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压缩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980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除湿机的压缩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将储液罐包围住并防止储液罐上积聚的冷凝水滴落到除湿机的底盘上,防滴水结构采用接水盒实现,接水盒包括:盒体,由防水材料一体形成,盒体的一侧竖直设置开口,通过开口可以将储液罐安置到盒体内部;盒顶,与盒体的上端相连接,同时盒体上的开口也延伸至盒顶中部,为储液罐上方的冷媒管预留从盒顶通出的位置;盒底,设置在接水盒盒体的下方,在其外围边缘位置设置一定高度的壁板,承接并储存沿储液罐壁流下的冷凝水。从而保证了除湿机内部底面的干燥,防止底面发生锈蚀。同时,也简化了生产过程中对压缩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的安装过程,使装配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机的
,特别是一种在储液罐上安装的接水盒,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滴落在底盘上,防止造成底盘锈蚀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 构。
技术介绍
—般来说,除湿器是把室内的潮湿的空气引入到机箱的内部,通过由有冷媒流动 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的热交换器降低湿度,再把除湿的空气排放到室内,来达到降低室 内湿度目的的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除湿器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除湿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 是现有技术中除湿机的压縮机与储液罐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除湿器主要包括前面形成空气吸入口 52,而后面 形成空气排出口 54的机箱60 ;设置在空气吸入口 52的后方通过空气吸入口 52引入潮湿 的空气后对空气排出口 54排出干燥的空气的风扇机70 ;设置在风扇机70和空气吸入口 52 之间对通过空气吸入口 52进入的空气进行除湿的蒸发器82和冷凝器84构成的热交换器 80 ;以及蒸发器82和冷凝器84连接在一起对冷媒进行压縮的压縮机90 ;还包括设置在风 扇机70和热交换器80之间对通过热交换器80的空气引导到风扇机70 —侧的挡板92。 机箱60是由形成除湿器50底部的底盘62 ;设置在底盘62的上侧,前面和后面均 开口的机箱主体64 ;设置在机箱主体64的前面上侧,形成空气吸入口 52的前面板66 ;安置 在机箱60的后面,形成有空气排出口 54的后面板68构成。 前面板66安装在机箱主体64的前面上部,在其上部形成着控制除湿器50的运作 状态的操作部94,在操作部94以外的部分形成着空气吸入口 52,在前面板66的背面安装 着过滤板96,对通过空气吸入口 52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后面板68安置在机箱主体64和底盘62开口的后面,中央形成着空气排出口 54。 在空气吸入口 52和空气排出口 54上形成着保护除湿器50内部,同时防止使用者发生安全 事故的吸入筛板56和排出筛板58。 风扇机70是由设置在固定在挡板92前面的电机安装部76上的电机72和安置在 挡板92的后方,电机72旋转轴上的风扇74构成。 在挡板92的中央形成着通过热交换器80的空气流动的通风槽92a,电机72的旋 转轴贯通着通风槽92a设置在挡板92的后方,风扇74要比通风槽92a大一些,并且把通过 通风槽92a引入的空气向外周方向输送。 热交换器80是空气吸入口 52到空气排出口 5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蒸发器82和 冷凝器84,蒸发器82和冷凝器84是由冷媒管和压縮机90连接的。 压縮机90位置在后面板68的空气排出口 54的前方,在底盘62的上面后部,空气 随着风扇机70到空气排出口 54。为了防止液态的冷媒流入压縮机中产生"液击"影响到 压縮机的工作能力,在压縮机的入口一侧设置有能够将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分离的储液罐10。储液罐内部的冷媒温度较低,容易使空气中的水附着在储液罐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当冷 凝水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离开储液罐滴落到除湿机的底盘上并腐蚀底盘,最终造成底盘由 内部完全锈蚀。现有技术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是在储液罐上包裹一块海绵,利用 海绵的吸湿能力将储液罐上的水吸住。 