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998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其设置在一机车把手与一前叉架之间,包括一把手座、一上导引件及一下导引件,该机车把手安装在该把手座的顶端,该上导引件包含一导引穴,该导引穴为向下延伸形成,该把手座的底端固定于该上导引件的顶端,该下导引件包含一定位柱,该定位柱向上延伸形成,该下导引件以该定位柱滑入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中,该下导引件以底端连接于该前叉架上;由此,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与该下导引件的该定位柱可彼此滑接,来改变该把手座相对于该下导引件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尤指一种安装在机车把手及前叉架之间而可改变该机车把手的高度的机车把手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速克达型机车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量低 及操控性佳等优点。 然而, 一般量产的速克达型机车,其机车把手相对于地面或是机车坐垫的高度,通常是通过调查一般大众的身材(如身高、肩宽、手长等)而根据平均值来设计,然而对于每一位购买速克达型机车的骑乘者来说,上述依据平均值的高度设计,并非最适合于自己的骑乘姿势或习惯,且向购买者提供客制化、个人化的调整或设定较为不易。 例如,骑乘者身材较高大,则骑乘者的身体部位容易与机车把手的操控范围产生干涉,使得骑乘者在行驶中的转向范围受限,而造成骑乘者骑乘时的不便。或是骑乘者在速克达型机车的脚踏板放置物品时,若该物品体积较大,也同样会与机车把手的操控范围产生干涉,而产生上述不便利的情形。而对于骑乘者身材较娇小的情况,不但由于机车把手的位置过高而不易操控,在需要长途骑乘的情况下,机车把手的位置太高也较容易使骑乘者产生疲劳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 使得机车把手可根据骑乘者的身材或习惯而改变高度,而能够让骑乘者以舒适的姿势操控 该机车把手且在以速克达型机车行驶时获得较佳的操控感。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其设置在一机车把手与一前叉架之间,包括一把手座,该机车把手安装在该把手座的顶端;一上导引件,其包含一导引穴,该导引穴向下延伸形成,该把手座的底端固定于该上导引件的顶端;以及一下导引件,其包含有一定位柱,该定位柱为向上延伸形成,该下导引件以该定位柱滑入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中,该下导引件以底端连接于该前叉架上;由此,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与该下导引件的该定位柱彼此滑入或滑出,改变该把手座相对于该下导引件的高度。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该速克达型机车的生产制造商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该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安装在该机车把手和该前叉架之间,即可根据该速克达型机车的购买者的身材而调整该机车把手的高度,而能够对所出售的该速克达型机车达到个人化、客制化。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该机车把手的调整结构,不但零件结构精简且容易组装,而能够有效控制制造成本,且利用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及该下导引件的该定位柱相互滑接,可具备有良好的可靠度及耐用性。三、利用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与该下导引件的该定位柱彼此滑接,可以调整该把手座相对于该下导引件的高度,使得骑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与习惯,视骑乘的需求而调整该机车把手的高度,能够以骑乘者本身感觉舒适的姿势操控该机车把手,并增进该速克达型机车的操控感。四、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该机车把手的调整结构,可以升高该机车把手的高度,避免该机车把手与骑乘者的膝盖或是放置在脚踏板处的物品产生干涉的不便情形,提升该速克达型机车行驶骑乘的便利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全车车体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A至图5D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导引穴及定位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C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的导引穴及定位柱的剖面示意 图。图中符号说明100速克达型机车200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10把手座211座体212螺纹孔220上导引件221导引穴222上固定盘223导引柱224导引部230下导引件231定位柱232下固定盘233穿孔234定位部240调整螺杆241连续螺纹242止挡凸部250轴承260锁扣块261螺纹孔270压迫件271抵接部272扳动部280弹性榇套300机车把手400前叉架500基座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速克达型机车的车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显示 有一速克达型机车100,并包括有一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00,该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00 设置在一机车把手300与一前叉架400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00 的立体组合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及部分剖面示意图。 该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00主要包括一把手座210、一上导引件220及一下导引件 230。该机车把手300安装在该把手座210的顶端,该把手座210以底端固定于该上导引件 220的顶端。该上导引件220包含一导引穴221,该导引穴221向下延伸形成。该下导引件 230包含一定位柱231,该定位柱231为彼此平行且向上延伸形成,使得该下导引件230以 该定位柱231滑入该上导引件220的该导引穴221中,而该下导引件230以底端连接于该 前叉架400上。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通过该上导引件220的该导引穴221与该下导引件230的该 定位柱231彼此滑入或滑出,可提供速克达型机车100的骑乘者改变该把手座210相对于 该下导引件230的高度,以适合于骑乘者自身的身材。 以下将根据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其它组件及其间 的关系。 该把手座210还包含一座体211及一螺纹孔212,该螺纹孔212形成在该座体211 上。该上导引件220还包含有一上固定盘222及一导引柱223。该导引柱223自该上固定 盘222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该导引穴221形成在该导引柱223中而使该上固定盘222的顶 面与该导引柱223的底面相连通。该下导引件230还包含有一下固定盘232及一穿孔233。 该定位柱231自该下固定盘232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该穿孔233形成在该定位柱231中 而使该下固定盘232的底面与该定位柱231的顶面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该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200还包括一调整杆件240,该调整杆件240 包含有一连续螺纹241 ,该连续螺纹241沿着该调整杆件240的长度方向形成在该调整杆件 240的外侧上,且自该调整杆件240的顶端向下延伸一预定的距离。 如图2及图4所示,该把手座210以该座体211的底端固定于该上导引件220的 上固定盘222的顶端,且该下导引件230以该定位柱231滑入该上导引件220的该导引柱 223中的该导引穴221,该螺纹孔212、该导引穴221及该穿孔233相互对应且连通,该调整 杆件240以底端设置在该下导引件230的该穿孔233中并通过该上导引件220的该导引穴 221而以该连续螺纹241与该把手座210的螺纹孔212配合。 通过上述实施例,当骑乘者旋转该调整杆件240,该把手座210即结合该上导引件 220而以该螺纹孔212相对该调整杆件240的该连续螺纹241而移动,来改变该把手座210相对于该下导引件230的高度,且可在该定位柱231完全滑入该导引穴221至该定位柱231 滑出至该导引穴221的底缘之间,调整该把手座210相对于该下导引件230的高度。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该调整杆件240进一步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把手的调整机构,其设置在一机车把手与一前叉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把手座,该机车把手安装在该把手座的顶端;一上导引件,其包含一导引穴,该导引穴向下延伸形成,该把手座的底端固定于该上导引件的顶端;以及一下导引件,其包含有一定位柱,该定位柱向上延伸形成,该下导引件以该定位柱滑入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中,该下导引件以底端连接于该前叉架上;由此,该上导引件的该导引穴与该下导引件的该定位柱彼此滑入或滑出,改变该把手座相对于该下导引件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瑞达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