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153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温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广泛应用于轧钢厂、炼钢厂生产线的设备轴承。一种高温润滑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高粘度矿油45-81.5份,聚脲4-10份,高碱值石油磺酸钙10-30份;转化剂1-3份;防锈剂1-3份;极压剂1-3份;抗氧剂0.5-1份;增粘剂1-5份。所述的高粘度矿油为150BS。高温润滑脂具有较高的滴点,同时遇水后不变稀或变稀程度较小;遇水后防锈性能保持与新脂一样良好;遇水后的极压性能下降较少或不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广泛应用于轧钢厂、炼钢厂生产线的设备轴承。
技术介绍
轧钢厂、炼钢厂生产线的设备轴承多为干油润滑,工况条件恶劣。钢坯温度一般在 800-1000°C ,有大量冷却水或轧制乳化液的冲刷以及粉尘的侵蚀设备轴承。 用于这些高温多水部位的润滑脂一般为复合铝基润滑脂、复合锂基润滑脂、脲基 润滑脂。这些润滑脂因抗水性能有限而出现三种不利情况变稀流失、轴承生锈、极压性大 幅度下降。普通极压润滑脂在水和轴承剪切的共同作用下会变稀流失,其后果是导致轴承 润滑不足、密封性能下降、粉尘等杂质会更容易进入轴承,引起轴承的非正常磨损。轴承还 会因水的作用而生锈或腐蚀。水的极性较强,与极压剂争夺金属表面会较大程度的影响极 压添加剂的作用;水还会引起极压剂的水解产生有机酸腐蚀轴承。因此混入水的润滑脂极 压性能会大幅度下降。US6403538中采用有机钼和硫化烯烃等多种极压抗磨剂复合以达到 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抗磨性,但没有解决高温遇水时润滑脂抗水性能有限的问题。 这些多水、多尘、重负荷等不利条件对轧钢设备轴承的影响是较大的,所带来的更 换备件费用也是惊人的,因此对轴承所用润滑脂的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效高温润滑脂,使其具有较高的滴点,同时遇水后不 变稀或变稀程度较小;遇水后防锈性能保持与新脂一样良好;遇水后的极压性能下降较少 或不下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高温润滑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高粘度矿油45-81. 5份,聚脲4-10份,高碱值石油磺酸钙10-30份, 转化剂1-3份,选自甲醇、正丁醇、异丙醇、冰乙酸、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 防锈剂1-3份,选自石油磺酸钡或苯三唑; 极压剂1-3份,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烷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抗氧剂0.5-l份,选自二苯胺或苯基a萘胺或2,6-二叔丁基混合酚; 增粘剂l-5份,选自聚丁烯、乙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高粘度矿油为150BS。 聚脲由异氰酸酯与有机胺通过加成反应制得。 所述的有机胺选自十八胺、苯胺、环己胺、对甲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高碱值石油磺酸f丐总碱值为330-450mgK0H/g。 所述的高温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 取出反应所需的高粘度矿物油总量的一半,在其中加入高碱值石油磺酸钙、质量百分数为20% -33^的转化剂水溶液,在40-8(TC转化20-60分钟后升温到ll(TC进 行脱水,再加入余下的高粘度矿物油,降温到90-100°C,加入异氰酸酯与有机胺,升温至 140°C -IS(TC后保温20-60分钟,冷却至11(TC后加入防锈剂、极压剂、抗氧剂、增粘剂,然后 均质,成品。上述组分中各组分的性能如下 基础油方面,采用高粘度矿油,增加油膜厚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遇水后的润滑性 能。稠化剂方面,以有机聚脲和高碱值石油磺酸钙为稠化剂。聚脲稠化剂具有较高的滴点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高碱值石油磺酸钙优异的稠化和防锈性能。 防锈剂方面,石油磺酸钡和苯三唑对润滑脂的遇水防锈性能大有益处。 极压剂方面,引入多效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系列添加剂,此类添加剂遇水稳定性优异,还具有抗氧、防腐蚀作用。 抗氧剂方面,以胺类和酚类抗氧剂为主。 增粘剂方面,采用聚丁烯或乙丙橡胶,提高润滑脂的粘性,从而提高遇水稳定性。 经试验证明,该脂滴点较高,遇水不易变稀、防锈性能不变、极压性能仍旧较高。可 明显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从未出现轴承非正常磨损、生锈、变稀流失等不良现象。 本专利技术多效高温润滑脂具有如下优点 具有较高的滴点(大于300°C ),同时遇水后不变稀或变稀程度较小(保持密封性 能);遇水后防锈性能保持与新脂一样良好;遇水后的极压性能下降较少或不下降。