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妙雪专利>正文

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489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链结构,主要由一第一板片、一第一调整件、一第二板片以及一第二调整件所组成,其中,第一调整件可提供第二板片进行一上下移动的调整行程,而第二调整件则可相对第二板片进行一前后移动的调整行程;借此,即可快速的进行上、下、前、后的调整作业,并进而达到施工容易及大幅节省施工工时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地调整其上、下、前、后方向位置的铰链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门用铰链结构在施工时,若其组配位置不准确即会影响门板在日后使用上的顺畅性,且一般的门用铰链结构由于并不具有可于组配后进行微调的功效,因此若有组 配不准确的情形发生时,则需将铰链结构由门板或墙面拆下并再次重新组配,方能调整其 组配位置;惟,如此一来,不仅需要重新于门板或墙面上进行钻孔作业而相当麻烦费时的 外,亦会在拆卸更换位置后留下施工痕迹而破坏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铰链结构,其具有方便地调整上、下、前、后方向位置,具有操作容易,大幅节省工时 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铰链结构,主要由一第一板片、一第一调整件、一第二板片以及一第二调整件 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片,其一侧形成有一朝垂直向延伸的套管,并于该套管下段的 内壁设有一内螺纹段;该第一调整件,其外周面设有一外螺纹段,该第一调整件螺接于该套 管的内螺纹段中,以令该第一调整件是沿该内螺纹段而进行一上下移动的调整行程,且该 第一调整件朝上的一端构成有一顶撑端,而该第一调整件朝下的一端则构成有一驱转端; 该第二板片,其一侧设有一朝垂直向延伸的轴杆,另一侧则界定有一嵌接侧,且该第二侧板 于邻近其嵌接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一螺孔,该第二板片以其轴杆而套设于该第一板材的套管 上段中,且该第二侧板的轴杆底端与该第一调整件的顶撑端相互抵接;该第二调整件,其内 部具有一限制空间,并于该第二调整件上设有一与该限制空间相通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孔 径大于该第二板片嵌接侧的厚度,而该第二板片的嵌接侧经该通孔而容置于该第二调整件 的限制空间中,而一调整螺栓则螺接于该第二侧板的螺孔中,且该调整螺栓两端被该限制 空间的两相对侧所限制挡止,并于该第二调整件对应该调整螺栓的相对位置处更开设有一 孔径略小于该调整螺栓外径的调整孔,且旋动该调整螺栓时,借由该调整螺栓受该限制空 间的拘束,而迫使该第二调整件以其通孔为轴并相对该第二板片进行一前后移动的调整行 程。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第一板片的端面上更开设有数个定位孔,而供与一墙面或 一门框的预定部位锁固连结。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套管朝下的一端上更接设有一呈透空状的限位件,而一旋 动工具是穿过该套管底端的限位件,而对该调整单元的驱转端施力以旋动该调整单元。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第一调整件由一顶掣单元以及一调整单元构成,而于该调整单元的外周面形成有该外螺纹段,且该调整单元朝上的一端形成一承接端,而该调整单 元朝下的一端则形成该驱转端,且该顶掣单元设于该调整单元朝上的承接端上,而该顶掣 单元朝上的端缘则构成该顶撑端。 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顶掣单元为一钢珠。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第二调整件由一座体与一侧板所相对接合而成,并于该座 体与该侧板接合后的内部形成有该限制空间。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二插销是同时穿设于该第二调整件与该第二板片的嵌接侧 上,以限制该第二板片的嵌接侧脱出该限制空间。