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提高了设计性,并且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且无需再次设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线IC标签(T)的安装结构,包括:记录信息的IC芯片(3)、以及与该IC芯片(3)连接且用无线方式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第一天线(1),具有进行阻抗匹配的第一空隙(1s);在IC芯片(3)、第一空隙(1s)、和第一天线(1)上重叠配置具有第二空隙(2s)的导电性的第二天线(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无线收发信息的无线ic标签,尤其涉及与收发电波的天线结构有 关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物品的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中,可以进行信息读取、写入等的无线IC 标签被广泛利用。该无线IC标签构成为具有具有记录信息的存储器的微小的IC芯片;以及用无线发送该IC芯片的存储器上记录的信息或者接收传送的电力、信息的小的天线。 该无线IC标签,例如,可以在细长的天线的中央部附近安装长宽尺寸为0. 4mm、厚度尺寸为O. lmm左右的小的IC芯片,贴附在物品等上使用。然后,如果用无线IC标签上遮住读写器,则可以以非接触方式读取IC芯片上记录的信息,管理各个物品或动物。 图16 (a) 、 (b)是示出在物品109上安装了现有的使用了偶极天线的无线IC标签100和全息图H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无线IC标签100的天线主要使用偶极天线(参照图16 (a))。 图16(a)所示的无线IC标签100,具有作为基材的介电体101、和在介电体101 的表面长度方向上长度为入/2(半波长)的放射导电体(天线)102,在该放射导电体102 的大致中央部搭载具有记录信息的存储器的IC芯片103。 在此,在放射导电体102的中央部形成用于进行阻抗匹配的连续的L形状的狭 缝102s。 该狭缝102s的一端延伸到放射导电体102的宽度方向的端缘部,将放射导电体 10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分离,IC芯片103的连接端子(未图示)跨过该狭缝102s与放射导 电体102连接。 另外,与本申请有关的公知专利技术文献,有专利文献1、2、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998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11372号公报(第0021 0024段、图4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390号公报(第0022 0026段、图4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近来,为了防止伪造物品而在物品上附加全息图,进行真伪识别。 而且,为了提高防止伪造物品的效果,考虑了在物品上不仅附加全息图还附加无线IC标签。 例如,考虑了在物品上附加全息图,在附加在物品上的全息图上附加无线IC标签。 但是,在该构成中,由于物品上附加的无线IC标签露出到外部,被使用者容易看到,外观设计性不好。 于是,考虑了构成为如图16(a)所示,在物品109上搭载无线IC标签IOO,用全息 图H覆盖物品109上的无线IC标签100,但放射导电体(天线)102与IC芯片103之间的 输入输出阻抗有大的偏差,无法读取无线IC标签100上记录的信息,无法作为无线IC标签 工作。 因此,如果增大放射导电体(天线)102与全息图H的间隔,则虽可作为无线IC标 签工作,但无线IC标签100的密封厚度增加,不实用。 于是,是如图16 (b)所示,在全息图H上形成开口 g,从该全息图H的开口g露出IC 芯片103和用来进行阻抗匹配的L形状的狭缝102s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4),但 由于使用者通过全息图H的开口 g看到无线IC标签100的IC芯片103禾PL形状的狭缝 102s,所以出现外观不好、外观设计性差的新问题。 本专利技术正是考虑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增加设 计的自由度,且无需再次设计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 (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包括记录信息的IC 芯片、以及与该IC芯片连接且用无线方式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具有进行 阻抗匹配的第一空隙;在IC芯片、第一空隙、和第一天线上重叠配置具有第二空隙的导电 性的第二天线。 另外,第二空隙还包含分割第二天线的部分。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提高设计性、增加设计的自由度,且无需再次设计的无线IC 标签的安装结构。附图说明 图1(a)是在物品P上搭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IC标签的状态的俯视 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剖面图;图1(c)是图1(b)的B方向的向视图。 图2(a)是示出第二天线的实验条件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图2(b)是示出在图 2(a)的实验条件中,第二天线2a的长度LI和第二天线2b的长度L2之和的长度(横轴) 与频率为2. 4GHz的电波的通信距离(纵轴)的关系的图;图2(c)是示出从第二天线2的 长度方向端缘(Antl位置(Antl position) = 0)移动第一天线相对于第二天线的位置时 (横轴)与频率为2. 4GHz的电波的通信距离(纵轴)的关系的图。 图3(a)是示出在全息图上形成槽口的第三方法的全息图的基材的立体图;图 3(b)是图3(a)所示的基材的F方向的向视图;图3(c)是示出在图3(b)所示的基材的斜 面上形成了金属膜的全息图的图。 图4(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例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的俯视 图;图4(b)是图4(a)的C-C线剖面图。 图5(a)是实施方式l的变形方式l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5(b)是示出 图5(a)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6(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方式1的另一例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方式1的另一例的图1(b)的B方向的向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l的变形方式2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7 (b)是示出 图7(a)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8(a)是实施方式l的变形方式2的另一例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8(b) 是示出图8(a)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9(a)是实施方式2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9 (b)是示出图9(a)的第 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方式1的图1 (b)的B方向的向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方式2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3的图l(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12(b)是示出图12(a)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13(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方式1的图1 (b)的B方向的向视图;图13(b)是示 出图13(a)的第二天线的平面图。 图14(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安装嵌入了无线IC标签的IC芯片的介质的立体图; 图14(b)是图14(a)的D-D线剖面图。 图15(a)是与实施方式4的图14(a)所示的嵌入了无线IC标签的纸等的安装IC 芯片的介质对置地配置了第二天线即全息图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的E_E线剖面 图。 图16(a)和(b)是示出在物品上安装了现有的使用了偶极天线的无线IC标签和全息图的构成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天线;ls :L型狭缝(slit)(第一空隙);2 :第二天线;2a :第二天线;2b : 第二天线;2S:槽口 (Sl0t)(第二空隙);3:IC芯片;21:第一天线(弯曲的第一天线); 22sl':槽口 (第二空隙);22s2':槽口 (第二空隙);32sl:槽口 (多个第一空隙);32s2 : 槽口 (多个第一空隙);32s3:槽口 (多个第一空隙);32s4:槽口 (多个第一空隙);42a : L形状的第二天线( 一侧的第二天线);42b :第二天线(另一侧的第二天线);62sl :大致L形状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包括:记录信息的IC芯片、以及与该IC芯片连接且用无线方式发送或接收上述信息的第一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线具有进行阻抗匹配的第一空隙;在上述IC芯片、上述第一空隙、和上述第一天线上重叠配置具有第二空隙的导电性的第二天线。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1-20 2008-296407一种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包括记录信息的IC芯片、以及与该IC芯片连接且用无线方式发送或接收上述信息的第一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天线具有进行阻抗匹配的第一空隙;在上述IC芯片、上述第一空隙、和上述第一天线上重叠配置具有第二空隙的导电性的第二天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天线被上述第二空隙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或者分割成残留一部分连接部。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空隙。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天线形成为,分割了的一侧的上述第二天线隔着上述第二空隙地包围分割了 的另一侧的上述第二天线的周围的一部分。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天线具有弯曲形状以增加与上述第二天线相对置的面积。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IC标签的安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间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