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印设备及压印方法。
技术介绍
1、uv转印本质上是一种微结构压印技术,其具有如下特点:实现超高分辨率,没有光学曝光中的衍射现象;高保真度,几乎无差别的将结构模具上图形转印到基材上;高产量,微结构图形并行处理;低成本,无需电子束、曝光机的复杂系统。uv转印技术中实现多层微结构高精度定位对准转印是该技术的难点和瓶颈。
2、目前,国内外报导的高精度多层定位对准微结构转印技术,一般结构复杂,且只适合在单片片材图形转印。在连续卷材上批量实现多层图形套准的设备,如报导的多色定位印刷设备,虽然可以实现卷材连续套准印刷,但是套准精度一般都大于0.1mm。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印设备及压印方法,可以在连续卷材上实现微米级高精密多层图形的uv光转印。
2、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印设备,包括:
3、模具,设有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从所述模具的头端向尾端延伸;
4、上胶装置,用于在所述模具和/或薄膜带上形成胶层,所述薄膜带具有沿所述薄膜带的长度方向重复排列的第二图案;
5、压印组件,包括对位调整装置、压辊和平移辊组,所述压辊和所述平移辊组能够在所述模具的头端与尾端之间移动;平移辊组从头端移动到尾端将所述薄膜带张紧在所述模具的一侧;所述对位调整装置用于放置模具并调整所述模具与所述薄膜带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模具上的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薄膜带上的所述第二图案
6、可选的,所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三对位标识,所述第三对位标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对角;所述第二图案包括第二主体、第一对位标识和第二对位标识,所述第一对位标识设在所述第二主体外围,所述第二对位标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内。
7、可选的,所述压印设备还包括:
8、放卷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薄膜带向所述压印组件传送;
9、收料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压印组件的薄膜带;
10、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压印组件与所述收料单元之间,用于检测所述薄膜带上的第二图案的第一对位标识;
11、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模具定位平台内和/或设于所述模具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薄膜带上的第二图案的第二对位标识和所述模具上的第一图案的第三对位标识之间的对位偏差;
12、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对位标识时,控制所述放卷单元和所述收料单元停止薄膜带传送,以及在所述平移辊组完成揭膜后,控制所述放卷单元和所述收料单元恢复薄膜带传送。
13、可选的,所述压印设备包括模具定位平台,所述模具设于所述模具定位平台上,所述对位调整装置根据所述对位偏差驱动所述模具定位平台运动来带动所述模具移动。
14、可选的,所述平移辊组包括第一平移辊和第二平移辊,所述第一平移辊位于所述模具与所述第二平移辊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平移辊张紧在所述模具一侧的薄膜带与所述模具的顶面平行,所述第一图案设于所述模具的顶面;
15、所述压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辊;当所述压印组件包含多个压辊时,远离所述模具尾端的压辊用于定位薄膜带,靠近所述模具尾端的压辊依次或者同步压印所述薄膜带。
16、可选的,所述压印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从所述模具的头端向所述尾端延伸,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平移辊和所述第二平移辊沿所述第一导轨同步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压辊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
17、可选的,所述压印设备还包括:
18、固化组件,用于对薄膜带上的由所述压辊压印后的胶层进行固化。
19、可选的,所述固化组件包括固化光源、第一移动导轨和驱动器,所述第一移动导轨从所述模具的头端向尾端延伸,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固化光源沿所述第一移动导轨移动。
20、可选的,所述上胶装置包括网纹辊,通过转动所述网纹辊对所述薄膜带上胶;或者
21、所述上胶装置包括点胶头,所述点胶头可滑动的在所述薄膜带上或者所述模具的第一图案上点胶。
22、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印方法,包括:
23、薄膜带传送过程中,上胶装置在模具和/或薄膜带上形成胶层,所述模具设有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从所述模具的头端延伸至尾端,所述薄膜带具有沿所述薄膜带的长度方向重复排列的第二图案;
24、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头端移动至尾端,将所述薄膜带张紧在所述模具的一侧;
25、对位调整装置调整所述模具与所述薄膜带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所述模具上的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薄膜带上的所述第二图案对位;
26、压辊挤压所述薄膜带和胶层实现压印;
27、所述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尾端向头端移动实现揭膜。
28、可选的,所述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尾端向头端移动实现揭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固化组件对薄膜带上的由所述压辊压印后的胶层进行固化。
29、可选的,所述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头端移动至尾端,将所述薄膜带张紧在所述模具的一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检测薄膜带上的第二图像的第一对位标识;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对位标识时,控制器控制放卷单元和收料单元停止薄膜带传送;
30、所述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尾端向头端移动实现揭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平移辊组完成揭膜后,控制器控制放卷单元和收料单元恢复薄膜带传送。
31、实施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通过移动平移辊组将薄膜带张紧在模具的一侧,使模具上第一图案与薄膜带上第二图案初步对位,然后通过对位调整装置精确调整模具与薄膜带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一图案与第二图案的精准对位,其对准精度高,可达5~10微米;之后缩小模具与薄膜带之间的距离,使薄膜带、胶层和第一图案接触,然后利用压辊滚压薄膜带,使薄膜带、胶层和模具紧密贴合,提高压印精度;揭膜时,平移辊组反向移动,移动过程中薄膜带与模具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故揭膜力度均匀,压印图案后的胶层更多的附着在薄膜带上,能够减少或者避免胶层粘结在模具上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三对位标识,所述第三对位标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对角;所述第二图案包括第二主体、第一对位标识和第二对位标识,所述第一对位标识设在所述第二主体外围,所述第二对位标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设备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设备包括模具定位平台,所述模具设于所述模具定位平台上,所述对位调整装置根据所述对位偏差驱动所述模具定位平台运动来带动所述模具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设备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辊组从所述模具的头端移动至尾端,将所述薄膜带张紧在所述模具的一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检测薄膜带上的第二图像的第一对位标识;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对位标识时,控制器控制放卷单元和收料单元停止薄膜带传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三对位标识,所述第三对位标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对角;所述第二图案包括第二主体、第一对位标识和第二对位标识,所述第一对位标识设在所述第二主体外围,所述第二对位标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设备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设备包括模具定位平台,所述模具设于所述模具定位平台上,所述对位调整装置根据所述对位偏差驱动所述模具定位平台运动来带动所述模具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军,卢国,周杨,范广飞,魏中文,毛立华,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