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512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31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其中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后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且相对靠近所述控制臂本体弧状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用于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在控制臂本体上焊接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臂整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汽车控制臂一般包括汽车控制臂本体,以及设在汽车控制臂本体上的三个连接端,其分别用于连接后转向节、后副车架与稳定杆拉杆,但在控制臂本体上设有三个连接端会增加控制臂的重量,并且,在制作控制臂的时候,也需要更高的成本,间接的,还会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导致车辆的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3、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后副车架连接;

4、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

5、所述控制臂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且相对靠近所述控制臂本体弧状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用于与稳定杆拉杆连接。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本体(1),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三连接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6)、第二连接区(9)与第三连接区(10),所述第一连接区(6)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9)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本体(1),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三连接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6)、第二连接区(9)与第三连接区(10),所述第一连接区(6)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9)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6)包括第一连接分区与第二连接分区(7),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分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铰接孔(19)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分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9)的一侧设有第一弯折边(14),所述第一弯折边(14)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倾斜面(16)与第二倾斜面(17),所述第一倾斜面(16)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7)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开口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9)的一侧边缘中部向外凸出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杰石荡赫罗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