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金属轴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金属轴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223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轴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轴承领域,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内侧安装有轴承主体,所述轴承主体包括基体及其内侧烧结为一体的内衬,所述轴承主体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在开孔的内部活动插入有顶柱,所述顶柱位于内衬的一端设置有T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若内衬磨损至顶柱底部位置时,内衬便不会再对顶柱形成固定,顶柱便会脱离内衬,然后再弹簧的作用下将顶柱向上顶起,顶柱再将标记柱顶出基座,当标记柱被顶出时,就证明对应位置磨损过度,可轻易的了解到轴承的磨损,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更换调整,而且这样的结构由多组,均匀的分布于轴承的不同部位,还便于对轴承的磨损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金属轴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双金属轴承以优质低碳钢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合金表面轧制油穴,便于储存油脂,有效降低磨损,钢背根据需要可以镀铜或镀锡,适用于中载、中到高速,以及有大冲击载荷的轴承,机械设备上用于卷制轴承、止推垫片、内燃机连杆活塞销轴承。

2、由于这种轴承一般用于中载、中到高速,以及有大冲击载荷场景,因此轴承内侧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出现较大的磨损,当磨损过度后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磨损又不会被轻易发觉,需要专业人员定期对轴承处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金属轴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双金属轴承磨损过度是不易被察觉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金属轴承,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内侧安装有轴承主体,所述轴承主体包括基体及其内侧烧结为一体的内衬,所述轴承主体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在开孔的内部活动插入有顶柱,所述顶柱位于内衬的一端设置有t槽,所述内衬在烧结时会填充进t槽内,从而对顶柱形成固定,所述顶柱的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顶柱外侧位于凸台与基体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开孔一一对应的通孔,在通孔的内部活动插入有标记柱,所述标记柱的一端与凸台接触,所述基座的内侧开设有供凸台、弹簧以及顶柱活动卡入的限位槽。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衬磨损至顶柱底部位置时,内衬便不会再对顶柱形成固定,顶柱便会脱离内衬,然后再弹簧的作用下将顶柱向上顶起,顶柱再将标记柱顶出基座,当标记柱被顶出时,就证明对应位置磨损过度,可轻易的了解到轴承的磨损。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座与基座的外缘皆设置有若干相互对应的螺纹孔,且在螺纹孔内拧入螺栓将基座与轴承座进行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轴承座与基座的可拆卸连接。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体的内侧设置有梯型凸起,所述内衬在与基体烧结为一体后会形成与梯型凸起配合的梯型凹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基体与内衬连接更牢固。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远离t槽的一端设置有螺柱,所述凸台通过螺柱与顶柱可拆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弹簧进行装配。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的内侧轧制油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穴内可储存润滑油,为轴承提供润滑。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记柱靠近凸台的一端设置为凸边结构,所述凸边也活动卡合在限位槽的内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标记柱从限位槽脱落。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体与基座内侧为过盈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基体与基座安装牢固。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金属轴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制备各组件:通过胚料制备轴承座、基座,基体,顶柱、凸台以及标记柱等各组件的模具,并通过各模具制备相关组件,采用优质低碳钢材料制得基体;

18、s2、各组件加工:分别采用钻铣机床在轴承座及基座上开设对应的螺纹孔,在基座上开设通孔及限位槽,在基体上开设开孔,在顶柱的一端开设t槽,在顶柱另一端加工出螺柱,在凸台上开设与螺柱配合的螺孔;

19、s3、各组件组装:将顶柱在t槽的一端插入开孔内,在基体内侧烧结铅锡青铜合金形成内衬,内衬在烧结时会填充进t槽内并且向内侧再延伸一定厚度,在内衬上轧制油穴,然后在顶柱的外侧套设弹簧并拧上凸台,将基座升温,将轴承主体冷却,将标记柱从基座内侧插入通孔内,插入后标记柱的另一端借助外部工具暂时吸住,然后将轴承主体套入基座内,常温后轴承主体会与基座卡紧,然后将基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座上。

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的钻铣机床设备采用型号为z3025×10的摇臂钻床。

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柱、弹簧、标记柱等结构,顶柱底部设置有t槽,在基体与内衬烧结在一起时,内衬会填充进t槽内,这样便可以对顶柱进行固定,在使用过程中,若内衬磨损至顶柱底部位置时,内衬便不会再对顶柱形成固定,顶柱便会脱离内衬,然后再弹簧的作用下将顶柱向上顶起,顶柱再将标记柱顶出基座,当标记柱被顶出时,就证明对应位置磨损过度,可轻易的了解到轴承的磨损,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更换调整,而且这样的结构由多组,均匀的分布于轴承的不同部位,还便于对轴承的磨损进行定位;

23、2、本专利技术在轴承磨损后,可通过将基座从轴承座上拆卸来下,然后转动位置后,重新进行安装,由于轴承受力的一面磨损较大,其它面磨损小,可将其它磨损小的面再转动调整到受力面,可继续进行使用,以此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轴承,包括轴承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的一侧连接有基座(2),所述基座(2)的内侧安装有轴承主体(3),所述轴承主体(3)包括基体(4)及其内侧烧结为一体的内衬(5),所述轴承主体(3)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8),在开孔(8)的内部活动插入有顶柱(9),所述顶柱(9)位于内衬(5)的一端设置有T槽(10),所述内衬(5)在烧结时会填充进T槽(10)内,从而对顶柱(9)形成固定,所述顶柱(9)的顶部设置有凸台(12),所述顶柱(9)外侧位于凸台(12)与基体(4)之间套设有弹簧(13),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开孔(8)一一对应的通孔(14),在通孔(14)的内部活动插入有标记柱(15),所述标记柱(15)的一端与凸台(12)接触,所述基座(2)的内侧开设有供凸台(12)、弹簧(13)以及顶柱(9)活动卡入的限位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与基座(2)的外缘皆设置有若干相互对应的螺纹孔,且在螺纹孔内拧入螺栓(17)将基座(2)与轴承座(1)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4)的内侧设置有梯型凸起(6),所述内衬(5)在与基体(4)烧结为一体后会形成与梯型凸起(6)配合的梯型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9)远离T槽(10)的一端设置有螺柱(11),所述凸台(12)通过螺柱(11)与顶柱(9)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5)的内侧轧制油穴(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柱(15)靠近凸台(12)的一端设置为凸边(19)结构,所述凸边(19)也活动卡合在限位槽(16)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4)与基座(2)内侧为过盈配合。

8.一种双金属轴承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钻铣机床设备采用型号为Z3025×10的摇臂钻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轴承,包括轴承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的一侧连接有基座(2),所述基座(2)的内侧安装有轴承主体(3),所述轴承主体(3)包括基体(4)及其内侧烧结为一体的内衬(5),所述轴承主体(3)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8),在开孔(8)的内部活动插入有顶柱(9),所述顶柱(9)位于内衬(5)的一端设置有t槽(10),所述内衬(5)在烧结时会填充进t槽(10)内,从而对顶柱(9)形成固定,所述顶柱(9)的顶部设置有凸台(12),所述顶柱(9)外侧位于凸台(12)与基体(4)之间套设有弹簧(13),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开孔(8)一一对应的通孔(14),在通孔(14)的内部活动插入有标记柱(15),所述标记柱(15)的一端与凸台(12)接触,所述基座(2)的内侧开设有供凸台(12)、弹簧(13)以及顶柱(9)活动卡入的限位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与基座(2)的外缘皆设置有若干相互对应的螺纹孔,且在螺纹孔内拧入螺栓(17)将基座(2)与轴承座(1)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立超冯良肖丽红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蒂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