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是设置为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的电池,借助所述电池能够为机动车的牵引电动机的运行提供电能。
技术介绍
1、电池是基于电化学的电能存储器,在电池放电时,所存储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电能。在本专利技术的背景中,电池既理解为所谓的初级电池,其只设置用于一次性放电并且不设置用于重新充电,也理解为所谓的次级电池或者蓄电池,其设置用于多次充电并且相应地设计。在此,次级电池的充电是在放电时执行的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解式反转,其通过施加电压实现。
2、电池包括一个或者通常多个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布置在包装内,所述包装通常形式为通常被称为“软包”的包装膜或者壳体。电池元件分别包括两个电极、布置在电极之间的用于电地隔开电极的隔膜(或称为分隔件)和用作离子导体的电解质。电池元件的两个电极关于分别包括的活性材料有所不同,由此,电极之一具有阳极效果并且另一个电极具有阴极效果(分别关于电池单体(或称为电池单元)的放电)。此外,电池通常包括两个电池端子,所述电池端子集成在包装中并且在包装的内侧与电极导电连接。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1),具有包装和布置在包装内的堆垛(4),所述堆垛具有多个第一电极(5a)和多个第二电极(5b),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中间分别布置有隔膜(6)的情况下交替地布置在堆垛(4)中,其中,第一电极(5a)与集成在包装中的第一电池端子(12a)电连接,并且第二电极(5b)与集成在包装中的第二电池端子(12b)电连接,并且其中,电极(5)分别具有能导电的基底(7)并且在基底(7)的至少一侧上具有活性材料层(8),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5a)的和/或第二电极(5b)的基底(7)在分别至少一个配属的活性材料层(8)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横向突出部(9a),其中,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1),具有包装和布置在包装内的堆垛(4),所述堆垛具有多个第一电极(5a)和多个第二电极(5b),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中间分别布置有隔膜(6)的情况下交替地布置在堆垛(4)中,其中,第一电极(5a)与集成在包装中的第一电池端子(12a)电连接,并且第二电极(5b)与集成在包装中的第二电池端子(12b)电连接,并且其中,电极(5)分别具有能导电的基底(7)并且在基底(7)的至少一侧上具有活性材料层(8),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5a)的和/或第二电极(5b)的基底(7)在分别至少一个配属的活性材料层(8)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横向突出部(9a),其中,第一电极(5a)的基底(7)的横向突出部(9a)和/或第二电极(5b)的基底(7)的横向突出部(9a)与能导热的传导元件(10)连接,其中,至少一个传导元件(10)接触包装和/或形成包装的区段。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导元件(10)与所述电池端子(12)中的配属的电池端子电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导元件(10)集成配属的电池端子(12)。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导元件包括与配属的电池端子(12)电连接的第一部分元件(11)和至少区段性地具有电绝缘或者高阻作用的第二部分元件(15),所述第二部分元件跨接第一部分元件(11)与包装之间的距离。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传导元件(10)区段性地布置在包装的贯通开口(13)中。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1),其特征在于,传导元件(10)包括第一区段(15a)和第二区段(15b),所述第一区段布置在包装的贯通开口(13)中,所述第二区段与包装在内侧相接触、具有电绝缘或者高阻作用和/或具有防止气体通过的密封作用。
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贝杜尔夫蒂格,B·沙尔,A·高希,M·策克,M·尤尔特斯文,N·冯阿斯彭,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