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可由上述方法中表述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多效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成分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高粘度矿油79. 5 聚脲6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IO 转化剂(甲醇):1 防锈剂(石油磺酸钡或苯三唑)1 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1 抗氧剂(二苯胺和2, 6_ 二叔丁基混合酚)0. 5 增粘剂(聚丁烯)1 多效高温润滑脂的生产工艺为按规定的重量份配比加入1/2基础油,高碱值石油磺酸钙、转化剂(加2-4倍水),在40-8(TC转化20-60分钟,然后升温到ll(TC脱水,再加 入余下的l/2基础油,降温到90-10(TC,加入异氰酸酯(MDI100)与有机胺(十八胺、苯胺、 环己胺、对甲苯胺)反应,最高升温到18(TC,然后降温到110度加入防锈剂、极压剂、抗氧剂、增粘剂,用均质机或循环剪切进行后处理,脱气,过滤,包装。 实施例2 多效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成分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高粘度矿油62 聚脲8 高碱值石油磺酸f丐20 转化剂(正丁醇)2 防锈剂(石油磺酸钡)2 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2 抗氧剂(2 , 6_ 二叔丁基混合酚)1 增粘剂(聚丁烯)3 多效高温润滑脂的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多效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成分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高粘度矿油58 聚脲IO 高碱值石油磺酸f丐22 转化剂(正丁醇)3 防锈剂(苯三唑)1 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 抗氧剂(二苯胺)1 增粘剂(乙丙橡胶)3 多效高温润滑脂的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一种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高粘度矿油45-81.5份;聚脲4-10份;高碱值石油磺酸钙10-30份;转化剂1-3份,选自甲醇、正丁醇、异丙醇、冰乙酸、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防锈剂1-3份,选自石油磺酸钡或苯三唑;极压剂1-3份,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至少一种;抗氧剂0.5-1份,选自二苯胺或苯基α萘胺或2,6-二叔丁基混合酚;增粘剂1-5份,选自聚丁烯、乙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高粘度矿油为150BS。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聚脲由异氰酸酯与有机胺通过加 成反应制得。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胺选自十八胺、苯胺、 环己胺、对甲苯胺中的至少一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总碱值为330-450mgK0H/g。6. 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出反应所需的高粘度矿物油总量的一半,在其中加入高碱值石油磺酸钙、质量百分 数为20% _33%的转化剂水溶液,在40-8(TC转化20-60分钟后升温到ll(TC进行脱水,再 加入余下的高粘度矿物油,降温到90-10(TC,加入异氰酸酯与有机胺,升温至140°C -180°C 后保温20-60分钟,冷却至11(TC后加入防锈齐IJ、极压齐IJ、抗氧齐IJ、增粘剂,然后均质,成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广泛应用于轧钢厂、炼钢厂生产线的设备轴承。一种高温润滑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高粘度矿油45-81.5份,聚脲4-10份,高碱值石油磺酸钙10-30份;转化剂1-3份;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高粘度矿油45-81.5份;聚脲4-10份;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10-30份;  转化剂1-3份,选自甲醇、正丁醇、异丙醇、冰乙酸、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  防锈剂1-3份,选自石油磺酸钡或苯三唑;  极压剂1-3份,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抗氧剂0.5-1份,选自二苯胺或苯基α萘胺或2,6-二叔丁基混合酚;  增粘剂1-5份,选自聚丁烯、乙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李治辉李元鸿王亮石峰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海华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