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053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5
本技术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包括电子内后视镜主体和第一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上传动设置有带动件,带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三安装支架,以及驱使第三安装支架形成水平转动的旋转机构,第三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上传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与电子内后视镜主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时检测车辆盲区的移动物体,并分析运算以警示驾驶人员,且可根据不同驾驶人员的需求进行高度调节、水平方向角度调节、上下角度的调节,使内后视视镜处于最佳的观看位置,无需驾驶人员低头抬头观看,以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安全,具体为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


技术介绍

1、目前应用的传统后视镜通常采用球面反光镜制成,大型车辆由于车身长度,宽度,高度的不同,导致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较大,不易发现盲区内的行人、车辆或者障碍物,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电子内后视镜技术的发展,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车侧的摄像头来采集盲区车侧图像并反馈至内部的电子内后视镜上,以供驾驶员观察,但现有电子内后视镜多为仅有反馈画面的功能,其多为固定在驾驶室内靠近外后视镜的一侧,无法进行多角度和高度的调节,而不同驾驶人员的上身高度不同,座椅靠近中控台的前后距离不同,因此不具有调节功能的电子内后视镜需要驾驶人员将视野从前方移开进行低头或抬头观看,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可根据不同驾驶人员的需求进行高度调节、水平方向角度调节、上下角度的调节,使内后视视镜处于最佳的观看位置,无需驾驶人员低头抬头观看,以减少安全隐患。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包括电子内后视镜主体(1)和第一安装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传动设置有带动件(3),所述带动件(3)远离升降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4),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上转动设置有第三安装支架(5),以及驱使第三安装支架(5)在第二安装支架(4)上形成水平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三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传动设置有固定部(6),所述固定部(6)与电子内后视镜主体(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包括电子内后视镜主体(1)和第一安装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传动设置有带动件(3),所述带动件(3)远离升降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4),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上转动设置有第三安装支架(5),以及驱使第三安装支架(5)在第二安装支架(4)上形成水平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三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传动设置有固定部(6),所述固定部(6)与电子内后视镜主体(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701)、第一电机(702)、第一滑槽(703)和第二滑槽(704),所述螺杆(701)呈竖直状态布置在第一安装支架(2)内部,所述第一电机(702)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2)顶端,且第一电机(702)的驱动端与螺杆(701)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703)开设在第一安装支架(2)的前端面,且与第一安装支架(2)内部相连通,第一滑槽(703)呈竖直状态布置,所述第二滑槽(704)开设在第一安装支架(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型车辆盲区实时监测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件(3)包括连接板(301)、侧板(302)、连接块(303)和滑块(304),所述侧板(302)对称设置在连接板(301)后端面的两侧,所述连接块(303)设置在连接板(301)后端面的中心处,所述连接块(303)的尺寸与第一滑槽(703)相匹配,且贯穿第一滑槽(703)与螺杆(701)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04)设置在两侧板(302)的内侧,且与第二滑槽(704)滑动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炜陆晓嬿季旦吴佳逸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斯伯银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