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焊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512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拼焊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对接合薄板和厚板而构成的拼焊板进行加工时,能够不在拼焊材料上形成畸形地得到所期望的最终形状的拼焊材料。使厚板(14)和薄板(16)接合而形成拼焊板(12),将拼焊板(12)成形为所期望的形状的装置,由冲压成形装置(10)和再冲制成形装置(100)构成。冲压成形装置(10)具有第一冲头部(18)、第一冲模部(20)和支架部(22、22)。在第一冲头部(18)与第一冲模部(20)之间,将拼焊板(12)以其阶差部(12b)与所述第一冲头部(18)的冲头凸部(50a、50b)及第一冲模部(20)的冲头凹部(72a、72b)正交的方式载置定位,并进行冲压成形。接着,将所述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12)移至再冲制成形装置(100),通过第二冲头部(102)和第二冲模部(104)实施再冲制工序,得到最终形状的拼焊板(2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拼焊板(Tailored Blank)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用于成形将板厚、材 质不同的钢板接合而成的拼焊板。
技术介绍
以往,在成形图13A所示的工件2时,通过冲压装置比所期望的最终形状较浅地进 行拉延成形后(参照图13B),作为精加工模冲压作业较深地进行再冲制(restrike)成形 (参照图13C),由此,进行使其成为所期望的最终形状的成形。该情况下,虽然图13C中以 参考标记2a表示的工件的阶梯部面未进行再冲制成形,但例如在作为汽车的外观面的情 况下,在拉延成形时尤其要求高品质。另外,在作为工件成形薄板和厚板一体接合而成的拼焊材料的情况下,使用在对 应于薄板与厚板的接合部附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吸收所述薄板与厚板的板厚差的阶差 部的模具进行冲压成形。但是,由于模具或拼焊材料的初始位置处的位置偏移及拉延成形 时坯料的流动等,有时形成在模具上的阶差部的位置与拼焊材料的薄板与厚板之间的阶差 部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在该薄板与该模具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在拼焊材料上发生下沉 (凹陷)。所述下沉是因如下情况而发生的如图14所示,成形时,未图示的支架沿箭头F的 方向移动,将拼焊材料2相对地拉伸,由此,当该拼焊材料2与阳型的冲头4接触时,在该拼 焊材料2与冲头4的接触部位上作用箭头G所示的力,其结果是,在所述模具的阶差部周 边,在构成拼焊材料2的板与所述冲头4之间产生间隙。下沉的发生使制品的品质及外观降低,并且,产生使该下沉平滑化的再冲制工序 等的后续处理的必要,由此导致制造工序中作业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发生了所述下沉的情 况下,即使进行使该下沉平滑化的拼焊材料的后续处理,也会在该拼焊材料上呈现形成波 形状或褶皱的不良情况。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法与拼焊材料的阶差部相对应地、在 模具上设置倾斜的阶差部,由此避免因拉延成形时的推压而在构成拼焊材料的薄板及厚板 的接合面附近发生下沉。根据该方法,虽然在所述接合面的附近形成稍突出的峰形状,但在 再冲制工序中进行使该峰形状平滑等的处理,将拼焊材料形成为最终形状。即,在所述专利 文献1中,对拼焊材料较浅地进行拉延成形后,再较深地进行再冲制成形从而得到所期望 的成形品。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90842号公报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存在考虑成形时拼焊板的位置偏移、详细地说 考虑构成该拼焊板的薄板与厚板之间的阶差部分的位置偏移而设定该拼焊板的初始位置 的必要,但存在着难以准确预测该位置发生偏移的量、难以可靠地抑制下沉(以下,也称为 畸形。)的发生的不利因素。而且,其结果是,难以得到所期望的最终形状的拼焊板,尤其 是,难以得到其外观形状美观的拼焊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焊板的成形方法 及其装置,不会对作业效率产生影响,即使因模具或拼焊板的初始位置处的位置偏移或拉 延成形时拼焊板发生流动等而发生形成在模具上的阶差部的位置和拼焊板的薄板与厚板 之间的阶差的位置发生偏移、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畸形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拼焊板的成形方法是成形拼焊板的方法,该拼焊板具有将薄板和厚板一 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将所述拼焊板的所述阶差部侧载置并定 位在从第一冲头部鼓出形成的第一冲头凸部上的工序;将第一冲模部抵接在所述定位后的 拼焊板上并使该第一冲模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相对位移,相对于所述拼焊板的平面 部压接所述第一冲模部的推压部并对包含所述拼焊板的薄板与厚板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 部进行推压的工序;使所述第一冲头部和第一冲模部进一步相对接近,一边将所述拼焊板 的阶差部固定在该第一冲头部的第一冲头凸部与第一冲模部的第一冲头凹部之间一边对 该拼焊板进行冲压成形的工序;对所述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进一步进行再冲制加工的工 序。