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543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药物,是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杏仁、炙麻黄、仙茅、五味子混合粉碎成细粉,加入生姜汁和蜂蜜调和制成膏剂。将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冬性疾病疗效确切。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温肺化痰,润肺止咳,固肾平喘之功效,上可宁肺,下可固肾,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并借助自然气候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慢性支气管炎86例、支气管哮喘92例、变态反应性鼻炎102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1.8%、90.2%和8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药物,特别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以期冬病夏治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中药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 备方法。
技术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等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属临床上的 疑难病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主要以咳、痰、喘三大症状为主,变态反应性 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这类肺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显著特点是多 于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 目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等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及对症治疗,大多是口服西药和中药汤剂。药物要经过肠胃吸收,达 到一定的循环浓度才能对病灶发挥作用,但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毒副作用对人体的 损害也在加大,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差,大多数病人即使长期服药 也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药 物,该药物具有温肺化痰,润肺止咳,固肾平喘之功效,适应于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的慢 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膏剂按照辨病取穴法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具体的贴敷穴位如下,每 组穴位交替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第一组穴定喘、肺俞、中府、心俞、膈俞; 第二组穴大椎、风门、脾俞、天突、膻中; 第三组穴肺俞、膏肓俞、肾俞、气户。 变态反应性鼻炎 第一组穴大椎、风门、印堂、外关、脾俞; 第二组穴肺俞、曲池、迎香、列缺、厥阴俞; 第三组穴大杼、膈俞、印堂、关元、肾俞。 贴敷时间在农历初、中、末伏的前两天进行穴位贴敷,并在入伏前的农历夏至和 入伏前一周各进行加强贴一次,入伏后每伏连贴2天,每两伏之间间隔8天,每次贴药时间 4 6小时,治疗一个伏天为一疗程。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 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脉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 场所。根据中医脏腑_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 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剌激点。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 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通过将不同的药物贴敷于适宜的穴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 病所,作用原理归之有三 1.扶正祛邪。病从外入,六淫致病则邪入机体,正邪交争,正盛邪退、正虚邪进,甚 则伤正,故邪盛时须祛邪。病从内生,七情致病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耗伤正气。正虚之时, 必须扶正,以发挥机体的调节作用,抗邪外出,邪去正安、正复邪却,贴敷疗法就有此作用。 2.平衡阴阳。经云"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疾病发生的过程即是阴阳 失调的过程,健康人阴阳平衡,互相维系,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一旦失去平 衡,则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因此,治疗疾病就是协调阴阳,使之 平衡。 3.升降复常。升降是人体脏腑气血运动的一种形式,如肝升肺降,水升火降,脾升 胃降。 一旦升降失常则产生病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升降不及;二是升降太过;三是升降 逆乱。贴敷之药可使升降复常。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变态反 应性鼻炎属"鼻鼽"范畴,常因气候寒冷而诱发或加重。中医学认为,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司 呼吸,开窍于鼻。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肺宣降失司,气机升降, 出入失调,呼吸不利而致喘促;引动肺中宿痰,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则发为哮证;久病及肾, 肾不纳气,则出现少气不足以息;痰浊滞于鼻窍,则发为鼻鼽。治宜温肺化痰,润肺止咳,固 肾平喘。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白芥子辛散温通利气,能温化寒痰,通络散结,尤其能祛皮里膜外之 痰;细辛温肺化饮,镇咳祛痰;杏仁苦泄降气,止咳平喘;延胡索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功擅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炙麻黄发汗平喘,润肺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平喘;仙茅温肾壮4阳,祛寒除湿;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蜂蜜缓急补中,润肺止咳;以上诸药合 用,共奏温肺化痰,润肺止咳,固肾平喘之功,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 应性鼻炎等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疗效确切。 将本专利技术药物穴位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剌 激穴位产生的局部剌激作用和经络的调节作用,即穴效和药效双重效应的结果。本专利技术药 物中使用生姜汁调和敷贴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 从而祛散伏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另外,肺俞是肺之精气输注之处,可调理肺脏机能,止咳 平喘;风门、大杼祛邪宣肺平喘;大椎为诸阳之会,可宣通肺气、泄热降逆平喘;膻中为气之 会穴、心包经募穴、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能调理肺气、疏通经脉、宽胸 理气、化痰平喘;天突、气户降逆顺气、祛痰利肺;中府为肺之募穴,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 要穴位之一,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功效;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 穴;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厥阴俞、心俞、膈俞均为膀胱经穴,能调整肺脏功能,治疗咳喘、 变应性鼻炎等肺系疾病;膏肓俞补虚益损,调理肺气、脾俞健脾和胃,利湿升清、肾俞益肾助 阳、关元大补元气,此四穴均为肺系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印堂、迎香为治疗鼻病要穴, 通鼻窍,利肺气;外关、曲池、列缺均为手三阳经穴,手三阳经上行于面部,根据经脉所行主 治所及,故鼻病常选此三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剌、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穴位, 能剌激人体于胸段的交感神经(椎旁节),降低迷走神经紧张度,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及 鼻腔粘膜的血管收縮,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状态,对气的阻力降低,改善通 气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利用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阳气相接的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纯阳固本的纯中药制剂,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剌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上宁肺气,下固肾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药物用于治疗寒性疾病,能最大程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不易被严寒所伤。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药物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优势,体现了中医"已病防变,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因此,本专利技术药物借助自然气候的有利条件,更好的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进一步考察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280例肺系疾病患者对本发 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2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制备获得:    白芥子  10~50  延胡索  8~30    细辛  8~30  杏仁  5~20    炙麻黄  5~20  仙茅  8~30    五味子  5~20生姜汁  60~120    蜂蜜  20~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重耀冀来喜关芳张天生吕玉娥靳聪妮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