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轨迹悬架、侧倾驱动机构及主动侧倾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85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运动轨迹悬架、侧倾驱动机构及主动侧倾车辆,属于车辆底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主动侧倾车辆的侧倾驱动控制技术;提出一种直线运动轨迹悬架,由该悬架实现单个车轮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基于直线运动轨迹悬架构成一种侧倾驱动机构,由该机构驱动两车轮相对车身直线运动实现车辆侧倾,消除作用于车轮轴的侧倾运动离心力,提高了主动侧倾车辆机动性能和行驶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运动轨迹悬架、侧倾驱动机构及主动侧倾车辆,属于车辆底盘,特别涉及主动侧倾车辆的侧倾驱动控制技术范畴。


技术介绍

1、主动侧倾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向弯道内侧倾斜程度,提高了车辆弯道行驶稳定性、平顺性、通行速度和安全性,对于小轮距、窄体车辆,主动侧倾技术可以使车辆在过弯时或者驶过倾斜路面时自动倾斜一定角度,产生一个平衡力矩,来抵抗车辆质心受到的离心力或侧翻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行驶。

2、主动侧倾车辆在弯道行驶过程中,如果进一步提高行驶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增大,车辆稳定行驶所需较大的侧倾角,主动侧倾车辆通过悬架侧倾系统,使两车轮相对车身快速、大位移量运动,实现车辆正时、大角度侧倾,需要侧倾运动快速响应以及快速侧倾到位;常用的拖曳臂式悬架,通过车轮轴线相对车身转动能够获得两车轮相对车身大位移量运动、实现车辆侧倾,车辆侧倾行驶时车轮轴同时受到离心力和切向力作用,切向力实现侧倾运动快速响应以及快速侧倾到位,而作用于车轮轴的侧倾运动离心力对车辆性能无任何有益效果;探索一种直线运动轨迹悬架,车辆侧倾运动时两侧车轮相对车身直线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线运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等长连杆顺序转动连接,构成具有同一相对运动平面的菱形架,相邻两连杆转动轴线垂直于该相对运动平面,4条转动轴线与该相对运动平面交点形成菱形的4个顶点,2个等长下摆臂一端分别与菱形架的上、下顶点转动连接,2个下摆臂另一端与车身同轴线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菱形架的相对运动平面平行于车身中垂面,中摆臂一端与菱形架的左顶点转动连接,中摆臂另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车身与下摆臂转动轴线和车身与中摆臂转动轴线位于同一车身水平面内、且两条转动轴线距离等于中摆臂长度,车轮与菱形架的右顶点联接、车轮在联接点相对菱形架转动,车轮转...

【技术特征摘要】

1.直线运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等长连杆顺序转动连接,构成具有同一相对运动平面的菱形架,相邻两连杆转动轴线垂直于该相对运动平面,4条转动轴线与该相对运动平面交点形成菱形的4个顶点,2个等长下摆臂一端分别与菱形架的上、下顶点转动连接,2个下摆臂另一端与车身同轴线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菱形架的相对运动平面平行于车身中垂面,中摆臂一端与菱形架的左顶点转动连接,中摆臂另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车身与下摆臂转动轴线和车身与中摆臂转动轴线位于同一车身水平面内、且两条转动轴线距离等于中摆臂长度,车轮与菱形架的右顶点联接、车轮在联接点相对菱形架转动,车轮转动轴线垂直于菱形架的相对运动平面,上摆臂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减震器两端分别与上摆臂和中摆臂转动连接、减震器处于受压状态工作,各转动连接点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身中垂面,限制上摆臂相对车身的转动,外力作用下车轮联接点运动轨迹为垂直于车身水平面的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减震器两端分别与上摆臂和1个下摆臂转动连接、减震器处于受压状态工作,各转动连接点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身中垂面,限制上摆臂相对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魏文军杨鹏艺
申请(专利权)人:坐骑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