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378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盘固定装置,包括转盘、传动轴及吸附管路系统,传动轴的下端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传动轴的上端穿过转盘的中心孔并与转盘密封固定连接,吸附管路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若干侧路真空管道及中心真空管道,中心真空管道穿设于传动轴内且一端穿过传动轴的上端形成中心吸口并以传动轴为中心等径地均匀分布,中心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传动轴形成中心接口并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侧路真空管道穿设于转盘内且一端与中心真空管道连通,侧路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转盘的上表面形成侧吸口并以传动轴为中心分级地等径均匀分布,侧吸口与中心吸口位于同一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力强、安全可靠、便于制造和维护、结构简单的适用于在光盘制造过程中对光盘进行固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的定位,尤其涉及对高速旋转中的光盘具有固定作用的光盘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今的环境下,光盘的使用越来越多,但光盘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尤其必须经过数道处理过程方可完成,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反复移动光盘,进行多重加工;同时,当光盘在移动的过程中,必须准确、稳定的放置在固定的加工位置上,才可以提升加工时的效率。 请参阅图l,现有的光盘固定装置l',其包括转盘20'、传动轴10'、中心真空管道30'、紧定螺钉40'、外界驱动装置及抽真空装置,传动轴10'的下端连接外界驱动装置,传动轴10'的上端穿过转盘20'的中心孔并与转盘20'密封固定连接,传动轴10'径向凸伸出安装台lr,紧定螺钉4o'以传动轴io'为中心等径地安装于该安装台ir上,紧定螺钉40'的上端与转盘20'的上表面21'处于同一平面。中心真空管道30'穿设于传动轴10'内且一端穿过传动轴10'的上端并形成中心吸口 31',中心吸口 31'以传动轴10'为中心等径地均匀分布,中心真空管道30'的另一端穿过传动轴10'并形成中心接口 32',中心接口32'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 工作时,启动所述外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同步的带动所述转盘20'做高速周向运动,所述转盘20'的周向运动与所述中心真空管道30'相配合,从而实现对光盘的固定、旋转。具体地,抓取光盘的机械手将光盘抓放至所述转盘20'的正上方某一预定位置处,外界检测控制装置检测到光盘,分析判断后将指令外界抽真空装置作用中心真空管道30',使得中心真空管道30'对光盘进行吸附定位;同时,外界检测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10',从而调整转盘20'的速率以配合光盘的吸附定位。在光盘被抓走时,外界检测控制装置发出指令到中心真空管道30',中心真空管道30'停止对光盘的吸附,机械手抓取光盘离开,外界检测控制装置检测到光盘离开,分析判断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作用所述传动轴10',从而调整转盘20'的周向转动速率。 现有方案只是靠传动轴内的中心真空管道真空吸附光盘的内侧,在高速旋转工作中,由于只是内圈吸附,并不容易克服高速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光盘容易滑动,吸附力弱,不能够稳定、可靠的对光盘进行吸附定位;因此,急需一种吸附力强、安全可靠、便于制造和维护、结构简单的适用于在光盘制造过程中对光盘进行固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力强、安全可靠、便于制造和维护、结构简单的适用于在光盘制造过程中对光盘进行固定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盘固定装置,包括转盘、传动轴及吸附管路系统,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穿过所述转盘的中心孔并与所述转盘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凸伸出供光盘穿过的凸起,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一端贯穿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传动轴并穿出所述传动轴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外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转盘旋转,所述吸附管路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若干侧路真空管道及中心真空管道,所述中心真空管道穿设于所述传动轴内且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并形成中心吸口 ,所述中心吸口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等径地均匀分布,所述中心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并形成中心接口,所述中心接口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穿设于所述转盘内且一端与所述中心真空管道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并形成侧吸口 ,所述侧吸口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分级地等径均匀分布,所述侧吸口与所述中心吸口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地,所述传动轴径向凸伸出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开设有环绕所述传动轴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转盘的中心孔,所述转盘与所述安装台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抵触。第一密封圈的安装使得传动轴与转盘密封连接。 较佳地,沿所述转盘的中心孔径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转盘的中心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抵触。配合第一密封圈,在第二密封圈的作用下,加强了传动轴与转盘的密封连接效果。 较佳地,传动轴的上端呈中空结构,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中空结构内并凸出所述传动轴的上端。所述传动轴的上端采用中空结构不仅节省了材料,还降低了传动能耗,更便于配合光盘大小安装不同的凸起。 较佳地,还包括若干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等径地安装于所述转盘上且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所述安装台,所述紧定螺钉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紧定螺钉的应用使转盘与传动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运行更加的平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在原有的中心真空管道的基础上又在转盘内加装了若干侧路真空管道,使得吸附管路系统对转盘上表面的光盘吸附力大大加强;且凸出传动轴上端的凸起的设置,方便了对光盘的快速定位、安放;另由于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吸附力强、安全可靠、便于制造和维护、结构简单,因此比较适用于在光盘制造过程中对光盘进行固定。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光盘固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承载有光盘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光盘固定装置l,包括转盘20、传动轴10及吸附管路系统,所述传动轴10的下端与外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连接,所述传动轴10的上端穿过所述转盘20的中心孔并与所述转盘20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0的上端凸伸出供光盘 100穿过的凸起50,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一端贯穿所述转盘20的上表面22并与所述上表 面2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传动轴10并穿出所述传动轴10 与外界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示)连通,外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io旋转,所述传动轴 10带动所述转盘20旋转,所述吸附管路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若干侧路真空管道30及中心 真空管道40,所述中心真空管道40穿设于所述传动轴10内且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10的上 端并形成中心吸口 41,所述中心吸口 41以所述传动轴IO为中心等径地均匀分布,所述中心 真空管道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10并形成中心接口 42,所述中心接口 42与外界抽 真空装置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30穿设于所述转盘20内且一端与所述中心真空管道40 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转盘20的上表面22并形成侧吸口 31,所述 侧吸口 31以所述传动轴IO为中心分级地等径均匀分布,所述侧吸口 31与所述中心吸口 41 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者,所述传动轴10径向凸伸出安装台11 ,所述安装台11开设有环绕所述传动 轴10的第一安装槽110,所述第一安装槽110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1,所述传动轴10穿过 所述转盘20的中心孔,所述转盘20与所述安装台1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61密 封抵触。第一密封圈61的安装使得传动轴10与转盘20密封连接。 较佳者,沿所述转盘20的中心孔径向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 ,所述第二安装槽21 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固定装置,包括转盘、传动轴及吸附管路系统,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穿过所述转盘的中心孔并与所述转盘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凸伸出供光盘穿过的凸起,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一端贯穿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吸附管路系统的另一端穿入所述传动轴并穿出所述传动轴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外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转盘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路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若干侧路真空管道及中心真空管道,所述中心真空管道穿设于所述传动轴内且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并形成中心吸口,所述中心吸口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等径地均匀分布,所述中心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并形成中心接口,所述中心接口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穿设于所述转盘内且一端与所述中心真空管道连通,所述侧路真空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并形成侧吸口,所述侧吸口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分级地等径均匀分布,所述侧吸口与所述中心吸口位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生范继良谢威武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