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435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可以减少连接器更换的成本,而且,可以使其操作简单。由具有与对方侧连接器(22)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11、511)和与该第一接触部(311、511)相连的第二接触部(312、512)的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51),和具有与第二接触部(312、512)接触的第三接触部(321)和与该第三接触部相连的接线部(22)并可以与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51)分离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32’)构成第一、第二触点部件(3、5)。由能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脱离并且将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可以装拆地保持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7A),和可以与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进行装拆并保持接线部侧触点部件的接线部侧壳体部件(7B)构成壳体(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可更换触点部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知由本体部(壳体)和多个触点部件构成的连接器(参照日本特开2002-42984号公报)。 本体部用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为大致正方体状,多个触点部件孔被形成两排。 多个触点部件分别被插入保持在触点部件孔中。各个触点部件具有接点部(接触部)、接线部和连接部。 接点部与对方侧的连接器的触点部件接触。接线部与线缆连接。连接部将接点部与接线部连接。 上述连接器例如有时被用作进行导通检查的检查装置的连接器。 在该场合,连接器与对方侧的连接器间反复进行无数次嵌合、脱离。 其结果,有时会出现连接器的触点部件的接点部表面受伤、接点部的镀层剥离、无法进行正常的导通检查的情况。为了进行正常的导通检查,必须定期更换触点部件,但是如上述那样,触点部件的接线部与线缆的一端部连接着,因此,更换触点部件时,必须按每根线缆进行更换。因此,不仅大幅增加成本,而且必须把线缆的另一端部从检查装置拆下,把新的线缆的一端部连接在新的触点部件上,并把线缆的另一端部与检查装置连接,所以,触点部件的更换作业整体上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触点部件的更换成本,而且可以使更换作业简单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触点部件,和沿规定的配置方向保持所述多个触点部件的壳体,所述触点部件能够分离成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具有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连的第二接触部,所述接线部侧触点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三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相连的接线部,所述壳体能够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脱离,具有保持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和接线部侧壳体部件,所述接线部侧壳体部件能够与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进行装拆,保持所述接线部侧触点部件。 如上所述,按照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器,触点部件可以被分离成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在更换触点部件时,只要更换接触部侧触点部件,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保留在接线部侧壳体部件中就可以,而且,例如可以在把线缆与接线部侧触点部件的接线部连接着的状态下进行更换。因此,不仅不需要准备新的线缆,而且不需要进行把新的线缆的一端部与新的触点部件连接、把线缆的另一端部与连接对象物(例如导通检查装置)连接的操作。 优选为,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能够进行装拆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 优选为,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进行装拆的方向,分别与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的嵌合、脱离方向以及所述规定的配置方向正交,所述接线部侧触点部件能够沿所述嵌合、脱离方向与所述接线部侧壳体部件进行装拆。 优选为,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通过把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中而被保持。 优选为,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具有支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板状的支撑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部覆盖所述支撑部的前端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触点部件的更换成本,而且可以使其作业简单。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根据附图进行的下述详细说明应该可以进一步明了。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轴测图。 图2是表示把图1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触点部件从接触部侧壳体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3是把图1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从浅槽的部分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4是把图1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从深槽的部分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5是从斜后方观察把图1所示连接器的接线部侧触点部件从接线部侧壳体部件分离后的状态时的轴测图。 图6是从斜前方观察把图1所示连接器的接线部侧触点部件从接线部侧壳体部件分离后的状态时的轴测图。 图7是表示把图1所示连接器与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对方侧连接器件进行连接之前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8是从斜下方观察图7所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时的轴测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轴测图。 图10是表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与接线部侧壳体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与接线部侧壳体部件嵌合之后把连接器翻过来之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截面图。 图13是图9所示连接器的触点部件的轴测图。 图14是表示把图9所示连接器的触点部件翻过来之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5是表示把图9所示连接器的外壳的配合片折曲之前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6是表示把图9所示连接器的外壳的配合片折曲之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轴测图。 图18是表示把图17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与接线部侧壳体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19是图17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的轴测图。 图20是表示把图17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翻过来之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21是图17所示连接器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的背面图。 图22是表示沿图21的XXII-XXII线截面的轴测图。 图23是表示沿图21的XXIII-XXIII线截面的轴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根据图1 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如图1所示,连接器1通过线缆15与检查装置(未图示)连接。连接器l可以与安装在作为检查对象物的电路基板21的对方侧连接器22(参照图7、图8)嵌合、脱离。连接器1具有第一触点部件3、第二触点部件5和壳体7。 如图3、图4、图5所示,第一触点部件3由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参照图3)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参照图5)构成。第二触点部件5由接触部侧触点部件51(参照图4)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参照图5)构成。 如图3所示,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具有第一接触部311、第二接触部312和连接部313。第一接触部311与对方侧连接器22(参照图7)的对方侧触点部件221接触。第一接触部311的前端部311a被大致直角地折曲。第二接触部312与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后述的第三接触部321接触。连接部313与第一接触部311和第二接触部312连接。连接部313具有压入部分313a。压入部分313a朝与第一接触部311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构造与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构造相同,在后文中将对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因此在此省略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说明。 如图4所示,接触部侧触点部件51具有第一接触部511、第二接触部512和连接部513。接触部侧触点部件51与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的形状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接触部侧触点部件51的连接部513比接触部侧触点部件31的连接部313长。第一接触部511与对方侧连接器22(参照图7)的对方侧触点部件221接触。第一接触部511的前端部511a被大致直角地折曲。第二接触部512与接线部侧触点部件32'的后述的第三接触部321接触。连接部513将第一接触部511和第二接触部512连接。连接部513具有压入部分513a。压入部分513a朝与第一接触部511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如图5、图6所示,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触点部件,和沿规定的配置方向保持所述多个触点部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件能够分离成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和接线部侧触点部件,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具有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连的第二接触部,所述接线部侧触点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三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相连的接线部,所述壳体能够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脱离,具有保持所述接触部侧触点部件的接触部侧壳体部件,和接线部侧壳体部件,所述接线部侧壳体部件能够与所述接触部侧壳体部件进行装拆,保持所述接线部侧触点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正树本田洋辅久松和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