附着在导电基体上,氮化钛层附着在所述含硅的材料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硅负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硅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负极制备得到的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硅负极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负极的电池,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硅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体系作为活性材料, 虽然这类体系的活性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但是其本身储锂能力较低,特别是碳类负极活 性材料的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如此低的容量目前已难以适应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 型化发展及电动汽车对大容量、高功率化学电源的需求。因此,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具有 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活性材料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非碳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表明,有许多高储锂性能的金属或合金类材料可以作 为负极活性材料使用,其中硅因具有嵌锂比容量大(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和嵌锂电 位低(小于0.5V)等特点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附件活性材料。然而,硅在脱嵌锂的过 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产生较大的机械应力, 导致使用硅做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较差,从而阻碍了硅的工业化应用。 《硅与氮化钛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硅负极,所述硅负极包括导电基体和附着于该导电基体表面的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层包括含硅的材料层和氮化钛层,所述含硅的材料层附着在导电基体上,氮化钛层附着在所述含硅的材料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斌梁桂海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