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487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6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用具技术领域的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包括底座和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医用硅胶层,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板,通过设有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一支架、第三螺纹杆、第二支架和第二限位板,转动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可对患者的头部两侧以及上方进行限位和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


技术介绍

1、介入手术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在介入手术期间,需要在患者头部佩戴有防护架。

2、现有的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的功能较为单一,在对患者使用期间,不具备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功能,当患者头部出现晃动时,容易影响手术的进行,并且患者用的头部防护架不具备角度调节和距离调节的功能,降低了使用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的功能较为单一,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包括底座(1)和固定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侧设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表面设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顶部设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有第一电动推杆(6),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的顶部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两侧设有第一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9)的一端表面设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设有支撑垫(12),所述支撑垫(12)的表面设有医用硅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包括底座(1)和固定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侧设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表面设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顶部设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有第一电动推杆(6),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的顶部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两侧设有第一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9)的一端表面设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设有支撑垫(12),所述支撑垫(12)的表面设有医用硅胶层(13),所述固定板(8)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架(14),所述第二支架(14)的一端表面设有第三螺纹杆(15),所述第三螺纹杆(15)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手术用头部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表面固定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洪波唐晔尹再航马淑珍吉木阿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