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耦合器及接口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3255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定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及接口固定装置。该接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单元以及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夹紧单元、第一按压单元、第二夹紧单元和第二按压单元;弹性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相向运动;第一按压单元通过与第二按压单元的相向运动,使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背向运动。该光纤耦合器包括上述接口固定装置、设于第一夹紧单元、第一按压单元、第二夹紧单元和第二按压单元围设成的环形的轴向两端的输入光纤端、输出光纤端以及设于环形与输出光纤端之间的光学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光纤接口的二次固定,有效避免了光纤接口松动或未完全插入造成的光损耗和光信号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耦合器及接口固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耦合器是激光发生器与激光应用部件之间的传输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将激光发生器中的激光能量,经过光纤耦合器最大效率地耦合到输出端光纤。现有光纤耦合器一般是由输入端、输出端以及光学组件组成。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光纤,输出端用于连接输出光纤,光学组件设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其中,光学组件具有光学聚焦和隔离作用,可提高传输效率、能够避免两光纤端面直接接触而导致端面破损。通常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在光学组件处直接耦合时,中间没有任何保护,当操作人员插入光纤时,容易造成衔接光纤端面不够紧密或者光纤脱落,从而使光能量不能有效地传输,造成的光纤接头光损耗过大并引起光信号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间隙过大、未夹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口固定装置,该接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单元以及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夹紧单元、第一按压单元、第二夹紧单元和第二按压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相向运动,以对被固定件形成夹持;所述第一按压单元通过与所述第二按压单元的相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背向运动。其中,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板簧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簧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夹紧单元向远离所述第二夹紧单元方向的移动形成限位;所述第二板簧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也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夹紧单元向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单元方向的移动形成限位。其中,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上均设有导轨,且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板簧上均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条形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按压单元与所述第二按压单元上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固定基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导向杆。其中,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上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固定基体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导向杆。其中,所述第一按压单元与所述第二按压单元的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凹陷结构。一种光纤耦合器,包括用于插入输入光纤的输入光纤端、用于插入输出光纤的输出光纤端、光学组件以及上述接口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紧单元、第一按压单元、第二夹紧单元和第二按压单元围设成的环形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输入光纤端和所述输出光纤端;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环形与所述输出光纤端之间,且所述光学组件设于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上均设有向所述输出光纤端延伸的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末端与所述光学组件连接。其中,所述夹持头的内侧面为曲面。本技术提供的接口固定装置,通过第一按压单元与第二按压单元的相向运动来挤压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使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背向运动,从而插入被固定件;又通过弹性单元驱动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相向运动来夹紧被固定件。从而保证了被固定件能够被完全夹紧,有效避免了被固定件的松动或未完全插入。本技术提供的光纤耦合器,通过第一按压单元与第二按压单元的相向运动来挤压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使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背向运动,从而插入光纤接口;又通过弹性单元驱动第一夹紧单元与第二夹紧单元相向运动来夹紧光纤接口。从而实现了对光纤接口的二次固定,保证了光纤接口完全夹紧,有效避免了光纤接口松动或未完全插入而造成的光损耗和光信号衰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接口固定装置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光纤耦合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光纤耦合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光纤耦合器的等轴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按压单元;2、第二按压单元;3、第一夹紧单元;4、第二夹紧单元;5、第一板簧;6、第二板簧;7、导向槽;8、导向杆;9、第一限位部;10、第二限位部;11、夹持头;12、输入光纤端;13、输出光纤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内”、“外”、“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单元以及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夹紧单元3、第一按压单元1、第二夹紧单元4和第二按压单元2;弹性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夹紧单元3与第二夹紧单元4相向运动,以对被固定件形成夹持;第一按压单元1通过与第二按压单元2的相向运动,以使第一夹紧单元3与第二夹紧单元4背向运动。应当明确的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的弹性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结构,例如可采用一个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夹紧单元3和第二夹紧单元4连接,并使螺旋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通过利用螺旋弹簧的拉力使第一夹紧单元3和第二夹紧单元4相向运动。例如,第一夹紧单元3、第二夹紧单元4、第一按压单元1和第二按压单元2均为梯形结构。第一夹紧单元3与第二夹紧单元4的顶面均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弹性单元。第一夹紧单元3、第一按压单元1、第二夹紧单元4和第二按压单元2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且均小端朝内大端朝外。其中,弹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5和第二板簧6,第一板簧5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紧单元3连接,第二板簧6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紧单元4连接。其中,固定基体为相对接口固定装置固定不动的物体。例如,第一板簧5的外侧焊接在固定基体上,第一板簧5的内侧与第一夹紧单元3连接,并使第一板簧5在第一夹紧单元3的凹槽中处于压缩状态;第二板簧6的外侧焊接在固定基体上,第二板簧6的内侧与第二夹紧单元4连接,并使第二板簧6在第二夹紧单元4的凹槽中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板簧5对第一夹紧单元3施加由外指向内的弹力,第二板簧6对第二夹紧单元4施加由外指向内的弹力。从而使第一夹紧单元3与第二夹紧单元4相向运动或有相向运动的趋势,以便夹紧被固定件。其中,第一板簧5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9,第一限位部9用于对第一夹紧单元3向远离第二夹紧单元4方向的移动形成限位;第二板簧6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也设有第二限位部10,第二限位部10用于对第二夹紧单元4向远离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单元以及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夹紧单元(3)、第一按压单元(1)、第二夹紧单元(4)和第二按压单元(2);所述弹性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相向运动,以对被固定件形成夹持;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通过与所述第二按压单元(2)的相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背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单元以及首尾依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夹紧单元(3)、第一按压单元(1)、第二夹紧单元(4)和第二按压单元(2);所述弹性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相向运动,以对被固定件形成夹持;所述第一按压单元(1)通过与所述第二按压单元(2)的相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背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5)和第二板簧(6),所述第一板簧(5)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连接;所述第二板簧(6)的一端与固定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簧(5)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部(9),所述第一限位部(9)用于对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向远离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方向的移动形成限位;所述第二板簧(6)与固定基体连接的一端上也设有第二限位部(10),所述第二限位部(10)用于对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向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方向的移动形成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单元(3)与所述第二夹紧单元(4)上均设有导轨,且所述第一板簧(5)与所述第二板簧(6)上均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条形滑块。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泓林张丽霞张峰王慧卿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