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酯化丝瓜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物,尤其是水体系中有机物吸附中的应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天然丝瓜络用适量的NaOH/乙醇溶液浸泡后,微波间歇辐射碱化,然后在恒温水浴中回流,洗涤、烘干;用乙酸酐浸泡,再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间歇反应,洗涤、烘干,得到酯化丝瓜络。酯化丝瓜络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性能较天然丝瓜络有所提高,在污水处理方面可部分替代合成高分子材料,并具有环境友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Preparation method of esterified loofah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organic matter absorp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esterified loofa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matter, especially in water system,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atural macromolecule material modific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method is the natural loofah with the amount of NaOH / ethanol solution after soaking, intermittent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alkalization, reflux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washing and drying; soaking with acetic anhydride, then batch reaction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hing, drying, esterification of silk luffa. Treatment process of esterified vegetable spong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performance of adsorp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with natural loofah improved, can partially replace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s in sewage treatment,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endly environment, wide source, low price, biodegradable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酯化丝瓜络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吸附剂在有机物,尤其是水体系中有机 物的吸附方面的应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或水处理
实验所用丝瓜络来源丰 富,改性空间大,对环境无副作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可部分替代合成高分子材料,发展前景 好。
技术介绍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两个主要的问题,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开发环境 友好产品和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价 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70%以上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江河的水污染 形势十分严峻。有机物如聚酚类,有机氯化合物或者芳香族类被认为对生物种和动物群两者 是最有毒的。这些东西的来源多种多样在农田中沉积下的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沥滤和流失和 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在没有任何治理的情况下,有机物和持续的有机污染物(POP)由于化学稳 定性高,降解物稳定,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也是非常有毒的,它们在水中积累,增加了地 下资源不可逆转性污染的风险。常用于水治理的技术有粒状活性炭过滤,氧气或臭氧氧化,光化学分裂和膜分离。其 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仍然是集中有机污染物以及从排水渠中降低浓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 活性炭再生成本较高且基体损失相当大。此外,如果不溶物和离子竞争炭上的吸附点,活性 炭会过早地消耗完。这些缺点使得寻找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环境更友好的合适替代品成为 必需。天然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质轻价廉易得等优点,而且具有亲水性,带有配位基、易于进 行化学改性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以及具有生物降解和可再生特性,是环境友好材料。丝瓜络是丝瓜果实中的维管束,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组成。它具有独特的多 孔性物理结构和优良的机械强度,在我国江、浙、沪、豫、赣、陕等很多地方广泛种植。丝 瓜络既具有两亲(亲水和亲油)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空间物理结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机械强 度和良好的脱附油脂而再生的循环使用特性。对丝瓜络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还可以改变其 亲水亲油值,从而增强其特殊的吸附作用,用于不同的分离场合。