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cro LED芯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937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9 16:22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Micro LED芯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如何提升Micro LED芯片的机械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其中,Micro LED芯片包括外延层、支撑衬底,外延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第一型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型半导体层,第一型半导体层的背面为出光面,支撑衬底设置于出光面,具有透光效果或颜色转换功能;显示模组由基板、上述Micro LED芯片、驱动单元组成,显示装置由包含上述Micro LED芯片的显示模组拼接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micro led芯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mini led即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尺寸范围在50μm~200μm之间,micro led即微型发光二极管,尺寸一般小于30μm,micro led或mini led(即micro/mini led)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可靠性、响应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显示器等显示技术中。

2、常规micro led芯片主要包括外延层、焊接层等,但其材质坚硬、易碎,例如,在后续的芯片拾取等工序中,常需要采用顶针将贴装于蓝膜载板上的芯片顶起,以便于吸附装置的吸盘快速吸附芯片并转移至下一工序中(例如专利号为:201910197436.7,专利名称为:芯片挑拣总成及芯片移动方法),在此过程中,由于缺少了衬底的支撑,micro led芯片极易发生碎裂,降低了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支撑衬底的micro led芯片,该支撑衬底可提升micro 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icro LED芯片,其包括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1)、发光层(2)、第二型半导体层(3),所述发光层(2)、第二型半导体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的正面,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的背面为出光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衬底(8),所述支撑衬底(8)设置于所述出光面,所述支撑衬底(8)为具有透光效果和/或颜色转换功能的固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包括上表面、侧表面,所述支撑衬底(8)呈凹槽形,将所述上表面、侧表面完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cro led芯片,其包括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1)、发光层(2)、第二型半导体层(3),所述发光层(2)、第二型半导体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的正面,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的背面为出光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衬底(8),所述支撑衬底(8)设置于所述出光面,所述支撑衬底(8)为具有透光效果和/或颜色转换功能的固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包括上表面、侧表面,所述支撑衬底(8)呈凹槽形,将所述上表面、侧表面完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包括上表面、侧表面,所述支撑衬底呈四边形,覆盖于所述上表面或上表面的局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衬底(8)的厚度范围为5μm~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电流扩展层(4)、绝缘层(5)、反射层(6)、倒装焊接层,所述电流扩展层(4)、绝缘层(5)、反射层(6)、倒装焊接层位于所述外延层的上表面,且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所述倒装焊接层包括第一电极(71)、第二电极(72),所述第一电极(71)通过欧姆接触层(106)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72)通过所述电流扩展层(4)与所述第二型半导体层(3)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层(1)为n型gan层或n型algainp层,所述第二型半导体层(3)为p型gan层或p型algainp层,所述发光层(2)为量子阱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icro 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6)为金属反射层或dbr反射层,所述绝缘层(5)为sio2层、sinx层或aln层。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平邓群雄韩奎王顺荣
申请(专利权)人:元旭半导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