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7521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由封口膜和纯化杯将真菌纯化层和生物纯化柱包装构成。其步骤为以多孔材料加入真菌培养液后制作生物纯化柱,以真菌固体培养基制作纯化真菌收集层,将被细菌污染的真菌接种于生物纯化柱上,利用丝状真菌和细菌在对培养基养料的选择性利用和在物料间生长特性的差异,将细菌滞留于生物纯化柱,而真菌长出生物纯化柱并生长于纯化真菌收集层,从而对被细菌污染的真菌实现方便有效的纯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菌的纯化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真菌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经常是混生的,包括真菌与细菌的混生,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 上需要单一的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对于被细菌污染的真菌菌丝体,现有的去除细菌的方法 有两类,第一类,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等以化学方法抑制细菌。第二类,可使用一定的 装置去除真菌上的细菌,方法有3个,1、先将真菌接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加上一层琼胶培养 基,菌丝体可以穿透这层琼胶培养基在表面生长。这样可以把细菌和真菌分开。2、将真菌接 种在琼胶平板上,然后在上面加一片灭菌的盖玻片稍微向下压紧,使盖玻片和培养基之间 没有空隙,真菌的菌丝体可以穿过琼胶培养基而在盖玻片四周生长。3、利用玻璃环使真菌 和细菌分开,即用一般孢子萌发实验使用的玻璃环,用三根细短玻璃棒架空在培养皿的中 央,真菌的菌丝就从玻环的下面穿过培养基而生长到外面来,细菌则限制在环内(方中达 《植病研究法》)。 但上述方法对于严重污染和与真菌结合紧密的细菌的去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严重污染和与真菌结合紧密的细菌的去除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封口膜(1)、纯化杯(7)、纯化真菌收集层(8)和生物纯化柱(6)组成,封口膜(1)覆盖在纯化杯(7)的上口,纯化杯(7)中悬挂设有生物纯化柱(6),纯化杯(7)的底部设有纯化真菌收集层(8);所述的封口膜(1)是由防尘膜和一层中间设有接种口(2)的耐高温塑料薄膜组成,接种口直径(2)小于纯化杯(7)上口的直径;所述的纯化真菌收集层(8)为植物组织浸出液、水、琼脂和/或糖组成。所述的生物纯化柱(6)由基材和真菌培养液组成,基材与真菌培养液按照1∶1~2(W/W)的比例混合,所述的基材为多孔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封口膜(1)、纯化杯(7)、纯化真菌收集层(8)和生物纯化柱(6)组成,封口膜(1)覆盖在纯化杯(7)的上口,纯化杯(7)中悬挂设有生物纯化柱(6),纯化杯(7)的底部设有纯化真菌收集层(8);所述的封口膜(1)是由防尘膜和一层中间设有接种口(2)的耐高温塑料薄膜组成,接种口直径(2)小于纯化杯(7)上口的直径;所述的纯化真菌收集层(8)为植物组织浸出液、水、琼脂和/或糖组成。所述的生物纯化柱(6)由基材和真菌培养液组成,基材与真菌培养液按照1∶1~2(W/W)的比例混合,所述的基材为多孔材料。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基材为干燥树枝、珍珠岩、耐高温海绵或木屑中的任意一种。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化被细菌污染的丝状真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