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28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板固定于电路板上,其包括一金属背板主体,至少一设于所述背板主体上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一表面的局部区域且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一整体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一隔离所述背板与所述电路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方的电连接器、一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的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一金属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一整体以隔离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通过仅于所述背板上表面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绝缘件,节省了所述绝缘材料的使用量,同时绝缘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习知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要想达到较好的绝缘效果必须通过绝缘层 将电路板与背板相隔离。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组件,可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以连接芯片 模块,其包括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的所述背板及位于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所述绝缘层。先将所述绝缘层及所述背板组装至一体,再通 过螺栓将所述电连接器、带所述绝缘层的所述背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两侧,但在将所 述绝缘层及所述背板固定至所述电路板的组装过程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穿 孔、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穿孔在组装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位不准确造成组装困难或 者组装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对位不准确而损伤所述电路板、所述绝缘层 及所述背板。中国台湾专利第97215680号专利揭露了一种改善型的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 接器组件包括电路板、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方的电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的背 板,所述背板的上表面涂有耐高温绝缘材料,以隔绝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较先前技术, 所述专利中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及组装效果,然而,其在所述背板的 上表面涂满所述耐高温绝缘材料,需要大量的所述耐高温绝缘材料,如此便造成成本的浪 费。而且,这种方式形成的所述耐高温绝缘材料的厚度必定相同,那么受力较大的地方的所 述绝缘材料容易破损。故,有必要设计一种新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背板上绝缘材料的使用量且绝缘效果更 好的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背板,固定于电路板上,其包括一金属背板主体,至 少一设于所述背板主体上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一表面的局部区域且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 一整体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一隔离所述背板与所述电路板的高度。本技术电连 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方的电连接器、一组装于所述 电路板下方的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一金属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设有 至少一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一整体以隔离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件。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通过仅于所述背板上表面的局 部区域设有所述绝缘件,以阻绝所述背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相比现有技术,大量地节 省了所述绝缘材料的使用量,很好地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此种方式利于在所述背板上不 同位置设定不同的所述绝缘件厚度,进而绝缘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材料的黏贴图;图4为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材料的喷涂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路板1第一通孔10 第二通孔11 电连接器2绝缘本体21 固定架22 压盖23金属摇杆24第一螺栓25 第二螺栓26 第一孔洞27 第二孔洞28背板3背板主体30 第一穿孔31 第二穿孔32绝缘件33 第一绝缘件331 第二绝缘件332 环形绝缘件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背板及使用这种背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1上,其包括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上方的电连接器2, 以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下方的背板3。所述电路板1上设有两第一通孔10,及相对所述两第一通孔10设有一第二通孔11,以用于固定所述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2用于承接芯片模块(图中未示),其包括一绝缘本体21、一固定架 22、一压盖23及一金属摇杆24、用于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1上的两第一 螺栓25及一第二螺栓26、以及对应两所述第一螺栓25及所述第二螺栓26分别设有两第一 孔洞27及一第二孔洞28,其中两所述第一孔洞27设于所述固定架22上,所述第二孔洞28 设于所述压盖23上以用于定位所述压盖23。所述绝缘本体21用于承接所述芯片模块(图 中未示),其上设有多个端子容纳孔(图中未示),各所述端子容纳孔中均收容有一导电端 子(图中未示),各所述导电端子导通所述芯片模块(图中未示)与所述电路板1。所述背板3具有一中空且大致呈矩形的板状金属背板主体30,所述背板主体30的 一端边缘对应所述电路板1上的两所述第一通孔10设有两第一穿孔31,其另一端凸设一 头部,于所述头部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11设有一第二穿孔32。所述背板主体30的上表面 设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件33,所述绝缘件33具有一定的高度,用于隔离所述背板3与 所述电路板1,以阻绝两者之间的电性导通,所述绝缘件33没有覆盖满所述背板主体30的 整个上表面,而是布设于其局部区域,如此,大量的表面积无需设所述绝缘材料,从而很大 程度上节省了所述绝缘材料的使用量。所述绝缘件33有多个,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主体30 边缘的多个第一绝缘件331及位于所述背板主体30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二绝缘件332,所述 第一绝缘件33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绝缘件332的尺寸。此外,环绕两所述第一穿孔31及 所述第二穿孔32各设有一环形绝缘件333 (属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31),各所述环形绝缘件 333的尺寸均大于各所述穿孔之间的所述第二绝缘件332。其中,所述绝缘件3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于所述背板3的上表面,如可以直接将 所述绝缘材料黏贴于所述背板3上表面(如图3所示),也可以利用喷涂的方式将所述绝缘 材料喷涂于所述背板3上表面(如图4所示)。 组装时,先将所述绝缘本体21焊接于所述电路板1上,将所述金属摇杆24枢接于 所述固定架22上,并将所述压盖23连接于所述金属摇杆24上,然后将所述固定架22放置 于所述绝缘本体21的一端,并通过两所述第一螺栓25贯穿所述固定架22的两所述第一孔 洞27、所述电路板1的两所述第一通孔10、及所述背板3的两所述第一穿孔31并螺合,将 所述固定架22及所述背板3连接至所述电路板1上,使得所述压盖23在所述金属摇杆24 的驱动下,可掀开及盖合地对应于所述绝缘本体21,进而能压置所述芯片模块(图中未示) 于所述绝缘本体21上。接着,将所述第二螺栓26固定于所述第二孔洞28、所述第二通孔 11及所述第二穿孔32中,以将所述背板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1上,并定位所述压盖23,如 此便完成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路板1的组装过程。此过程中,因为环绕两所述第一 穿孔31及所述第二穿孔32均设有所述环形绝缘件333,使得两所述第一螺栓25及所述第 二螺栓26插入相应的两所述第一穿孔31及所述第二穿孔32中并固定时,整个所述电路板 1下表面平整地连接到所述背板3上,避免了若两所述第一穿孔31及所述第二穿孔32周 围未设有所述绝缘件33时,所述背板3上的两所述第一穿孔31及所述第二穿孔32周围比 所述背板3表面设有所述绝缘件33的区域高度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方;  一背板,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下方,其具有一金属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一整体以隔离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方;一背板,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下方,其具有一金属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上表面的局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与所述背板主体形成一整体以隔离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通过其边缘固定于 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绝缘件有多个,其中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主体边缘的第一绝缘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 背板主体中间区域的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 背板上对应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电连接器上对应设有多个孔洞,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多个螺栓,各所述螺栓组装时穿过相应的所述孔洞、所述通孔及所述穿孔并锁合,以将所述 电连接器与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