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00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其中上述灯反射结构包括:内层罩和外层罩,上述内层罩和外层罩之间互相支撑,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上述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通过设置外层罩和内层罩有效地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通过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来保护灯线,防止背光源组装时划伤灯线带来的触电,避免出现电流不均衡等问题;通过设置凹槽腔来保护面板驱动芯片;通过设置固定塑料,消除了导光板碾碎灯管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灯反射罩 的灯反射结构及具有该灯反射结构的背光源,属于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模块由液晶显示(LCD)屏、外部驱动电路、背光源三大部分组 成,由于液晶显示模块属于被动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源提供液晶显示模块的 光能,背光源主要由冷阴极荧光灯、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 光学膜等组成。冷阴极射线管是主要的发光装置,为了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 率,背光源会使用灯反射罩,并且需要灯反射罩具有一定的外形结构,另夕卜, 灯反射罩还起到了固定灯管和灯线的机械作用,例如申请号为US20020101549 的专利公开了 一种应用在楔形导光板模组中具有灯反射罩的光源结构,这种 类型的灯反射罩机械结构限制了灯线放置空间,干扰了反射罩的截面形状, 从而增加了反射过程中的光程和反射次数,因而增加了光吸收,降低了光的 有效利用率;同时,由于灯反射罩没有阻挡导光板的结构,增加了导光板碾 碎灯管的隐患。另外,还有几种常用的灯反射罩,如图1所示,为现有灯反射结构实施 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针对该类灯反射罩,两根灯管灯线相贴放置,两根灯管 形成的回路容易产生电路干扰,容易出现电流不均衡等问题;同时灯管灯线 接触驱动芯片(Driver IC),容易受到灯管电路电场影响。如图2所示,为 现有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针对该类灯反射罩,灯管和灯线线 虽然分开,但保护驱动芯片欠佳,同时,上述两种结构的光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以实现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和 保护灯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反射结构,该灯反射结构包括内层罩和外层罩,所 述内层罩和外层罩之间互相支撑,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其中,所述外层罩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凹槽腔,用于保护驱动芯片;所述 外层罩为开口长条式金属片,所述外层罩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半圓形或矩形; 所述内层罩为开口长条式金属片,所述内层罩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半圓形或 矩形。所述内层罩的内壁为高反射率材料或贴有高反射率材料,所述高反射 率材料包括镀银的膜。所述内层罩为带有倒圆角的长方腔体,倒圓角处所在 的弧与灯管同心。上述外层罩包含内层罩的腔体内设置有固定塑料,固定塑 料至少位于外层罩的两端,到达内层罩两端的开口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中,所述外层罩包含内层罩的腔体内设置 有固定塑料,所述固定塑料至少位于外层罩的两端,到达内层罩两端的开口 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中,所述外层罩上可以形成至少一突起, 所述突起与内层罩一端相抵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其中,所述外层 罩设有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处与内层罩的两端相抵顶,上述导光板固定在背 板的凹槽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 板与内层罩的两端相抵顶。上述灯反射结构和背光源,通过设置外层罩和内层罩有效地提高了光的 利用率;通过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来保护灯线,防止背 光源组装时划伤灯线带来的触电,避免出现电流不均衡等问题;通过设置凹 槽腔来保护面板驱动芯片;通过设置固定塑料或其他方式,消除了导光板碾4碎灯管的隐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的仰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沿图4中的B-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沿图4中的C-C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灯反射结构 包括内层罩11和外层罩12,上述内层罩11和外层罩12之间互相支撑,形 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13和灯管14的两个腔体。其中,上述外层罩12的上表面还可以设有一凹槽腔101,用于保护驱动 芯片。上述外层罩为开口长条式金属片,上述外层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 半圓形或矩形;上述内层罩为开口长条式金属片,内层罩的形状由光源发光 的形式和放置位置决定,上述内层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半圓形或矩形, 但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半圆形或弧形;上述内层罩的内壁为高反射 率材料或贴有高反射率材料,上述高反射率材料可以为各种金属表面或各种 具有高反射率的塑料膜层等,例如可以是镀银的膜或各种反射膜等;上述内 层罩为带有倒圆角的长方腔体,倒圓角处所在的弧与灯管所在的弧同心。从图3中的A点仰视该灯反射结构,可得到图4所示的结构,从图4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层罩11、外层罩12和灯管14的位置关系,且在长度上外层罩12比内层罩11长,上述外层罩12包含内层罩11的腔体内设置有固定 塑料201,上述固定塑料201至少位于外层罩12的两端,到达内层罩11两 端的开口处,上述塑料201用于固定灯管14,同时也可以阻挡导光板的挤压; 沿图4中的B-B位置做截面,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结构,其中,凹槽腔101 用于保护驱动芯片,灯管孔102用于放置灯管14,灯线孔103用于放置灯线 13;同样,沿图4中的C-C位置做截面,可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构,从图6 中可以看出凹槽腔IOI、灯管孔102、灯线孔103、固定塑料201和外层罩12 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由内层罩和外层罩构成的灯反射结构除了如图3所示的之外,还 可以包括如图7所示、如图8所示和如图9所示的结构等等,图7与图3的 区别在于,图7中的外层罩12上形成一系列突起301,上述突起301与内层 罩11的一端相抵顶,设置该挡板301的目的是防止导光板2挤压灯管;图8 与图3的区别在于外层罩12设有连接处,且上述连接处与内层罩11的两端 相抵顶,但该种灯反射结构无法通过固定塑料来消除导光板2挤压灯管的隐 患,而是通过其他手段来固定导光板2,例如在背板上设有一凹槽,用于固 定导光板,从而使导光板无法挤压灯管;图9与图3的区别在于导光板位于 内层罩ll的开口处,且与内层罩11的两端相抵顶,因而可以防止导光板2 挤压灯管。上述灯反射结构,通过设置外层罩和内层罩有效地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通过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来保护灯线,防止背光源组装 时划伤灯线带来的触电,避免出现电流不均衡等问题;通过设置凹槽腔来保 护面板驱动芯片;通过设置固定塑料或其他设置,消除了导光板碾碎灯管的 卩刍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灯反射结构1和导光板2,如图3所示,上述灯反射结构1包括内层罩11和外层罩12,上述内层 罩11和外层罩12之间互相支撑,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13和灯管14的两个腔体。上述外层罩12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凹槽腔101,用于保护驱动芯片;上述 外层罩12包含内层罩11的腔体内设置有固定塑料,用于固定灯管14和阻挡 导光板2的挤压,上述固定塑料至少到达内层罩11的开口处。关于内层罩和 外层罩的形状及其他相关设置与本专利技术灯反射结构实施例中的设置相同,在 此不赘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罩和外层罩,所述内层罩和外层罩之间互相支撑,形成分别用于放置灯线和灯管的两个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