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及其配合的成形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420128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及其配合的成形模具,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分析板材的预成形区域的分布情形,接着提供一具有可选择性设置成形件的成形模具对板材的预成形区域进行压合,令板材成形为一回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一成形模具对板材预成形区域进行压合,且不会使板材产生不可回复性的结构破坏,而成形模具具有一可选择装设于二模板任意位置的成形件,通过调整成形件的高度与位置,能轻易地避开板材已具有的加工结构,如加强肋或补强筋等的阻挡,使成形模具能精确地针对预成形区域进行回整压合工艺,如此将可大幅省略板材最终成形的步骤及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的成形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 法及其配合的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在板材加工的过程中,时常需于板材上压制加强肋、补强筋等加工结构以 增进板材的强度,然而当装设一对象于此压制成品的板材上时,因为受到装设 对象所产生的下压力的影响,会使原本平整的表面朝向某一特定方向产生一凹 陷或曲折的不平整结构,此不平整结构的产生使板材在进行后续组装相关零组 件时,造成生产人员在组装上的困扰,如以计算机机壳为例,板材凹陷或曲折 的产生会使电路板等零组件无法平顺的锁固、安装于机壳上,而造成电路板等 零组件受到机壳不当的挤压而损坏。目前针对改善板材产生不平整结构的解决方法,通常为加强产品的结构强 度、改变模具设计与成形能力、或是通过严格质量的控管等方式来达成, 一般 常见的做法是于板材的底板上针对于容易产生此不平整结构的预成形区域打 上多数条压线,但此压线仅能改善其于板材上同一延伸方向的不平整问题,就 板材上不平整结构容易发生的点、线及面而言,压线的设置只能提供板材于同 一在线的不平整问题,因此若要同时解决整个不平整结构面的问题,需于板材 上的预成形区域打出相当数量的压线或将压线的深度打更深,然而此种压线的 设置涉及对板材本身结构的破坏,愈多的压线设置将会严重影响板材的结构强 度,并且无法对整个预成形区域提供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现有技术在解决板材于装设对象后容易产生不平整结构的方法上, 是针对板材上单一轴向的预成形区域进行补强,除了需要重复设置压线于板材 上而造成做工程序的繁杂外,同时也会破坏板材的结构强度,并无法同时针对 同一平面的预成形区域进行改善,且当遇到板材上有加强肋或补强筋等加工结 构存在时,则现有方法无法施作于板材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及 其配合的成形模具,不会使板材产生不可回复性的结构破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事先对己 压制成品的板材分析其预成形区域的分布情形,并确认板材所产生预成形区域 的位置,再提供一成形模具进行压合工序,压合此预成形区域并避开板材上己 设有的加工结构(如加强肋、补强筋等),令此板件的预成形区域形成一回整结 构。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方法中所使用的成形模具,具有一 第一模板与一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上分别设置有多数个可组卸的第 一成形件与第二成形件,以对应板材的预成形区域而分别装设于第一模板与第 二模板上。当第一成形件与第二成形件进行压合时,第一成形件与第二成形件 相互匹配设置,以令板材加工成形为一回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以一成形模具对板材预成形区域进行压合,且不会使 板材产生不可回复性的结构破坏,而成形模具具有一可选择装设于二模板任意 位置的成形件,通过调整成形件的高度与位置,能轻易地避开板材已具有的加 工结构,如加强肋或补强筋等的阻挡,使成形模具能精确地针对预成形区域进 行回整压合工艺,如此将可大幅省略板材最终成形的步骤及工时。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成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分析板材预成形区域分布情形的示意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计算板材预成形区域分布情形的示意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形模具示意图5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的示意图5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模板的示意图6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凸块的固定部为螺旋状的示意4图6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凸块的固定部为圆柱状的示意图; 图6C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凸块的压合部为圆弧形圆柱的示意图; 图6D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凸块压合部为多边形圆柱的示意图; 图6E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凸块压合部为四方体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将板材置放于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间的不 意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以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压合板材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板材预成形区域的示意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实施例板材预成形区域成形为一回整结构的示意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模板具有一压料板的示意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于压合前的示意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于压合后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100:板材 110:加工结构 210:第一模板 220:第二模板222:固定架 240:凸块结构 242:固定部400:回整结构 510:位移杆S601—分析板材的预成形区域5602 —提供成形模具5603 —根据板材的预成形区域 工结构,使板材形成回整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所指称的板材为具有延展性的101:预成形区域的分布情形200:成形模具211:第一成形件221:第二成形件230:开孔241:压合部300:预成形区域500:压料板520:弹性元件,且此板材具有至少一加工结构,以成形模具压合于此预成形区域并避开加金属板件,且此金属板件具有至少一如加强肋或补强筋等的加工结构,以强化 其结构强度,例如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机壳、或是铁柜、铁箱等需经加工处理的 压制成形组件,本专利技术是以欲作为服务器外壳的金属板件为例,但并不以此为 限。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回整预成形 板材的成形方法,首先是随机选取多数个己压制完成且具有至少一加工结构110的板材100,并对这些板材100上所出现的预成形区域的分布情形101进 行分析,其中加工结构iio为加强肋、补强筋等增加强度的结构,但并不以本 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实施例为限。举例而言,先将板材ioo划分为小面积的区域,如依其横轴(A E)与纵轴(a f)来划分出各个区域(如图2所示),再加以统 计归纳及计算出板材上出现预成形区域的分布情形101 (如图3所示)(步骤 S601)。接着,依据此分析结果提供一成形模具200 (步骤S602),如图4所示。 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模具200包含有一第一模板210及一第二模板220,第一模板210 与第二模板220上分别开设有多数个开孔230以供可拆装和调整位置的第一成 形件211与第二成形件221设置其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成形件211 与第二成形件221为一凸块结构240,此凸块结构240具有一压合部241与一 固定部242 (如图6A所示),此压合部241直径大于固定部242直径,同时固 定部242的直径与第一模板210和第二模板220上的开孔230直径相匹配,固 定部242可紧密插设于开孔230内,或是于开孔230内与固定部242分别设置 一相匹配的螺旋结构,以供凸块结构240锁合于开孔230内,因此凸块结构 240可视使用上的需求,通过插合或锁合方式自第一模板210或第二模板220 进行装设或拆卸。凸块结构240的压合部241形状可为如图6A所示的圆柱形, 也可为圆弧形圆柱、多边形圆柱或四方体等(如图6B至图6E所示),并不以本 实施例所揭露的态样为限。另外,于第二模板上设有一固定架222,以供板材 IOO放置其上。请再次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整预成形板材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分析一板材的预成形区域,且该板材具有至少一加工结构; 提供一成形模具;以及 根据该板材的预成形区域,以该成形模具压合于该预成形区域并避开该加工结构,令该预成形区域成 形为一回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启成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