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1103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经体外活性试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因此,可用于制备(伊立替康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药源性腹泻治疗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该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二)
技术介绍

1、伊立替康为喜树碱衍生物,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ⅰ及dna形成复合物,引起dna断裂,阻止dna复制及抑制rna,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进一步分裂,主要适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如大肠癌、胃癌的一线化疗。延迟性腹泻是伊立替康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该副作用的发生与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有关。注射给药后,伊立替康首先被肝脏羧酸酯酶水解释放出活性代谢产物sn-38;然后,sn-38经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产物sn38g失活,经胆汁进入胃肠道。在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sn-38g被水解再次生成sn-38,sn-38的强细胞毒性引发肠上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腹泻,限制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因此,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被认为是治疗伊立替康诱发的药源性腹泻的重要靶点之一。此外,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还与酮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毒性有直接联系。

2、二倍半萜是一类包含五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Ⅰ)所示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二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花斑曲霉CCTCCNO:M2022064接种至豆粕培养基前,先进行活化培养,再将活化后的孢子悬液以体积浓度0.1~1%的接种量接种豆粕培养基,所述活化是指将花斑曲霉CCTCC NO:M2022064接种至PDA培养基,28℃培养7天,将活化后的孢子用含体积浓度2%吐温80的无菌水重悬,得到孢子悬液;所述孢子悬液中菌体浓度为1×105~1×108个/mL。

4.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ⅰ)所示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二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花斑曲霉cctccno:m2022064接种至豆粕培养基前,先进行活化培养,再将活化后的孢子悬液以体积浓度0.1~1%的接种量接种豆粕培养基,所述活化是指将花斑曲霉cctcc no:m2022064接种至pda培养基,28℃培养7天,将活化后的孢子用含体积浓度2%吐温80的无菌水重悬,得到孢子悬液;所述孢子悬液中菌体浓度为1×105~1×108个/m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95%乙醇、甲醇或丙酮;所述有机溶剂体积用量以豆粕培养基中豆粕干重计为2~8ml/g。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水体积用量以粗提物浸膏重量计为2~5ml/g;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0.5~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按如下步骤进行:依次以体积比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和100: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优敏杨旎妮倪嘉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