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且简便的手工用编织机,该手工用编织机
可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多个孔形成为方格状的平坦形状的网中。其
中,通过利用把手驱动的驱动轴,将包括针织针的滑动件可上下移
动地进行设置,通过固定在该驱动轴上的前后移动用凸轮和上下移
动用凸轮,将形成有进给棘爪的进给杆设置为可沿上下方向移动,
将形成有喂线嘴的圆盘体设置为可与所述驱动轴联动地转动,该喂
线嘴用于将从工作台的上方的臂部所支承的毛线卷绕线轴放出的
毛线供给向针织针,在使进给杆的进给棘爪与网的孔卡合的状态下
转动把手,从而,喂线嘴在针织针的周围旋转,毛线卷绕在针织针
的上部,并被钩挂住的同时,通过该针织针的上下运动和进给棘爪
的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联合作用,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网的方格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由多个孔形成为方格状的平坦形;R的网中的手工用编织才几。
技术介绍
目前,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由多个孔形成为方格状的塑^牛网中的作业都是通过手工编织进4亍。作为网,手工作业中^f吏用帽子形的立体形状或平坦的细长四边形的网。但是,不可否认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平坦的细长四边形的网中的手工作业非常单调,缺少情趣。专利文献l: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简便的手工用编织机,该手工用编织才凡可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多个孔形成方才各状的平坦形状的网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4艮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编织才几本体的工作台内,转动自如地设置通过4巴手驱动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联动地旋转的曲柄部件的曲柄销与形成于滑动件的^t槽卡合,所述滑动4牛可上下移动地/没置在所述工作台内,在该滑动件上皇从向地i殳4置4十织针,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i殳置有钩,形成与同心状地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前后移动用凸4仑和上下移动用凸轮分别对应的第一凸l仑面和第二凸寿仑面,并且,形成有空间部的进乡会杆i殳置为可以在前后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空间部是在左右一对的朝上的进给棘爪之间使所述针织针进入的空间部,在从所述工作台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延伸的臂部上,转动自如地i殳置有p畏线嘴形成于偏离旋转中心的位置上的圆盘体,所述喂线嘴用于向针织针供给设置有转动自如地支岸义毛线巻绕线轴的销、并将/人所述线轴》文出的毛线向所述喂线嘴引导的毛线,所述圓盘体i殳置为与所述驱动轴耳关动地旋转,在将方格状地形成多个孔的平坦形状的网》文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使规定的孔与所述进给杆的进给棘爪卡合的状态下,转动所述把手,从而,所述喂线嘴在针织针的周围旋转,穿过所述喂线嘴内的毛线巻绕在从所述网的孔中突出的所述针织针的上部,被所述钩挂住,同时,通过所述4十织针的上下运动和所述进给净束爪的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联合作用,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网的方才各中。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手工用编织才几中,用于防止所述网上浮的按压部件安装在所述编织才几本体的臂部上。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手工用编织机中,在所述滑动件上安装有3虫立的4十织4十。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第三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手工用编织才几中,将转动自如地支承毛线巻绕线轴的销i殳置在所述臂部上,并将乂人该线轴》欠出的毛线向所述喂线嘴引导。该手工用编织才几形成为以下构成即、如果在3夺多个孑L形成方格状的平坦形状的网放置在上述工作台上、使规定的孔与进给杆的进给棘爪卡合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把手,则喂线嘴在针织针的周围旋转,将从毛线巻绕线轴放出的毛线巻绕在该针织针上,同时,通过针织针的上下运动和进给棘爪的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联合作用,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网的方格中,从而,可以既愉快又简单地进行将毛线织入网中的4乍业。该手工用编织枳r没置有防止网上浮的4安压部件,因此,网稳、定,容易操作。该手工用编织机形成为将针织针安装在滑动件上的构成,因此,便于针织针的更换以及保养。该手工用编织才几i殳置为将/人毛线巻绕线轴方文出的毛线向p畏线嘴引导,因此,毛线不会缠在一起,可稳定地进行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手工用编织机的立体图;图2是该手工用编织才几的S从断正^L图;图3是表示驱动系统的4既要的i兌明图4是表示钩针、进给杆、喂线嘴和网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5是通过前后移动用凸轮以及上下移动用凸轮进行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进纟合l束爪的i兑明图6是表示将毛线固定在网上的状态的说明6图7是用于i兌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1);图8是用于说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2);图9是用于i兌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3);图lO是用于i兌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4);图11是用于i兑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5);以及图12是放大图10中的编成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工用编织机的立体图,图2是该图的纵断正^L图,图3是表示驱动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钩针、进给杆、喂线嘴和网的相对4立置关系的i兑明图,图5是表示通过前后移动用凸^r以及上下移动用凸轮进行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进给棘爪的i兌明图,图6是表示将毛线固定在网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图11是依次说明编织动作的示意图(1)~(5),图12是力文大图10中的编成状态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手工用编织才几S用于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塑泮+网的方4各中。