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09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可挠基板、多个电泳像素单元、多个电湿润像素单元、透光保护层以及驱动电路。其中,电泳像素单元与电湿润像素单元是分别配置于可挠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内。透光保护层是配置于电泳像素单元与电湿润像素单元上,驱动电路则是配置于可挠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内,并电性连接至电泳像素单元与电湿润像素单元。此可挠性显示面板可以电泳像素单元来显示静态画面,并以电湿润像素单元来显示动态画面,进而同时具有省电且能够显示动态画面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 不同显示介质的像素单元的。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电子产品皆搭载有显示面板,尤其是可携式电子产品(portable electrical product ),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 )、电子书(e-book )、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 )及个人lt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等。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是朝向重量轻且厚度薄的趋 势发展,所以应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显示面板也需具备重量轻且厚度薄 的优点。承上述,由于可挠性显示面板不但具有重量轻且厚度薄的优点,还具 有可挠曲且摔不破的优点,因此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已成为重要的发展 趋势。目前常见的可挠性显示面板为电泳显示面板(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EPD panel),其是一种通过电场来控制带电粒子分布型态,进而改变 显示区对环境光的反射率,以产生显示效果的显示面板。基于其显示原理, 电泳显示面板具有双稳态(bistability)以及无须额外的发光光源的特点,因而 符合现代技术对可挠性显示面板需同时具备高省电特性的要求。然而,以另一个角度来说,电泳显示器的双稳态特性却使其无法显示 需高速更新速率的影片或动画。因此,如何使可挠性显示面板在具有高省 电的特性的同时,亦能够显示多彩的动画,实为此领域的相关人员所关心 的议题之一。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 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 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能够 改进一般现有的可挠性显示面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 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新的可挠性显示面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但具有高省电的特性,更可以高速更新速率来显示动态画面,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制 造出高省电且可显示动画的可挠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可挠基板、多个电泳像素单元、多 个电湿润像素单元、 一透光保护层以及一驱动电路。其中,可挠基板具有 一第一显示区域、 一第二显示区域以及一非显示区域,上述电泳像素单元 即配置于可挠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内,而上述的电湿润像素单元则是配置 于可挠基板的第二显示区域内。透光保护层是配置于上述电泳像素单元与 电湿润像素单元上,驱动电路则是配置于可挠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内,并电 性连接至上述的电泳像素单元与电湿润像素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电泳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层、电泳 层、第一像素电极及第一薄膜晶体管。其中,电泳层具有多个带电粒子,且 其是配置于第一反射层的上方,而第一像素电极则是配置于电泳层与第一 反射层之间,并电性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泳 层可以是微杯式电泳层或是微胶嚢式电泳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电泳像素单元中的带电粒子可以是红 色带电粒子、绿色带电粒子或蓝色带电粒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 黑色带电粒子及白色带电粒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电湿润像素单元包括第二反射层、电 湿润层、第二像素电极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其中,电湿润层是配置于第 二反射层上方,并包括微杯、透光溶液及染色溶液。透光溶液与染色溶液 均是注于微杯内,且透光溶液具有导电性或极性,而染色溶液则与透光溶 液互不相溶,并位于透光溶液下方。第二像素电极则是配置于第二反射层 与电湿润层之间,并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透光溶液可以是水,而染色溶液则可以 是油墨。其中,染色溶液例如是红色油墨、绿色油墨或蓝色油墨。此外,这 些电湿润层的染色溶液也可以均为黑色油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一彩色滤 光片,配置于透光保护层与电泳像素单元及电湿润像素单元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 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实行步骤是先在一玻璃基 材上形成一可挠基板。其中,可挠基板具有一第一显示区域、 一第二显示 区域以及一非显示区域。接着,在可挠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内形成多个电 泳像素单元,并且在可挠基板的第二显示区域内形成多个电湿润像素单元。5然后,形成一透光保护层以覆盖电泳像素单元及电湿润像素单元,之后再 将玻璃基材与可挠基板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形成上述电泳像素单元以及电湿润像素单元 的步骤包括在可挠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与多个第二薄膜晶体 管,其中这些第一薄膜晶体管是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内,而这些第二薄膜晶 体管是位于第二显示区域内。接着,于可挠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像素电极 以及多个第二像素电极,其中这些第一像素电极是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内, 且各第 一薄膜晶体管是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 一像素电极。而这些第二像素电极是位于第二显示区域内,且各第二薄膜晶体管是电性连接至对应该第 二像素电极。然后,在第一像素电极上方形成具有多个带电粒子的电泳层, 并且在各第二像素电极上方分别形成一 电湿润层。形成各电湿润层的步骤 包括形成一微杯,再于各微杯内填入一透光溶液与一染色溶液。其中,透 光溶液具导电性或极性,而染色溶液与透光溶液互不相溶,并位于透光溶 液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泳层可是以孩t杯式电泳层或微胶嚢式 电泳层,且在各电泳像素单元中,上述带电粒子可以包括黑色带电粒子及 白色带电粒子,也可以是红色带电粒子、绿色带电粒子或蓝色带电粒子。 另一方面,上述染色溶液可以是红色油墨、绿色油墨或蓝色油墨。当然, 也可以是黑色油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形成透光保护层之间,还可以先在电泳像 素单元与电湿润像素单元上形成一彩色滤光片。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因在单一可挠性显示面板中同时采用电泳像素单元与电湿润像 素单元,因此可利用电泳层具双稳态的特性来显示静态画面(如文字),并 利用电湿润层可迅速变更显示状态的特性来显示动态画面(如影片或动画 等)。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可同时具有省电且能够显示动态画 面的功凌丈。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可挠性显示面板处于暗态的剖面示意6图。图I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可挠性显示面板处于亮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A至图4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程剖面图。100、 200:可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可挠基板,具有一第一显示区域、一第二显示区域以及一非显示区域; 多个电泳像素单元,配置于该可挠基板的该第一显示区域内; 多个电湿润像素单元,配置于该可挠基板的该第二显示区域内;   一透光保护层,配置于该些电泳像素单元与该些电湿润像素单元上;以及 一驱动电路,配置于该可挠基板的该非显示区域内,其中所述电泳像素单元与所述电湿润像素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至该驱动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哲宏王以靓蔡渊智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