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8776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4
本技术属于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包括轮毂边框;所述轮毂边框的内圈设置有轮辐,所述轮辐的内侧设置有内圈;通过移动柱、移动杆、三角板、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结构设计,能够在颠簸时,对轮毂边框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能够在爆胎时起到良好的缓冲性能,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轮毂发生震动,移动柱向内侧移动,此时移动柱带动滑块向下移动挤压第一缓冲弹簧,同时移动柱带动移动杆向内侧移动,移动杆带动三角板向右移动并挤压第二缓冲弹簧,同时三角板带动滑套向右移动并挤压第三缓冲弹簧,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和第三缓冲弹簧对轮毂边框进行缓冲,提高了轮毂的缓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毂,具体是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


技术介绍

1、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

2、经检索,申请号cn201420394432.0公开了一种防爆胎轮毂,包括有防爆环、轮毂体、卡扣,轮毂体为水平搁置的圆筒状结构,圆筒一端面自边缘向中心安装法兰聚拢固定有四根轮辐条,轮毂体圆筒结构的两端面边缘向内对称一阶梯凹陷有边槽,防爆环对应边槽内径平行于轮毂体端面对称卡设在边槽处,防爆环厚度与边槽深度相同,防爆环外径为车辆满载时车胎接地点到轮毂体端面中心的距离,靠近边槽处轮毂体端面可转动固定对称设有三个条形卡扣,卡扣自由端可转至防爆环表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使得车辆在爆胎后仍然可以平稳的行驶,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在爆胎事故中车内乘客的安全,避免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应用前景广泛。

3、但该防爆胎轮毂仍具有以下不足之处:轮毂的缓冲效果较差,车辆在快速行驶的过程中,面对凹凸不平、颠簸的路况下,容易导致车辆轮胎爆胎,轮胎爆胎时轮毂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边框(1);所述轮毂边框(1)的内圈(3)设置有轮辐(2),所述轮辐(2)的内侧设置有内圈(3),所述轮辐(2)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侧栓接有箱体(5),所述箱体(5)的内腔设置有减震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移动柱(61)、移动杆(62)、三角板(63)、第一缓冲弹簧(64)和第二缓冲弹簧(65),所述箱体(5)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移动杆(6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边框(1);所述轮毂边框(1)的内圈(3)设置有轮辐(2),所述轮辐(2)的内侧设置有内圈(3),所述轮辐(2)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侧栓接有箱体(5),所述箱体(5)的内腔设置有减震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爆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移动柱(61)、移动杆(62)、三角板(63)、第一缓冲弹簧(64)和第二缓冲弹簧(65),所述箱体(5)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移动杆(62),所述移动杆(62)的外侧贯穿箱体(5)并与轮毂边框(1)的内圈(3)固定连接,所述滑槽(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4)的顶部与滑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61)的底部栓接有移动杆(62),所述箱体(5)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65),所述第二缓冲弹簧(6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桂兴朱广锐谢才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华锐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