该手工用编织片几S的编织才几本体1形成为以下形态即,将与臂部6 —体形成的上部壳体5覆盖在上方开放的下部壳体2上,该臂部6为前端部6a在钩针26的上方延伸的形臂部。为了方便起见,在本说明书中,将编织机本体1中除去臂部6之外的部分称、为工4乍台7。在图2中,在工作台7的内部,以4争动自由的方式i殳置有马区动轴10,该驱动轴10由臂部6侧的侧壁la和《从向的支岸义件8支承在水平方向上。在该驱动轴10的一端10a上i殳置有4巴手11,在其另一端10b上固定有驱动齿4仑12,该驱动齿4仑12在其前侧与大f丈三角形的前后移动用凸4仑13 —体成形。14是同心;]犬:l也固定在前后移动用凸4仑13的前面的大致三角形的上下移动用凸轮(图5)。 15是如下所述的曲柄部件即、在曲臂16的前侧突出i殳置有曲柄销17,并且,在该曲臂16的后侧使齿4仑18和才黄向的轴19形成为一体。该曲柄部件15以如下所述的方式i殳置即、曲柄部件15是在上述支承件8的轴孔9中松动配合轴19,通过转动自由地设置在该支承件8上的中间齿4仑21可以与驱动轴10联动。25是i殳置为可以通过立i殳在工作台7内的引导件24而上下移动的滑动件。26是一体形成与直线部26a的端部垂直地交叉的横向部26b的4十织4十,i亥直线部26a 乂人钩27开4台延4申。28是在4勾27的附近、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直线部26a上的压勺,29是形成于横向部26b的4黄槽,30是设置在直线部26a上的安装孔。如图2所示,4十织4十26 4吏钩27在上方、并纵向地固定在滑动件25上。并且,曲柄部件15的曲柄销17与针织针26的横槽29卡合。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卡合曲柄销17的横槽29设置在针织针26上,但是,也可以是在滑动件25上设置该横槽29的结构。进给杆35是在长边方向的一端的两侧i殳置有轴部36,在另一端设置有乂人上方观察为长方形的框部37。如图5所示,在框部37的内部形成有与前后移动用凸轮13对应的第一凸專仑面38a和与上下移动用凸l仑14对应的第二凸轮面38b。并且,在框部37的长边方向的上面上,隔开一定间隔在四个地方i殳置有左右一对的朝上的进给棘爪39。 40是为了使针织针26进入而形成在该左右两列之间的空间部(图3)。进给杆35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设置即、使轴部36转动地配合于冲黄向形成在i殳置于工作台7内的一对支承片32上的长槽33内,安装成使第一凸轮面38a卡合于前后移动用凸轮13、第二凸轮面38b卡合于上下移动用凸轮14,进给杆35可在前后(进给杆的长边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41是悬挂在进给杆35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用编织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把手驱动的驱动轴被转动自如地设置在编织机本体的工作台内,与所述驱动轴联动地旋转的曲柄部件的曲柄销与形成于滑动件的横槽卡合,所述滑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内,在该滑动件上纵向地设置针织针,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设置有钩,形成与同心状地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前后移动用凸轮和上下移动用凸轮分别对应的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并且,形成有空间部的进给杆设置为可以在前后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空间部是在左右一对的朝上的进给棘爪之间使所述针织针进入的空间部,在从所述工作台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延伸的臂部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喂线嘴形成于偏离旋转中心的位置上的圆盘体,所述喂线嘴用于向针织针供给毛线,所述圆盘体设置为与所述驱动轴联动地旋转,在将多个孔形成为方格状的平坦形状的网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使规定的孔与所述进给杆的进给棘爪卡合的状态下,转动所述把手,从而,所述喂线嘴在所述针织针的周围旋转,穿过所述喂线嘴内的毛线卷绕在从所述网的孔中突出的所述针织针的上部,被所述钩挂住,同时,通过所述针织针的上下运动和所述进给棘爪的四边形轨迹运动的联合作用,将毛线针织状地织入网的方格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08.2.15 JP 2008-0339751. 一种手工用编织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把手驱动的驱动轴被转动自如地设置在编织机本体的工作台内,与所述驱动轴联动地旋转的曲柄部件的曲柄销与形成于滑动件的横槽卡合,所述滑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内,在该滑动件上纵向地设置针织针,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设置有钩,形成与同心状地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前后移动用凸轮和上下移动用凸轮分别对应的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并且,形成有空间部的进给杆设置为可以在前后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空间部是在左右一对的朝上的进给棘爪之间使所述针织针进入的空间部,在从所述工作台在所述针织针的上方延伸的臂部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喂线嘴形成于偏离旋转中心的位置上的圆盘体,所述喂线嘴用于向针织针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姬,小池不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