该情况下,在将拼焊板载置并定位在第一冲头凸部上的基础上,使第一冲模部抵 接该定位后的拼焊板。其结果是,尤其,由于拼焊板通过第一冲头凸部受到限制并延展,因 而在其表面上不会呈现波形状或折痕形状。因此,具有拼焊板的表面圆滑地精加工的效果。 而且,由于在第一冲头凸部与第一冲头凹部之间固定拼焊板的阶差部,因而与上述同样地, 不会在拼焊板的表面上产生畸形。因此,具有拼焊板的外观形状美观地精加工的优点。另外,也可以在将所述拼焊板定位在第一冲头凸部上时,以该拼焊板的阶差部的 延伸方向与第一冲头凸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进行载置。该情况下,将拼焊板定位在第一冲头凸部的上表面上时,由于拼焊板的阶差部的 延伸方向和第一冲头凸部的延伸方向以交叉优选正交的方式载置,因而通过第一冲头部和 第一冲模部对拼焊板进行夹持并加工时,该拼焊板不易发生位置偏移。结果,能够通过第一 冲头凸部对拼焊板的阶差部进行充分的定位,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在拼焊板的表面上产生 畸形。而且,所述再冲制加工工序中,可以将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以横跨的方式载置在 形成于再冲制用的第二冲头部上的至少一组第二冲头凸部之间,使再冲制用的第二冲模部 指向所述一组第二冲头凸部之间并使该第二冲模部位移,以垫块推抵载置在所述第二冲头 凸部之间的拼焊板,通过所述第二冲头部和第二冲模部对该拼焊板进行再冲制加工。该情况下,在冲压成形工序结束后的再冲制工序中,在相对于拼焊板将构成第二 冲模部的垫块抵接在一组第二冲头凸部之间、将固定该拼焊板的基础上,再通过该垫块对 呈现在拼焊板的外部的表面进行推压加工。由此,能够进一步圆滑地实施再冲制加工工序, 其表面变得美观,并且不会产生畸形。本专利技术的拼焊板的成形装置是成形拼焊板的成形装置,该拼焊板具有将薄板和厚 板一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其特征在于,该成形装置包括冲压成形装置和再冲制成形装置, 所述冲压成形装置包括供所述薄板载置的薄板冲头部;供所述厚板载置的厚板冲头部; 第一冲头部,在该第一冲头部上鼓出形成有第一冲头凸部,该第一冲头凸部与由所述薄板冲头部和厚板冲头部形成的阶差部的延伸方向交叉并延伸;第一冲模部,在该第一冲模部 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相对应的第一冲头凹部;支架部,在该支架部与所述第一冲 模部之间保持所述拼焊板,所述再冲制成形装置具有第二冲头部,其载置并定位由所述冲 压成形装置成形的拼焊板;第二冲模部,在该第二冲模部与所述第二冲头部之间对该冲压 成形后的拼焊板进行再冲制成形,所述第二冲模部具有垫块,该垫块与构成第二冲头部的 冲头主体共同动作,且在成形时推抵拼焊板该情况下,对具有将薄板和厚板一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的拼焊板进行成形的成形 装置包括冲压成形装置和再冲制成形装置,冲压成形装置具有第一冲头部,该第一冲头部 具有与拼焊板的阶差部的延伸方向交叉并延伸的第一冲头凸部,因而在将拼焊板载置在该 第一冲头凸部上的基础上通过第一冲模部进行时,包括所述阶差部在内都不会发生拼焊板 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得到呈现表面美观的拼焊板。而且,对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实施再 冲制加工时,再冲制成形装置在第二冲模部上具有垫块,该垫块能够对冲压成形后的拼焊 板进行推压固定,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拼焊板的准确加工,而且能够得到外观形状优良的 制品。另外,鼓出形成在所述第一冲头部上的第一冲头凸部,可以从形成在构成该第一 冲头部的冲头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焊板的成形方法,是成形拼焊板(12)的方法,该拼焊板(12)具有将薄板(16)和厚板(14)一体接合而成的阶差部(12b),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将所述拼焊板(12)的所述阶差部(12b)侧载置并定位在从第一冲头部(18)鼓出形成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上的工序;将第一冲模部(20)抵接在所述定位后的拼焊板(12)上并使该第一冲模部(20)相对于所述第一冲头凸部(50a、50b)相对位移,相对于所述拼焊板的平面部(12a)压接所述第一冲模部(20)的推压部(70)并对包含所述拼焊板(12)的薄板(16)与厚板(14)的接合面(12c)在内的平面部(12a)进行推压的工序;使所述第一冲头部(18)和第一冲模部(20)进一步相对接近,一边将所述拼焊板(12)的阶差部(12b)固定在该第一冲头部(18)的第一冲头凸部(50a、50b)与第一冲模部(20)的第一冲头凹部(72a、72b)之间一边对该拼焊板(12)进行冲压成形的工序;对所述冲压成形后的拼焊板(212)进一步进行再冲制加工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敬一郎佐藤孝则小林卓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