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纤耦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20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纤耦合模块,包括由发光芯片组、快轴准直镜和慢轴准直阵列组成的发光模块,快轴准直镜和慢轴准直阵列依次设于发光芯片组的激光发射方向上,所述慢轴准直阵列的激光出射侧设有第一聚焦镜;所述快轴准直镜为D型柱透镜或光纤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镜为双凸非球面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光纤耦合模块产品,它是在微型巴条(Mini?Bar)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产品,无需经过复杂的切割、旋转、重排的光学系统即可将光束耦合进光纤内。并且由于体积小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出各种结构形式的多模块、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模块来,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器制造领域,涉及光器的光纤耦合模块。种光纤耦合模块,尤其是一种用于半导体激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功率以及高亮 度成为激光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以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成为相 关工作者研究的焦点。要想实现半导体激光器的高亮度输出,通常是在半导体激光器(LD) 前端加相应的光束整形系统,将激光束压縮至需要的光斑输出。 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提高亮度的方法就是将LD光束通过光纤耦合输出,由于能 量光纤芯径可以小到50 ii m, 100 ii m, 200 y m等,那么对于同样功率输出的光纤耦合激光 器,光纤芯径越小,就意味着较高的亮度或者是较高的能量密度。国内外相关产品很多,但 多为两种芯片基础上开发出的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缺点1.单管(SingleEmitter)产品,该 产品只有一个发光点,可以做到808nm, 50 m, 5W的激光输出,尽管光纤芯径很小,但由于 功率的限制,亮度并不是很高。2.单巴条(Single Bar)产品,该产品的发光点一般为19个 或19个以上(如47个,62个),针对这种Bar条,多使用切割、翻转、重排、聚焦的光束整形 方式来实现光纤耦合输出,这类产品可以达到很高的功率,但由于加入了复杂的光学系统, 成本较高,并且输出光纤芯径也不能做到很小,较难达到提高亮度的目的。3.多单管产品, 相对于传统的单管产品,该型产品在功率上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基于Bar条类的产品相比, 其功率还是偏低。4.多Bar条产品,这类产品在功率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很难耦合进小 芯径的光纤中去,这就决定了该类产品的亮度不会太高。 综上所述,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方案中,激光器芯片一般采用单管或者 单Bar,而光学整形系统(主要是Bar条类)则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光学切割、旋转、重排。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传统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1.基于Bar条的光纤耦合产品成本高,要求的驱动电流大。由于加入了复杂的光 学系统,使得整个产品成本提高,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该类产品一般需要很 高的驱动电流,这严重限制了此产品的应用。 2.功率和亮度偏低。对于单管光纤耦合产品,由于其功率的限制,很难做出大功 率、高亮度的激光器产品。而对于Bar条光纤耦合产品,由于很难将光束耦合进小芯径的光 纤中,所以亮度也不大。 3.工艺复杂。常见的Bar条光纤耦合产品通常引入复杂的光学系统,以达到光束整形、小芯径光纤耦合输出的目的,这种光学系统包含了复杂的光束整形透镜,而在实际生 产中,每增加一个透镜,就意味着工艺难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增加功率的损耗。 4.功率选择范围小。传统技术中,无论是单管类产品还是Bar条类产品,其可选择 的功率范围都很小。例如15W的光纤耦合产品,单管功率无法达到,只能使用多单管或Bar 条产品进行耦合。其中多单管耦合产品的结构太过复杂,而Bar条产品的功率又偏大,造成3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纤 耦合模块,该光纤耦合模块以微型巴条(MiniBAR)为基础。微型巴条是一种介于单发光点 芯片和标准10毫米长芯片(19个或19个以上发光点)之间的芯片。这种芯片每个发光点 的功率也是介于单发光点芯片和标准10毫米长芯片每个发光点的功率之间,一般低于单 发光点芯片的,但高于标准10毫米长芯片的功率。