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近些年,在动力电池领域方面,推出各类去模组化、集成化的电池结构创新技术,并逐步予以应用。
2、目前,商用车中主流方案常采用行业标准包构造动力电池系统。以新能源纯电牵引为例,如匹配nkwh动力电池系统,多采用6台份n/6kwh或4台份n/4kwh行业标准包,驾驶室后背或底盘侧挂+中置,通过标准包串并联成组,满足整车电量配置需求。然而,行业标准包受构型限制,从结构创新角度上,无法实现系统更高比能的要求。
3、中国专利cn117141218b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其包括多组电池单元组件和控制电路组件,控制电路组件与电池单元组件电连接,每组电池单元组件包括多个层叠布置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单元壳体、电芯、第一电连接件和从控制器,电池单元壳体将电芯、第一电连接件和从控制器封装起来。一组电池单元组件设置于底盘车架的中部镂空区域,另两组电池单元组件对称地设置于中部镂空区域的两侧,电池单元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底盘车架纵梁的下方;控制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00)包括第一半壳(200)和第二半壳(300),所述第一半壳(200)和所述第二半壳(300)相向扣合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半壳(200)包括凹凸结构板(210),所述凹凸结构板(210)上具有交替排列的凹陷结构(211)和凸起结构(212),每个所述凹陷结构(211)的两侧均具有所述凸起结构(212),所述凹陷结构(211)沿所述第一半壳(200)指向所述第二半壳(300)的方向凹陷,所述凸起结构(212)沿所述第二半壳(300)指向所述第一半壳(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00)包括第一半壳(200)和第二半壳(300),所述第一半壳(200)和所述第二半壳(300)相向扣合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半壳(200)包括凹凸结构板(210),所述凹凸结构板(210)上具有交替排列的凹陷结构(211)和凸起结构(212),每个所述凹陷结构(211)的两侧均具有所述凸起结构(212),所述凹陷结构(211)沿所述第一半壳(200)指向所述第二半壳(300)的方向凹陷,所述凸起结构(212)沿所述第二半壳(300)指向所述第一半壳(200)的方向凸出,每个所述凸起结构(212)与所述第二半壳(300)之间均具有所述第一空间(120),每个所述凹陷结构(211)与所述第二半壳(300)之间均具有所述第二空间(130),每个所述凹陷结构(211)内均具有所述车架槽(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壳(300)包括内板(310)和外蒙皮(320),所述内板(310)与所述凹凸结构板(210)相对,所述外蒙皮(320)位于所述内板(310)背离所述凹凸结构板(210)的一侧,并与所述内板(310)间隔形成两者之间的中空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200)还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20),所述凹陷结构(211)和所述凸起结构(212)沿第一方向交替凹凸,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0)相对设置在所述凹凸结构板(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半壳(300)包括底板(330)和两个第二侧板(340),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40)相对立设在所述底板(33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凹凸结构板(2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40)对接,所述底板(3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0)对接,所述第一侧板(220)与所述第二侧板(340)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200)由板材一体折弯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包括两层上下层叠的第一电池组(410),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包括一层第二电池组(420),所述第一电池组(410)和所述第二电池组(420)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簇(411),所述电池簇(411)均包括多个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龙,项小雷,王博,丁浩,孟维江,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