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羊绒制品的丝胶后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4192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绒制品的丝胶后整理方法,包括交联剂的制备和丝胶后整理工艺;所述交联剂的制备包括预乳化和聚合步骤,各组分在交联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乳化剂0.5~2%、交联单体3~6%、丙烯酸酯类单体30~40%、N-羟甲基丙烯酰胺1~4%、引发剂0.1~0.4%、去离子水50~65%。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羊绒制品性能优良、耐洗性好、手感佳,是一种新型高附加值的羊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羊绒制品的后整理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羊绒纤维细长、均匀柔软、弹性好、光泽柔和,被誉为纤维宝石,属毛纺织业的高 级原料,可制成羊绒衫、围巾、手套等高档纺织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国际市场上 的羊绒衫有四分之三是中国制造,但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足20%。我国羊绒原料有资源优 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赚取外汇。因此,以新技术、新工艺为支 撑,开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新产品就成了当今国内羊绒产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丝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丝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 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小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15000 30000D)的丝胶及其水解产物具 有优异的吸湿、放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并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护肤美容、滋养肌肤、抑制 黑色素等诸多功效。因此,丝胶后整理的纺织物,特别是应用于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内衣材 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人们之所以对丝胶后整理的纺织物十分钟爱,是由于经 过丝胶后整理的纺织物具有优良的保湿、调湿性能、抗静电性能,柔软且舒适,同时涂有丝 胶的织物还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因此丝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品保健卫生功能整理材料具 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然而,由于丝胶蛋白缺乏与纤维反应的官能团,为了获得耐久性的整理效果,必须 选择高反应性的交联剂,以便使丝胶蛋白与纤维之间发生充分的共价交联反应。现有的交 联剂主要有环氧类化合物,其可以将丝胶均匀地涂覆在织物上,经涂覆后的织物,吸湿性有 较大改善,但该交联剂需经15(TC左右的高温焙烘才能在织物上完成交联固化,而高温焙烘 极易引起织物泛黄,存在织物强力下降的隐患,且其手感较差。日本专利特开平9-31847报 道了一种功能性纤维制品及其制造方法,以甲壳素为交联剂将丝胶涂层于纺织物。然而,其 得到的纺织物手感粗糙,且耐洗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获得性能优良且手感较 好的羊绒制品。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1)交联剂的制备 (a)预乳化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溶解后,将交联单体、丙烯酸酯 类单体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于2小时内边搅拌边滴加,得到单体乳液;所述乳化剂为吐 温-80,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重量分数为45 60%的丙烯酸乙酯、20 35%的丙烯酸 丁酯和20 2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b)聚合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升温至75t:,然后滴加步骤(1)得 到的单体乳液,反应温度为75 85t:,反应1小时后单体乳液和引发剂间隔滴加,在2 3h内滴加完毕,升温至85t: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降温至4(TC,用氨水调节pH值至6 7, 过滤后即得到所需交联剂; 上述各组分在交联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乳化剂0. 5 2%、交联单体3 6 % 、丙烯酸酯类单体30 40 % 、N-羟甲基丙烯酰胺1 4% 、引发剂0. 1 0. 4% 、去离子 水50 65% ; (2)丝胶后整理 (a)配置整理浸渍液,所述整理浸渍液包括3 5%的易溶性丝胶粉和3 5%的 步骤(1)得到的交联剂;所述易溶性丝胶粉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0 30000D ; (b)将上述整理浸渍液加热至20 4(TC,溶液浴比为1 : 30 50,将羊绒完全浸 渍于整理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至少20分钟,两浸两轧,轧液率大于80 % ,然后于80 85°C 烘干;用常规方法制作成羊绒制品。 上文中,所述步骤(1)中的交联单体是现有商品,其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和丙烯 酸羟乙酯的混合物(其比例为1 : 1 3)。所述步骤(2)中的易溶性丝胶粉是现有技术, 可用于后整理工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聚合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两者的摩尔比优选是i : i。 本专利技术同时请求保护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羊绒制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制备合成了新的交联剂,其应用于丝胶后整理时能在较低的交联烘干温度(80 85°C)下进行,避免了高温焙烘带来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羊绒制品性能优良、耐洗性好、手感佳。 2.氨基酸分析表明,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羊绒制品的亲水性氨基酸含量提高,且其吸放 湿性、保温性能及透湿性均有提高,且手感柔软、具有滑爽感,是一种新型高附加值的羊绒。 