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08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外管比内管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可以在外管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的气管插管,尤其提出了一种 能够准确插管到位,并能对方便双侧交换气道的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气管插管有很多,其作用就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而将气 管插管插入到被切开的气管内,另一端与人工呼吸器相连通,实现人工 呼吸。 一般的气管插管只能一次插拔实现单侧供气,因为插管的过程是 不可见的,所以很难一次就插入到手术位的一侧,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 间。因为错插入了非手术位的一侧,就要抽出一截再换插到手术位的一 侧。如此折腾,将无谓地增加患者的痛苦,让人想了都怕。还有能实现 交替两侧供气的,其内部结构一般是并列两管,分别控制,这样的气管 插管的外径大,创口就要开大,大外径管容易造成气管纤毛的倒伏和损 伤,同时插管过程同样是非常痛苦,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因此需要开发 一种能够方便插管,并能对方便进行两侧交换气道的小外径的气管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气管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插管困难, 两侧肺叶换气困难的技术难题。其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 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16),所述内管(16)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17);外管(5)比内管(16)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10),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12)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16)可以在外管(5)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16),所述内管(16)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17);外管(5)比内管(16)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10),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12)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16)可以在外管(5)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2. 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套囊分别是联体 套囊(2)和第二外套囊(4);所述的联体套囊(2)是共用联体套囊注射口(6)的分体外套囊;所述的第二外套囊(4)独用一第二外套囊注射口 (7); 所述内套囊(10)设有内套囊注射口 (12);按各套囊的轴向分布位置,联体套囊注射口 (6)、内套囊注射接口 (12)、第二外套囊注射口 (7)亦依次间 隔设置,内、外套囊的注射口分布在外管(5)的两侧,各注射口有颜色区别 和文字标志。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管(16)的插口 端口上设有一卡箍(14);所述的外管内侧设有两卡槽(11),所述两卡槽的 尺寸与卡箍相适应,所述两卡槽(11)的间距即为内管(16)的抽动行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