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峰立专利>正文

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678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导光板,包含一导光板本体以及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导光板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微结构阵列。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的材质异于导光板本体且不均匀分布于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本体可利用滚压工艺流程形成,因此可减少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流程成本,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易于大量生产。另外,导光板本体于第二表面可具有第二微结构阵列,更可协助光线的均匀化。再者,这些全反射破坏材料为部分透光,有助于光线的折射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显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装置逐渐被液晶显示装置所 取代。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电视及台式 显示屏等等。 —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与一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显示面板 本身不发光,故通过背光模块来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均匀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得以显 示影像。 请参照图l,其为已知技术背光模块1的示意图,在此以一侧光式背光模块1为例。 背光模块1具有一光源11、一反射片12、一导光板13以及一光学膜片组14。 光源11邻设于导光板13的一端面131,反射片12设置于导光板13的底面132,反 射片12可将由导光板13底面132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3中,以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导光板13面对于反射片12的一面通常设有多个网点133,这些网点133为白色油墨以印刷 的方式形成于导光板13的底面132。光学膜片组14设置于导光板13的上,光学膜片组14 通常具有一下扩散片141、一增亮膜142及一上扩散片143。 导光板13通常呈平板状,光源11所发出的光线由其端面131入射,且于导光板13 内部进行全反射并往导光板13的另一端传导。当光线碰到这些网点133时,这些网点133 散射光线以破坏光线的全反射,并使光线由导光板13由顶面134散射而出,通过控制这些 网点133的设置密度,可让光源11所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13传导后出射成为一较均匀的 面光源。当光线穿过光学膜片组14后,则可使由导光板13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在已知技术中,导光板13通常是以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的方式制成, 随着导光板13尺寸的增大,射出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射出压力也愈大,进而使得设备及工艺 流程成本增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形成均匀面光源的导光板,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的导光板。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导光板包含一导光板本体以及多个全反射破坏材 料。导光板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 微结构阵列。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的材质异于导光板本体且不均匀分布于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 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于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微结构阵列,且导光板本体与多 个全反射破坏材料的材质相异。与已知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本体可利用滚压工艺3流程形成,因此可减少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流程成本,且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易于大量生产。另 外,导光板本体于第二表面可具有第二微结构阵列,更可协助光线的均匀化。再者,这些全 反射破坏材料为部分透光,有助于光线的折射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技术的一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及沿图5直线A-A的剖面 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的制造方法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背光模块 11、L:光源 12 :反射片 13、2、5、5a、5b :导光板 131 :端面 132 :底面 133 :网点 134 :顶面 14 :光学膜片组 141 :下扩散片 142:增亮膜 143 :上扩散片 3、6、6a、6b :导光板本体 3t :透明高分子材料 31、61、61a、61b :第一表面 311 、611 :第一微结构阵列 311a、611a、621b :柱状透镜 32、62、62b :第二表面 4、7、7a、7b :全反射破坏材料 61t、62t :光固胶材料 611b、621a:棱镜 621 :第二微结构阵列 A-A :直线 Dl :第一方向4 D2:第二方向 H1、H2:高度 P1、P2:距离 R1、R2、R3、R4 :滚轮 S:曲线 T、T1、T2、T3 :保存槽 X、Y、Z: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2。导光板2包含一导光板本体3 以及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4。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以一设置于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的导光 板为例。 导光板本体3具有一第一表面31及一与第一表面31相对的第二表面32,第一表 面31具有一第一微结构阵列(microstructure array)311。第一微结构阵列311可为棱 镜、凸透镜、柱状透镜、凹透镜、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或其组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微 结构阵列311以多个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 311a所形成的阵列为例,这些柱状透镜 311a沿一第一方向Dl平行排列,也就是这些柱状透镜311a呈一维排列。 请参照图3,其为图2的导光板2的剖面示意图。由图3可知,柱状透镜311a的截 面为一弧形,当然,柱状透镜311a的截面形状可依制造需求而为半圆形或其它形状。其中, 各柱状透镜311a可分别具有一顶点,相邻顶点的距离Pl介于5微米至500微米,各柱状透 镜31 la的高度Hl则介于5微米至500微米,而相邻柱状透镜31 la顶点之间距以及柱状透 镜311a的顶点高度可非为定值,但可具有一周期性变化。 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4的材质异于导光板本体3且不均匀分布于第一表面31及 /或第二表面32。本实施例中,以这些全反射破坏材料4设置于第一表面31为例,光源L 所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2的一端射入,而由第一表面31射出。这些全反射破坏材料4设置 的位置并不限制,可以在各柱状透镜311a的凸起面或各柱状透镜311a相邻的凹入面。各 全反射破坏材料4的形状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凸多边形、或凹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或 上述形状的组合。另外,全反射破坏材料4可由透光高分子材料及多个散射粒子混合而成, 当然全反射破坏材料4亦可为白色油墨、或其它可改变光路径进而破坏光线全反射的材 料。其中,当全反射破坏材料4为透光高分子材料及多个散射粒子混合而成时,散射粒子的 材质可为有机高分子或为无机材料,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薩)、二氧化钛(Ti02)、氧化镁(Mg0》、二氧化硅(Si02)、玻璃、硫酸钡(BaS04)或气体(例 如空气或惰性气体)等等。由于全反射破坏材料4具有透光高分子物质,因此全反射破坏 材料4可至少有部分透光,故即使设置于导光板本体3的出光面也不会阻挡太多光线射出, 而降低光强度。 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全反射破坏材料4具有透光高分子物质及散射粒子, 因此当光源L所射出的光线,于导光板本体3经过数次全反射后射至透光高分子物质时,由于透光高分子物质的折射系数与导光板本体3的折射系数不相同,即可产生光线折射的现 象,以改变光路径,进而破坏全反射。而当光线射至散射粒子时,则产生光线散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含:一导光板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微结构阵列;以及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其材质异于该导光板本体且不均匀分布于该第一表面及/或该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导光板,包含一导光板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微结构阵列;以及多个全反射破坏材料,其材质异于该导光板本体且不均匀分布于该第一表面及/或该第二表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导光板本体还具有二光固胶材料以及一透明高 分子材料,该透明高分子材料夹设于所述光固胶材料之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光固胶材料的折射率与该透明高分子材料的 折射率差值小于等于O. 03。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光固胶材料的折射率及该透明高分子材料的 折射率介于1.49及1.52之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微结构阵列具有多个柱状透镜,这些柱状 透镜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的柱状透镜的截面分别为弧形或半圆形。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该柱状透镜具有一顶点,相邻顶点的距离介于5 微米至500微米。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该柱状透镜具有一高度,该高度介于5微米至 500微米。9. 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立
申请(专利权)人:林峰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