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移动轨迹悬架、侧倾运动机构及主动侧倾车辆,属于车辆底盘,特别涉及主动侧倾车辆的侧倾驱动控制技术范畴。
技术介绍
1、主动侧倾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向弯道内侧倾斜程度,提高了车辆弯道行驶稳定性、平顺性、通行速度和安全性,对于小轮距、窄体车辆,主动侧倾技术可以使车辆在过弯时或者驶过倾斜路面时自动倾斜一定角度,产生一个平衡力矩,来抵抗车辆质心受到的离心力或侧翻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行驶。
2、主动侧倾车辆在弯道行驶过程中,如果进一步提高行驶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增大,车辆稳定行驶所需较大的侧倾角,主动侧倾车辆通过悬架侧倾系统,使两车轮相对车身快速、大位移量运动,实现车辆正时、大角度侧倾,需要侧倾运动快速响应以及快速侧倾到位;常用的拖曳臂式悬架,通过车轮轴线相对车身转动能够获得两车轮相对车身大位移量运动实现车辆侧倾,车辆侧倾行驶时车轮轴同时受到离心力和切向力作用,切向力实现侧倾运动快速响应以及快速侧倾到位,而作用于车轮轴的侧倾运动离心力对车辆性能无任何有益效果;探索一种直线移动轨迹悬架,车辆侧倾运动时两侧车轮
...【技术保护点】
1.直线移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下端与下摆臂一端B转动连接、下摆臂另一端A与车身转动连接,连杆上端与上摆臂一端E转动连接、上摆臂另一端D与车身转动连接,各转动连接点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连杆中部联接车轮、车轮在联接点C相对连杆转动,车轮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车轮联接点C与连杆两端连接点B、E共线,并且满足EC/CB=AB/ED;给定连杆初始位置角θ,在平行于车身中垂面的平面坐标系内,D点相对A点的位置关系满足:水平距离m=AB+ED-BE×sinθ,垂直距离n=BE×cosθ;摆杆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减震器两端分别与摆杆和下摆臂转动连接、减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1.直线移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下端与下摆臂一端b转动连接、下摆臂另一端a与车身转动连接,连杆上端与上摆臂一端e转动连接、上摆臂另一端d与车身转动连接,各转动连接点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连杆中部联接车轮、车轮在联接点c相对连杆转动,车轮转动轴线垂直于车身中垂面,车轮联接点c与连杆两端连接点b、e共线,并且满足ec/cb=ab/ed;给定连杆初始位置角θ,在平行于车身中垂面的平面坐标系内,d点相对a点的位置关系满足:水平距离m=ab+ed-be×sinθ,垂直距离n=be×cosθ;摆杆一端与车身转动连接,减震器两端分别与摆杆和下摆臂转动连接、减震器处于受压状态工作,各转动连接点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车身中垂面,限制摆杆相对车身的转动,外力作用下车轮联接点运动轨迹为垂直于车身水平面的近似直线,该直线相对车身位置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移动轨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初始位置角θ为给定设计参数,取θ= -3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移动轨迹悬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王圣学,魏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坐骑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