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双壳贝类幼虫不可逆点(PNR)的求算方法,具体 地说是在先饥饿后投喂条件下,测定幼虫的变态率,然后利用幼虫变态率与饥 饿时间之间的二次等式关系,求出不同阶段幼虫的摄食不可逆点。
技术介绍
自然界中,由于环境变迁、季节更替以及食物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性, 动物经常在其生命周期中面临食物资源的短缺而受到饥饿胁迫。海洋中的大多 数贝类幼虫,在自然条件下都处于饥饿状态。Anger和Dauirs (1981)为5^awza cwracaoe^幼虫的不可逆点下了定义,随后研究了一些甲壳类的不可逆点。作 为幼虫生存非常重要的阶段,不可逆点被看作幼虫阶段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变 态被看作是海洋软体动物生命周期的里程碑,是作为浮游幼虫和深海动物一个 桥梁。国内,林君卓等(1997)研究了饥饿条件下文蛤(Mw欲/xww掛/x)幼虫的不 可恢复点;郑怀平等(2005)研究了饥饿对波部东风螺(5aty/om'a/w7wwae /za6d) 幼虫生长、存活、变态的影响;闫喜武等(2006)研究了饥饿对菲律宾蛤仔 (及z^'topes/^7i^j^an^w)幼虫生长、存活、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双壳贝类幼虫不可逆点的求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幼虫选择、幼虫培养、幼虫变态及变态率的测定、不可逆点的确定,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幼虫选择,选取浮游能力强,健康规整的幼虫,并将其分为至少5组; 第二步、幼虫培养,在一定水温,盐度,pH的条件下,对各组幼虫分别进行饥饿处理,处理原则为各组饥饿时间不等,投喂时间相等,饥饿后再投喂以单胞藻为主,投饵量根据各组的饥饿情况而定; 第三步、幼虫变态及变态率的测定,当幼虫个体出现鳃、次生壳、足时成为变态稚贝,个体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变态率是每组中变态个体占该组幼虫总数的百分比,测定时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出变态率,然后采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双壳贝类幼虫不可逆点的求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幼虫选择、幼虫培养、幼虫变态及变态率的测定、不可逆点的确定,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幼虫选择,选取浮游能力强,健康规整的幼虫,并将其分为至少5组;第二步、幼虫培养,在一定水温,盐度,pH的条件下,对各组幼虫分别进行饥饿处理,处理原则为各组饥饿时间不等,投喂时间相等,饥饿后再投喂以单胞藻为主,投饵量根据各组的饥饿情况而定;第三步、幼虫变态及变态率的测定,当幼虫个体出现鳃、次生壳、足时成为变态稚贝,个体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变态率是每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喜武,张跃环,杨凤,张国范,王琦,孙焕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水产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