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仕颖专利>正文

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150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杯身,杯身具有杯底及杯口;放置底盖于杯身的杯底;加热杯底及底盖,使杯底及底盖软化具可塑性;以及压合杯底与底盖,于杯底形成环状凸缘。其中,杯身及底盖的材料均为生物可分解材料,有别于射出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材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 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塑料具有密度小、耐酸碱、防水、防锈、绝缘等优点,故现己 经成为人类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塑料一般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在正常情况下,热塑性塑料 固化是因为流动性变低,而非发生化学反应,故其可透过加热方式反复 加工;而热固性塑料在固化成型后,原本个别独立的分子之间因交联架 桥而形成网状结构,所以有化学反应发生,因而无法再透过加热方式回 到固化前的状态。因为热塑性塑料同时具有塑料材料的优点以及易加工的特性,故被 人类广为使用。而在塑料容器的制造方法上,例如塑料杯、塑料瓶、塑 料桶等, 一般均采用吹气成型和射出成型两种,常见的宝特瓶和塑料瓶 是先利用射出成型形成瓶胚,再透过吹气成型形成瓶身,而塑料杯则是 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利用射出成型来制作塑料杯是相当迅速及便宜的方法,尤其对塑料 工业从业人员来说,提到塑料杯的制程更是直接联想到射出成型而不作 他想,然而同样的方法应用在生物可分解材料上时,将衍生出诸多问题。生物可分解材料也是热塑性塑料材料的一种,但是因为物理特性(如延伸率、结晶温度、流动性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由生物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一杯身,该杯身具有一杯底及一杯口; 放置由生物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一底盖于该杯身的该杯底处; 加热该杯底及该底盖,使该杯底及该底盖软化具可塑性;及   压合该杯底与该底盖而形成一环状凸缘于该杯底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由生物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一杯身,该杯身具有一杯底及一杯口;放置由生物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一底盖于该杯身的该杯底处;加热该杯底及该底盖,使该杯底及该底盖软化具可塑性;及压合该杯底与该底盖而形成一环状凸缘于该杯底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加热该杯底及该底盖步骤中,是加热至该杯底及该底盖的材质的玻璃 转移温度以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加热该杯底及该底盖步骤后,更包含下列步骤弯折该杯底,使该杯底向内弯曲。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放置该底盖步骤中,该底盖是放置于一第一杯模的顶端,该杯身的该 杯口朝下并套放于该第一杯模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压合该杯底与该底盖步骤中,是以具有一环状凹槽的一第一上模压合 该杯底与该底盖,并于该杯底形成该环状凸缘。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下列步骤加热该杯口,使该杯口软化具可塑性;及 押压该杯口而形成一杯唇于该杯口处。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加热该杯口步骤中,是加热至该杯口的玻璃转移温度以上。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将该杯口加热至其玻璃转移温度以上步骤后,更包含下列步骤弯折该杯口,使该杯口向外弯曲。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加热该杯口步骤中,该杯身的该杯口朝上并放置于一第二杯模上。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押压该杯口步骤中,是以对应于该杯口的一第二上模押压该杯口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颖
申请(专利权)人:黄仕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