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换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3443 阅读:6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的“弓”型换位结构,将原来集中一端垂直方向等距离换位,改为分散两侧、换位点第次错开,这样消除了线圈端部换位处的膨胀,使线圈美观,消除了线圈因端部近距离爬电而造成的击穿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使用该“弓”型换位结构后,提高了定子线圈的外观质量;2)避免了因端部近距离爬电而引起的击穿现象。实践证明该换位结构操作方便,实用有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的“弓”型换位结构,属于电 机

技术介绍
大中型高压电动机为了防止电机线圈各相邻线匝间电压过高而引起的匝间击穿, 在定子线圈梭形绕制时采用“弓”形换位的绕线方式。线匝排列如下图1所示以往的高压电机定子线圈绕制换位方式,常采用在线圈一端底线端部中间位置垂 直方向集中换位的方法,这样势必造成换位处明显凸起膨大,截面尺寸大大超出图纸要求, 影响定子线圈的空间尺寸和外观质量,给下线工序带来困难,同时也易引起线圈端部空间 距离近易爬电,导致线圈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弓”型换位的结构, 该换位的结构做到了消除集中换位处的截面明显膨胀现象,改善了定子线圈的空间尺寸, 使线圈端部美观,便于嵌线工序操作,加大了换位处的距离,消除了线圈端部换位距离近易 爬电而造成的击穿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换位处分散在线圈两个底线边端 部中间段,每次换位处垂直方向顺次错开8 10mm,这样就将集中换位点分散在合理的一 段范围内,消除了换位处截面尺寸超差现象,最后再用云母箔将换位处匝间垫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分散了换位点,消除了线圈换位处的截面膨胀现象,提高了线圈端部的外观质 量;2)、方便了嵌线工序操作,保证了线圈端部下线后的合理间隙,消除了线圈因端部 近距离爬电而造成的击穿隐患。因此,该换位结构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比较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匝排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磁线换位点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定子线圈端部的换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匝排列示意图。参照图2,这是本技术的电磁线换位点处的示意图。用相应的工具将电磁线从1位扭转换行到2位,完成换位。参照图3,这是本技术的定子线圈端部换位结构图。如图所示,线圈端部为1,线圈直线部分为2,线圈鼻部为3,换位点为4。具体做法是确定好第一匝的换位点,用相应的工具将电磁线从1位扭转换行到2 位,完成换位换位操作后,第二个换位点距离前次换位点垂直方向错开8-lOmm进行换位操 作,这样换位点依次第续排列,最终使这侧换位点范围位于线圈整个端部中心段,绕至线圈 一半匝数后,转换到同侧另一端部对称位置进行上述同样操作,直至绕制完成。尽管本技术已参考一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 会理解可对本技术作出许多变型和改变而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所限定的 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换位结构,包括线圈端部、线圈直线部分和线圈鼻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多个换位点位于线圈端部中心段,所述多个换位点沿垂直方向错开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端部换位结构,包括线圈端部、线圈直线部分和线圈鼻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多个换位点位于线圈端部中心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敏陈琳史进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