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201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涉及对数控转塔冲床上模导套结构的改进。本体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压料板的内台阶圆,所述本体外圆柱面设有H形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将润滑油槽改为H形,满足了轴向、轴向润滑的需求,且使加工这样的油槽显得更为方便,大大节约了工时。另外,在下筒口处设置了卡簧槽,当然,压料板结构也随之需要进行微小的改变,增加一个台阶圆和一圆周凹槽;利用卡簧连接形式,同样能很方便地实现压料板的拆、装,同时加工这样的导套与原来多弹性片的结构相比,显得更为容易,使用时,可靠性更高,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数控转塔冲床上模导套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导套,为改善外圆柱面与转塔工位之间的润滑状况,在外圆柱面上设 置了螺纹形的油槽,但加工这种形式的油槽难度较大,而且加工的工时多。此外,现有技术 中的导套,为了连接其下缘口的压料板,采用了在圆周上设置多个对称的弹性片来防止压 料板掉落,尽管它能方便压料板的拆、装,但使得整个上模组件的零部件数量增加,而且连 接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使得本体的加工简便、后续的安装简便, 且可靠性高的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体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压料板的内台阶圆,所述本体外圆柱面设有H形油槽。 所述内台阶圆上设有一圈用于容置环形卡簧的卡簧槽。 本技术首先将润滑油槽改为H形,满足了轴向、轴向润滑的需求,且使加工这 样的油槽显得更为方便,大大节约了工时。另外,在下筒口处设置了卡簧槽,当然,压料板结 构也随之需要进行微小的改变,增加一个台阶圆和一圆周凹槽;利用卡簧连接形式,同样能 很方便地实现压料板的拆、装,同时加工这样的导套与原来多弹性片的结构相比,显得更为 容易,使用时,可靠性更高,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是本体,2是油槽; 图2是图1的中心剖视图 图中3是卡簧槽,4是压料板; 图3是图2中M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5是卡簧。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l-3所示,本体l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 压料板4的内台阶圆,所述本体1外圆柱面设有H形的油槽2。 所述内台阶圆上设有一圈用于容置环形卡簧5的卡簧槽3。权利要求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本体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压料板的内台阶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圆柱面设有H形油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台阶圆上设 有一圈用于容置环形卡簧的卡簧槽。专利摘要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涉及对数控转塔冲床上模导套结构的改进。本体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压料板的内台阶圆,所述本体外圆柱面设有H形油槽。本技术首先将润滑油槽改为H形,满足了轴向、轴向润滑的需求,且使加工这样的油槽显得更为方便,大大节约了工时。另外,在下筒口处设置了卡簧槽,当然,压料板结构也随之需要进行微小的改变,增加一个台阶圆和一圆周凹槽;利用卡簧连接形式,同样能很方便地实现压料板的拆、装,同时加工这样的导套与原来多弹性片的结构相比,显得更为容易,使用时,可靠性更高,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文档编号B21D37/12GK201470782SQ20092023152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吕万长, 庄瑞斌 申请人: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导套,本体呈筒形,上端设台肩,下端筒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压料板的内台阶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圆柱面设有H形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瑞斌吕万长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