前述的铰链结构,其中调整螺栓朝向该调整孔的一端形成有一驱转端,供一旋动 工具是经该调整孔而对该调整螺栓的驱转端旋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方便地调整上、下、前、后方向位置,具有操作容 易,大幅节省工时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配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是用以显示当对调整单元的驱转端施力 以旋动该调整单元往上移动时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是用以显示当对调整单元的驱转端施力 以旋动该调整单元往下移动时的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是用以显示当旋动该第二调整件的调整 螺栓以迫使该第二调整件得连动该门板以该通孔为轴并相对该第二板片进行一朝前移动 时的状态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是用以显示当旋动该第二调整件的调整 螺栓以迫使该第二调整件得连动该门板以该通孔为轴并相对该第二板片进行一朝后移动 时的状态图8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是用以显示门板于进行微调动作时的状 态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铰链结构,其主要由一第一 板片11、一第一调整件21、一第二板片31以及一第二调整件41构成,其中该第一板片11,其一侧形成有一朝垂直向延伸且两端呈透空状的套管12,且于该 套管12下段的内壁设有一内螺纹段13,并于该套管12朝下的一端上更接设有一呈透空状 的限位件14,而该套管12朝上的一端则构成有一套接端121,并于该第一板片11的端面上 更开设有数个定位孔15,而供与墙面或门框的预定部位锁固连结。该第一调整件21,是螺接于该套管12的内螺纹段13中,其中,第一调整件21是由一顶掣单元22以及一调整单元23所构成,该调整单元23的外周面设有一与该套管12内螺纹段13相互螺接的外螺纹段24,该调整单元23朝上的一端形成一承接端231,而该调整 单元23朝下的一端则形成有一供扳手或其它旋动工具接合的驱转端232,该顶掣单元22于 本实施例中为一钢珠,且该顶掣单元22设于该调整单元23朝上的承接端231上,而使该顶 掣单元22朝上的端缘是构成为一顶撑端221,借此,当使用者利用一旋动工具(图中未示) 而对该调整单元23的驱转端232施力旋动时,该调整单元23即可同步带动该顶掣单元22 沿该内螺纹段13进行一上下移动的调整行程。该第二板片31,其一侧设有一朝垂直向延伸的轴杆32,另一侧则界定有一嵌接侧 33,且该第二板片31于邻近其嵌接侧33的端面上开设有一螺孔34,该第二板片31是以其 轴杆32经该套管12的套接端121而套设于该第一板片11的套管12上段中,并借此使该 第二板片31可相对该第一板片11进行一枢摆开合动作,且该第二板片31的轴杆32其朝 下的底端形成有一抵接端321,而该轴杆32的抵接端321与该顶掣单元22的顶撑端221相 互抵接。该第二调整件41,是可供与一门板相接,且该第二调整件41由一座体42与一侧板 43所相对接合而成,其中,座体42与该侧板43接合后的内部形成有一限制空间44,并于该 第二调整件41上开设有一与该限制空间44相通的通孔45,而该通孔45的孔径大于该第 二板片31嵌接侧33的厚度,该第二板片31的嵌接侧33经该通孔45而容置于该第二调整 件41的限制空间44中,并借二插销46同时穿设于该第二调整件41与该第二板片31的嵌 接侧33上,以限制该第二板片31的嵌接侧33不会由该第二调整件41的限制空间44中脱 出,而一调整螺栓47则螺接在位于该限制空间44的第二板片31的螺孔34中,且该调整螺 栓47的长度恰与该限制空间44的深度相同,以令该调整螺栓47两端被该限制空间44的 两相对侧所限制挡止,并于该第二调整件41的侧板43对应该调整螺栓47的相对位置处更 开设有一孔径略小于该调整螺栓47外径的调整孔431,且该调整螺栓47朝向该调整孔431 的一端形成有一驱转端471,以供一旋动工具(图中未示)是经该调整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结构,主要由一第一板片、一第一调整件、一第二板片以及一第二调整件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片,其一侧形成有一朝垂直向延伸的套管,并于该套管下段的内壁设有一内螺纹段;该第一调整件,其外周面设有一外螺纹段,该第一调整件螺接于该套管的内螺纹段中,以令该第一调整件是沿该内螺纹段而进行一上下移动的调整行程,且该第一调整件朝上的一端构成有一顶撑端,而该第一调整件朝下的一端则构成有一驱转端;该第二板片,其一侧设有一朝垂直向延伸的轴杆,另一侧则界定有一嵌接侧,且该第二侧板于邻近其嵌接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一螺孔,该第二板片以其轴杆而套设于该第一板材的套管上段中,且该第二侧板的轴杆底端与该第一调整件的顶撑端相互抵接;该第二调整件,其内部具有一限制空间,并于该第二调整件上设有一与该限制空间相通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孔径大于该第二板片嵌接侧的厚度,而该第二板片的嵌接侧经该通孔而容置于该第二调整件的限制空间中,而一调整螺栓则螺接于该第二侧板的螺孔中,且该调整螺栓两端被该限制空间的两相对侧所限制挡止,并于该第二调整件对应该调整螺栓的相对位置处更开设有一孔径略小于该调整螺栓外径的调整孔,且旋动该调整螺栓时,借由该调整螺栓受该限制空间的拘束,而迫使该第二调整件以其通孔为轴并相对该第二板片进行一前后移动的调整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妙雪
申请(专利权)人:蔡妙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