除湿器的排水结构主要是由设置在热交换器80的下侧,在除湿的时候对从热交 换器80上降落的冷凝水进行聚集的接水盘86 ;还有设置在前面板66的下侧,储藏从接水 盘的落水口下落的冷凝水的水箱98构成。 接水盘86被垂直形成在底盘62上面的隔板63所支持,上面设置热交换器80,使 在除湿时候对热交换器80上流下的冷凝水进行聚集。 隔板63是在底盘62的上面垂直突出形成的,把设置水箱98的空间和设置压縮机 90的空间划分开来。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储液罐上的海绵是通过粘接固定的,随着除湿机使用时间的逐渐延长,海绵的 粘接位置容易出现开胶,导致海绵脱落从而使储液罐失去保护完全外露,海绵对冷凝水的 吸收作用完全丧失。同时由于海绵也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其吸湿能力也是逐步下降的。另 一方面由于除湿机内部的空间十分有限,在储液罐上包裹海绵就变得十分困难,在生产中 占用了大量的安装时间,且安装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海绵的缠绕粘贴过程中还容易对 冷媒管的焊接造成损害,导致除湿机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储液罐上安装的接水盒,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滴落在底盘上,防止造成底盘锈蚀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将储液罐包围住并防止储液罐上积聚的冷凝水滴落到除湿机的底盘上,防滴水结构采用接水盒实现,接水盒包括盒体,由防水材料一体形成,盒体的一侧竖直设置开口,通过开口可以将储液罐安置到盒体内部;盒顶,与盒体相连接,同时盒体上的开口也延伸至盒顶中部,为储液罐上方的冷媒管预留通出的位置;盒底,设置在接水盒盒体的下方,在其外围边缘位置设置一定高度的壁板,承接并储存沿储液罐壁流下的冷凝水。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接水盒中的盒体、盒顶和盒底为一体形成。 所述的接水盒的主体采用纸材质,并在纸的表面涂装防水材料。 所述的盒体与盒顶的开口宽度小于储液罐的直径。 所述的接水盒的横截面为圆形,整个接水盒为圆柱形盒体。 所述的在盒体上开口的末端,即盒体与盒底的连接位置,沿开口的垂直方向向盒 体两侧设置形变槽。 所述的盒底上储水部分的壁板高度为5-9毫米。 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中,通过设置在压縮机的储液罐位置的接水盒,将储液罐包围保护起来,储液罐表面产生的冷凝水会低落并储存在接水盒中,从而保证了除湿机内部底面的干燥,防止底面发生锈蚀。同时,也简化了生产过程中对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的安装过程,使装配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除湿器的外形示意 图2是现有技术除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除湿机的压縮机与储液罐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在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的侧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与储液罐装配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在安装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盘与储液罐装配时的剖视图。 如图4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压縮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将储液罐10包围住并防止储液罐上积聚的冷凝水滴落到除湿机的底盘上,防滴水结构采用接水盒11实现,接水盒包括盒体12,由防水材料一体形成,盒体的一侧竖直设置开口 ,通过开口可以将储液罐安置到盒体内部,盒体作为接水盒的主体部分将整个储液罐包围起来,使其在接水盒外没有任何外露的部分,确保储液罐上产生的所有冷凝水都留在接水盒的范围内;盒顶13,与盒体相连接,并封闭接水盒的上部,盒体上的开口也延伸至盒顶中部,使储液罐的上方冷媒管在储液罐放置到接水盒内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盒顶的阻挡,在盒顶上开口的末端设置成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的压缩机储液罐的防滴水结构,将储液罐包围住并防止储液罐上积聚的冷凝水滴落到除湿机的底盘上,其特征在于:防滴水结构采用接水盒实现,接水盒包括:盒体,由防水材料一体形成,盒体的一侧竖直设置开口,通过开口可以将储液罐安置到盒体内部;盒顶,与盒体的上端相连接,同时盒体上的开口也延伸至盒顶中部,为储液罐上方的冷媒管预留从盒顶通出的位置;盒底,设置在接水盒盒体的下方,在其外围边缘位置设置一定高度的壁板,承接并储存沿储液罐壁流下的冷凝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