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08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外管比内管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可以在外管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的气管插管,尤其提出了一种 能够准确插管到位,并能对方便双侧交换气道的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气管插管有很多,其作用就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而将气 管插管插入到被切开的气管内,另一端与人工呼吸器相连通,实现人工 呼吸。 一般的气管插管只能一次插拔实现单侧供气,因为插管的过程是 不可见的,所以很难一次就插入到手术位的一侧,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 间。因为错插入了非手术位的一侧,就要抽出一截再换插到手术位的一 侧。如此折腾,将无谓地增加患者的痛苦,让人想了都怕。还有能实现 交替两侧供气的,其内部结构一般是并列两管,分别控制,这样的气管 插管的外径大,创口就要开大,大外径管容易造成气管纤毛的倒伏和损 伤,同时插管过程同样是非常痛苦,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因此需要开发 一种能够方便插管,并能对方便进行两侧交换气道的小外径的气管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气管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插管困难, 两侧肺叶换气困难的技术难题。其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 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外管比内管长,所述外 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 所述内套囊的注射口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可以在外管内抽动,其 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 间距。如此的内外双管设置,使得在内管堵住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时,4气体经由外管的前端出气口进入一侧的肺叶;如果将内管外抽,露出外 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此时向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设有一内套囊注气 胀大而堵住外管的前端出气口,那么空气则改变为经由长腰形气孔出气, 从而实现两侧肺叶交替换气。以上的操作的是在各外套囊的配合下实现 的,共同可防止回气。因为气体都是从外管输入的,控制外管的外径就 可以减少大外径造成的患者痛苦。同时适当提高外管和内管的内径,可 提高供气量。本气管插管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所述外套囊分别是联体套囊和第二外套 囊;所述的联体套囊是共用联体套囊注射口的分体外套囊;所述的第二 外套囊独用一第二外套囊注射口;所述内套囊设有内套囊注射口;按各 套囊的轴向分布位置,联体套囊注射口、内套囊注射口、第二外套囊注 射口亦依次间隔设置,内、外套囊的注射口分布在外管的两侧,各注射 口有颜色区别和文字标志。因为有多个套囊,所以这样的布置可以起到 显著的区别,防止误操作。外套囊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回气漏气, 其中联体套囊的设置还可以增加摩擦,防止在使用插管时移位。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的内管的插口端口上设有一卡箍;所述的 外管内侧设有两卡槽,所述两卡槽的尺寸与卡箍相适应,所述两卡槽的 间距即为内管的抽动行程。设置两卡槽是为了限制内管的抽动行程,同 时保证了内、外管之间的气密性。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的长腰形气孔在外管外侧上对称设置,长 腰形气孔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长度为2-3CM。长腰形气孔的内 径要尽可能大,所以略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为宜,长度一般在2-3CM,在 弯曲时,仍然有较好的开口,方便对外供气。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外管内壁上还设有导向纤维,该条导向 纤维在插口端拧在一起,在经过一侧的长腰形气孔时,分两股沿长腰形 气孔的周边后再拧成一条从外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插管时拉动导向纤维 可使得气管插管向一侧的长腰形孔摆动,同时增加外管的刚性,方便插到手术位。气管插管最优的导气方式是从外管的前端出气口供气,这样 供气阻力小。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是外管在近插口端的一侧还开有 与腰形气孔平行两个小孔,从插口端沿轴向依次设置如下在头端距套 囊边缘一侧设一个小孔、联体外套囊的前分体,接着为第二个小孔,再 是联体外套囊的后分体,在联体外套囊的后分体对应内侧壁上可设一内 套囊,然后是长腰形气孔,紧靠着的是第二外套囊。该两小孔是用于防 止积痰的,如果有积痰可以暂停供气从气管插管另一端吸出。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是在于设置长腰形气孔垂直的外 管内壁上还设有两条轴向长卡箍,相对应在内管外侧开有两条长卡槽。因 为外管开了长腰形气孔,所以外管的刚性受损,加上内管为了取得尽可 能大的内径,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贴合较紧,内壁上还设有两条轴 向长卡箍,相对应在内管外侧开有两条长卡槽,互相配合,可以实现抽动 灵活,可靠。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所述外管的插口端为斜坡口。斜坡口可 以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插管。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所述外管的两外套囊以低弹力材料制成; 所述的内套囊以高弹力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形变,而内套囊用高弹 力材料是保证了在需要时有效堵住气道,同时减小复位后的体积,减少 供气阻力。作为优选, 一种气管插管,所述的内套囊设置在与外管内壁上其中 一条长卡箍相平行的一侧,,即与两小孔相对的一侧。内套囊仅设置在一 侧,而不是整周设置,是为了减小供气阻力,同时也方便了吸痰。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制造工艺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6图3是图1的A-A位置的断面图4是图1中导向纤维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B-B位置的断面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l、斜坡口; 2、联体套囊;3、长腰形气孔;4、第二外套囊;5、外管;6、联体套囊注射口; 7、第二外套囊注射口; 8、导向纤维;9、小孔;10、内套囊;11、卡槽;12、内套囊注射接口; 13、长卡 箍;14、卡箍;15、长卡槽;16、内管;17、机接口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图1至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说明。实施例l: 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两个外套囊,即联体套囊2和第二外套囊4,各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 射接口上,气管插管还有内管16,所述内管16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17; 外管5比内管16长,外管的插口端为斜坡口l,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 壁上,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10,内套囊10的注射口 12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16可以在外管5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 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2和4的间距。 如此的内、外双管设置,使得在内管堵住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时, 气体经由外管的前端出气口进入一侧的肺叶,此时可称之为第一个工作 状态;如果将内管外抽露出以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此时将外管距插 口端的内壁上的内套囊10注气后,变大而堵住外管的前端出气口,那么 气体改变为经由长腰形气孔3出来,此时可称之为第二个工作状态。第 一个工作状态和第二个工作状态的切换可实现两侧肺叶交替换气。以上 操作是在各外套囊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外外套囊还可防止回气漏气。7如果在第二个状态下,将内套囊10的空气抽掉,那么经由该气管插管可 对两侧肺叶同时供气,此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16),所述内管(16)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17);外管(5)比内管(16)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10),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12)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16)可以在外管(5)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管插管,插管前端设有若干外套囊,所述外套囊各有细导气管相通到设置在气管插管外侧的注射接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还有内管(16),所述内管(16)的一端设有机接口端(17);外管(5)比内管(16)长,所述外套囊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外管距插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内套囊(10),所述内套囊的注射接口(12)设置在外管的另一端;内管(16)可以在外管(5)内抽动,其抽动行程长于开在外管两侧的长腰形气孔(3)的长度,但又短于两外套囊的间距。2. 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套囊分别是联体 套囊(2)和第二外套囊(4);所述的联体套囊(2)是共用联体套囊注射口(6)的分体外套囊;所述的第二外套囊(4)独用一第二外套囊注射口 (7); 所述内套囊(10)设有内套囊注射口 (12);按各套囊的轴向分布位置,联体套囊注射口 (6)、内套囊注射接口 (12)、第二外套囊注射口 (7)亦依次间 隔设置,内、外套囊的注射口分布在外管(5)的两侧,各注射口有颜色区别 和文字标志。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管(16)的插口 端口上设有一卡箍(14);所述的外管内侧设有两卡槽(11),所述两卡槽的 尺寸与卡箍相适应,所述两卡槽(11)的间距即为内管(16)的抽动行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