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且可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 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羊绒制fi的放湿含水率对比i在人体小腿外侧表皮温度变化情况i在人体小腿内侧表皮温度变化情况i在人体小腿外侧表皮又一温度变化情况图i在人体小腿内侧表皮又一温度变化情况图i在人体小腿外侧表皮又一温度变化情况图i在人体小腿内侧表皮又一温度变化情况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4 —种羊绒制品的丝胶后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交联剂的制备 (a)预乳化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溶解后,将交联单体、丙烯酸酯 类单体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于2小时内边搅拌边滴加,得到单体乳液;所述乳化剂为吐 温-80,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重量分数为45 60%的丙烯酸乙酯、20 35%的丙烯酸 丁酯和20 2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b)聚合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升温至75t:,然后滴加步骤(1)得 到的单体乳液,反应温度为75 85t:,反应1小时后单体乳液和引发剂间隔滴加,在2 3h内滴加完毕,升温至85t: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降温至4(TC,用氨水调节pH值至6 7, 过滤后即得到所需交联剂; 上述各组分在交联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乳化剂0. 5 2%、交联单体3 6X、丙烯酸酯类单体30 40X、N-羟甲基丙烯酰胺1 4%、引发剂0. 1 0.4%、去离子 水50 65% ; (2)丝胶后整理 (a)配置整理浸渍液,所述整理浸渍液包括3 5%的易溶性丝胶粉和3 5%的 步骤(1)得到的交联剂;所述易溶性丝胶粉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0 30000D ; (b)将上述整理浸渍液加热至20 40°C ,溶液浴比为1 : 30 50,将羊绒完全浸 渍于整理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至少20分钟,两浸两轧,轧液率大于80%,然后于80 85°C 烘干;用常规方法制作成羊绒制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聚合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 钠的混合溶液,摩尔比为1 : 1。 然后对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羊绒制品进行了试验,具体如下 试验一 测试了本实施例的羊绒制品的耐水性测试,并与
技术介绍
中日本专利的制备方法 得到的羊绒制品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羊绒制品洗涤前后的增重率变化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 上表中,丝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绒制品的丝胶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交联剂的制备:    (a)预乳化: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溶解后,将交联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于2小时内边搅拌边滴加,得到单体乳液;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重量分数为45~60%的丙烯酸乙酯、20~35%的丙烯酸丁酯和20~2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b)聚合: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升温至75℃,然后滴加步骤(1)得到的单体乳液,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1小时后单体乳液和引发剂间隔滴加,在2~3h内滴加完毕,升温至85℃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降温至40℃,用氨水调节pH值至6~7,过滤后即得到所需交联剂;    上述各组分在交联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乳化剂0.5~2%、交联单体3~6%、丙烯酸酯类单体30~40%、N-羟甲基丙烯酰胺1~4%、引发剂0.1~0.4%、去离子水50~65%;    (2)丝胶后整理:    (a)配置整理浸渍液,所述整理浸渍液包括3~5%的易溶性丝胶粉和3~5%的步骤(1)得到的交联剂;所述易溶性丝胶粉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0~30000D;    (b)将上述整理浸渍液加热至20~40℃,溶液浴比为1∶30~50,将羊绒完全浸渍于整理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至少20分钟,两浸两轧,轧液率大于80%,然后于80~85℃烘干;用常规方法制作成羊绒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羊绒制品的丝胶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交联剂的制备(a)预乳化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溶解后,将交联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于2小时内边搅拌边滴加,得到单体乳液;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重量分数为45~60%的丙烯酸乙酯、20~35%的丙烯酸丁酯和20~25%的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合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升温至75℃,然后滴加步骤(1)得到的单体乳液,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1小时后单体乳液和引发剂间隔滴加,在2~3h内滴加完毕,升温至85℃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降温至40℃,用氨水调节pH值至6~7,过滤后即得到所需交联剂;上述各组分在交联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乳化剂0.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铁玲盛家镛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