针对该型芯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 多可达IO个)发光点的特点,该种光纤耦合模块无需经过复杂的切割、旋转、重排的光学系 统即可将光束耦合进光纤内,不仅可以设计为单模块,也可设计为多模块组合的方式,具有 制作工艺简单、体积小巧、亮度高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纤耦合模块,包括由发光芯片组、快轴准直镜和慢轴 准直阵列组成的发光模块,所述快轴准直镜和慢轴准直阵列依次设于发光芯片组的激光发 射方向上,所述慢轴准直阵列的激光出射侧设有第一聚焦镜;所述快轴准直镜为D型柱透 镜或光纤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镜为双凸非球面透镜,所述慢轴准直阵列为包含多个圆柱曲 面的透镜。 上述发光芯片组包含有单个或多个发光芯片,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并列设置且各发 光芯片激光发射方向相同。 上述发光芯片为微型巴条(Mini Bar)。 上述快轴准直镜和慢轴准直阵列的水平方向长度均小于10mm。 以上由发光芯片组、快轴准直镜和慢轴准直阵列组成的发光模块和聚焦镜均设于底板上。 进一步的,该光纤耦合模块包含有多个发光模块和一个阶梯底座,所述多个发光 模块呈横向阶梯状排列分别固定在阶梯底座的各阶梯上,每个发光模块前部均放置有一个 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相对于发光模块的发射光轴向呈45。放置;所述阶梯底座的前方依次 设有柱面镜和第二聚焦镜;每个发光模块输出的光斑经反射镜反射后,由柱面镜和第二聚 焦镜对光束进行二次准直和聚焦耦合,最终实现光纤耦合输出。 上述第二聚焦镜为双凸非球面透镜。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成本低。本设计采用Mini Bar芯片,无论从半导体激光芯片价格,还是后面光 学系统的价格,都比Bar条类光纤耦合产品更有竞争力;而相对于单管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 芯片产生的功率需要多个单管产品才能达到,在光学系统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成本自 然大大降低。 2.功率高。与传统单管产品相比,本产品的功率大大提高。同时,本产品也可以用 多模块设计或者Mini-Bar垂直叠阵(Vertical Stack)的方法,使输出功率更高。 3.亮度高。这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比单管产品输出功率更高 的Mini Bar芯片,同时又克服了传统Bar条类产品不能实现小芯径光纤输出的缺陷,因此 亮度较高。 4.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省去了通常Bar条光束整体系统所需要的光束翻转、切割、重排过程,通过简单的准直和聚焦的方式即可实现小芯径光纤耦合的目的,工艺非常简单。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单模块快轴方向光路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单模块慢轴方向光路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模块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模块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模块替代方案立体示意图; 图6为基于Mini Bar的垂直叠阵示意图; 图7为圆柱曲面透镜示意图。 其中1为发光芯片组;2为快轴准直镜;3为慢轴准直阵列;4为第一聚焦镜;5为玻璃块;6为第一底板;7为反射镜;8为柱面镜;9为第二聚焦镜;10为阶梯底座;ll为第二底板;12为二次慢轴准直镜;13为第三聚焦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 对于单模块方案,如图3,包括由发光芯片组1、快轴准直镜2和慢轴准直阵列3组成的发光模块。快轴准直镜2和慢轴准直阵列3依次设于发光芯片组1的激光发射方向上,慢轴准直阵列3的激光出射侧设有第一聚焦镜4。其中快轴准直镜2为D型柱透镜或光纤透镜,第一聚焦镜4为双凸非球面透镜,慢轴准直阵列3为包含多个圆柱曲面的透镜(如图7)。各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由透镜焦距,光参量乘积等参数确定。安装时,先将快轴准直镜2和慢轴准直阵列3通过玻璃块5连接在一起,再将发光芯片组1,玻璃块5,第一聚焦镜4都固定在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纤耦合模块,包括由发光芯片组(1)、快轴准直镜(2)和慢轴准直阵列(3)组成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轴准直镜(2)和慢轴准直阵列(3)依次设于发光芯片组(1)的激光发射方向上,所述慢轴准直阵列(3)的激光出射侧设有第一聚焦镜(4);所述快轴准直镜(2)为D型柱透镜或光纤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镜(4)为双凸非球面透镜,所述慢轴准直阵列(3)为包含多个圆柱曲面的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胜杨凯康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