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543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是将白芥子、细辛、桔梗、麦门冬、乌梅、肉桂混合均匀粉碎成细粉,加入生姜汁和蜂蜜调和制成膏剂。将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适用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等冬性疾病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疗效确切。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培元补肾之功效,并借助自然气候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慢性咳嗽73例、变应性鼻炎82例患儿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4.5%和8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特别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以期冬病夏治的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中药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 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因发育不全而比较脆弱,其功能和形态未至完 善,机体抵抗外邪功能较差;同时儿童又不知寒暖自调,难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故在春秋 冬气候多变之时,易发咳嗽、鼻炎等症。若治疗不当,极易则发展成为慢性咳嗽、变应性鼻 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成为临床上的疑难病症。 目前对于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针对病原体及对症治疗, 大多是口服西药和中药汤剂。药物要经过肠胃吸收,达到一定的循环浓度才能对病灶发挥 作用,但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毒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也在加大,西药毒副作用较大, 很容易造成儿童组织器官的不可逆转损伤,虽然中药属于天然药材,但因中药的特殊味道, 儿童又不易配合服用。上述药物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差,大多数患 儿即使长期服药也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作用直接、儿童易于接受、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的药物,该药物具有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培元补肾之功效,适应于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 加重的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白芥子15 ' 30麦门冬10 - 20细辛8 '15桔梗15 - 30乌梅8 '15肉桂8 '15生姜汁30 ' 60蜂蜜30 - 6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得的白芥子20麦门冬15细辛10桔梗20乌梅10肉桂10生姜汁45蜂蜜45 本专利技术将上述药物制成膏剂使用,其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生姜洗净,切片,绞汁过滤制成生姜汁备用; 将白芥子、细辛、桔梗、麦门冬、乌梅、肉桂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于50 6(TC干燥后,粉碎成100 120目的药粉,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生姜汁和蜂蜜调和均匀,灭 菌消毒制得膏剂产品。 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膏剂按照辨病取穴法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具体的贴敷穴位如下,每组穴位交替使用。 儿童慢性咳嗽 第一组穴定喘、肺俞、心俞、膈俞、中府; 第二组穴大椎、风门、脾俞、天突、膻中、丰隆; 第三组穴肺俞、膏肓俞、肾俞、气户。 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 第一组穴大椎、风门、印堂、外关、脾俞; 第二组穴肺俞、厥阴俞、曲池、迎香、列缺; 第三组穴大杼、膈俞、印堂、关元、肾俞。 贴敷时间在农历初、中、末伏的前两天进行穴位贴敷,并在入伏前的农历夏至和 入伏前一周各进行加强贴一次,入伏后每伏连贴2天,每两伏之间间隔8天,每次贴药时间 2 3小时,治疗一个伏天为一个疗程。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 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脉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 场所。根据中医脏腑_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 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剌激点。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 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通过将不同的药物贴敷于适宜的穴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 病所,作用原理归之有三 1.扶正祛邪。病从外入,六淫致病则邪入机体,正邪交争,正盛邪退、正虚邪进,甚 则伤正,故邪盛时须祛邪。病从内生,七情致病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耗伤正气。正虚之时, 必须扶正,以发挥机体的调节作用,抗邪外出,邪去正安、正复邪却,贴敷疗法就有此作用。 2.平衡阴阳。经云"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疾病发生的过程即是阴阳 失调的过程,健康人阴阳平衡,互相维系,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一旦失去平 衡,则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因此,治疗疾病就是协调阴阳,使之 平衡。 3.升降复常。升降是人体脏腑气血运动的一种形式,如肝升肺降,水升火降,脾升 胃降。 一旦升降失常则产生病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升降不及;二是升降太过;三是升降 逆乱。贴敷之药可使升降复常。 儿童慢性咳嗽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变应性鼻炎属"鼻鼽"范畴,常因气候寒冷而 诱发或加重。中医学认为,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儿童形气未充,肌肤柔 弱,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首当其冲,致使肺气郁闭 不宣,清肃之令不行,影响肺气的宣肃则发为咳嗽,循经上扰,邪滞鼻窍则发为鼻鼽。治宜 培土生金,化痰止咳,培补元阳。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白芥子辛散温通利气,能温化寒痰,通络散 结,尤其能祛皮里膜外之痰;细辛温肺化饮,镇咳祛痰,善散风祛寒行水;桔梗开宣肺气,祛 痰排脓;乌梅敛肺止咳、和胃生津;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可补小儿阴液之不足;肉桂 固肾补元阳,通血脉,开腠理,祛寒湿,除积冷;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蜂蜜缓4急补中,润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培元补肾之功,用于治疗儿童慢性 咳嗽、变应性鼻炎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疗效确切。 将本专利技术药物穴位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剌 激穴位产生的局部剌激作用和经络的调节作用,即穴效和药效双重效应的结果。鉴于儿童 皮肤稚嫩易受化学物质伤害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药物中使用生姜汁调和敷贴穴位,无剌激无毒 副作用,并且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祛散伏痰,提高 机体免疫能力。另外,儿童具有"肺为娇脏,易受外邪"的生理特点,取肺俞穴是肺之精气 输注之处,可调理肺脏机能,止咳平喘;风门、大杼祛邪宣肺平喘;大椎为诸阳之会,可宣通 肺气、泄热降逆平喘;膻中为气之会穴、心包经之募穴、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与任脉的交 会穴,能调理肺气、疏通经脉、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天突、气户降逆顺气、祛痰利肺;中府为 肺之募穴,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 气的功效;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穴;丰隆和胃气,化痰湿;厥阴俞、心俞、膈俞均为膀胱经 穴,调整肺脏功能,治疗咳嗽、变应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小儿病情持续日久必将损伤阳气,膏 肓俞补虚益损,调理肺气、脾俞健脾和胃,利湿升清、肾俞益肾助阳、关元大补元气,此四穴 均为肺系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印堂、迎香为治疗鼻病的要穴,通鼻窍,利肺气。外关、 曲池、列缺均为手三阳经穴,手三阳经上行于面部,根据经脉所行主治所及,故鼻病常选此 三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剌、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穴位,能剌激人体于胸段的 交感神经(椎旁节),降低迷走神经紧张度,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及鼻腔粘膜的血管收縮, 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状态,对气的阻力降低,改善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阳气 相接的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纯阳固本的纯中药制剂,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剌激,激发经络功 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 机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白芥子15~30麦门冬10~20细辛8~15桔梗15~30乌梅8~15肉桂8~15生姜汁30~60蜂蜜30~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重耀张天生吕玉娥冀来喜燕平靳聪妮关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