尽管如此,在各种天然植物纤维中,研究较多的是棉纤维、甘庶渣、秸秆和芝麻秆等, 而对丝瓜络的研究很少。我国开展的有关丝瓜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价值上;国外受种植量的影响,对丝瓜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美和亚洲。如Tanobe等人对丝瓜络用NaOH和甲 基丙烯酸进行处理,分析了丝瓜络处理前后的化学与物理结构、热性能及溶解能力;H.Demir 等测试了丝瓜络和聚丙烯复合物在三种偶联剂作用下的机械性能,表面形态以及吸水性;丝 瓜络作为微生物的固定介质,主要应用于制造乙醇、山梨醇、乳酸等物质。本专利技术即通过对丝瓜络进行酯化改性,用于有机物及其水溶液的吸附,从而开拓其在有 机物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酯化丝瓜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酯化丝瓜络作为吸附剂在有机物吸附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 一种酯化丝瓜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a. 碱预处理将天然丝瓜络与适量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 50%的NaOH/乙醇溶液相混合,浸 泡1 48h后,保留适量的溶液,使丝瓜络处于浸润状态,用500 700W微波间歇辐射l 20min,再在60 100r恒温水浴中回流0 3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在60 100°C 下烘干,得到碱处理丝瓜络;b. 酯化丝瓜络制备将步骤a的碱处理丝瓜络浸没于乙酸酐l 48h,然后保留适量的乙酸 酐,使丝瓜络处于浸润状态,用500 700W微波间歇辐射1 2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至 中性后,在60 100'C下烘千,得到酯化丝瓜络。二、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酯化丝瓜络在有机物吸附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酯化丝瓜络在有机物吸附领域的应用为直接用于有机物纯体系及对水体系中有机物的吸附和脱附。由于丝瓜络具有特殊的多孔性物理结构(参见附图l),因此具有良好的 吸附性能。本专利技术所指有机污染物是指各种类型的有机物,包括芳香化合物(如氯苯、二氯苯、邻 苯二甲酸酯、六氯化苯、苯酚、苯胺、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二氯二苯基三氯乙垸、五 氯酚钠、硝基苯和五氯硝基苯等)、卤代化合物(如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六 氯化苯、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和五氯硝基苯等)、烃类(如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乙苯、 环己烯、汽油和柴油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环己醇和苯甲醇等)、 酮类(如丙酮、丁酮、戊酮、异佛尔酮、苯乙酮和乙酰丙酮等)、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 丁酸、丙烯酸和苯甲酸等)、酯类(如邻苯二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酰乙酸甲酯、丙烯 酸丁酯、苯甲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等)、胺类(如乙二胺、二乙胺、环己胺和苯胺等)、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苯甲酰胺、甲酰胺和碳酰二胺 等)和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硝基甲烷、硝基乙垸、硝基丙烷和五氯硝基苯等)等。 有机体系的构成可以是① 上述各种单一有机物体系,简称为体系I;② 上述各种类型有机物的各种组成所形成的混合体系,简称为体系n;③ 上述各种单一有机物在水中形成的过饱和体系,即体系I在水中形成的过饱和体系,简称为体系ni;上述各种单一有机物在水中形成的各种浓度的非饱和溶液体系,即体系I在水中形成的各种浓度的非饱和溶液体系,简称为体系IV;◎ 上述各种类型有机物的各种组成在水中形成的混合过饱和体系,即体系II在水中形成的过饱和体系,简称为体系V;⑥ 上述各种类型有机物的各种组成在水中形成的各种浓度的混合非饱和溶液体系,即体系n在水中形成的各种浓度的非饱和溶液体系,简称为体系VI。对有机物进行吸附的方法是(1) 丝瓜络对体系1 VI的静态吸附,即将丝瓜络浸没于待处理体系中,静置吸附。(a) 在对体系I和体系II的吸附中发现,丝瓜络宏观孔洞结构的形状和大小对吸附结果起主导作用。取丝瓜络不同部位(表皮、果囊和芯层,定义如附图l)进行吸附容量比较,吸附容量规律基本是表皮〉〉芯层〉果囊。(b) 将丝瓜络放入含上述有机物液滴的过饱和体系III和体系V中,发现残余液滴明显变小。(C)在对体系IV和体系VI的吸附中,不同丝瓜络的单位吸附容量规律基本上是酯 化后的〉未处理的〉碱处理的;而脱附顺序与吸附不同,部分甚至相反,基本上是未处理的〉 碱处理的〉酯化后的。丝瓜络的吸附容量与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极性、丝瓜络用量、吸附温度、待处理水体系 的PH等因素有关。(2) 丝瓜络对体系1 VI的动态吸附,即将丝瓜络固定在流动床中,让待处理的体系流经丝瓜络,吸附去除有机物。其吸附规律同上,吸附容量与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极性、丝瓜络用量、吸附温度、待处理水体系的pH,水体系的流动速率等因素有关。所述的酯化丝瓜络在有机物吸附中的应用,在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如下实验所用的有机物为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其溶液均通过加去离子水配制而成,采用丝瓜络静态或动态的方法进行吸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物理或化学改性产品在有机物吸附领域中的应用。本 专利技术的丝瓜络酯化过程采用的是微波辐射下丝瓜络与酯化剂反应,由于微波频率与化学基团 的旋转振动频率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酯化丝瓜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 a.碱预处理:将天然丝瓜络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将30~80目的丝瓜络与适量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50%的NaOH/乙醇溶液相混合,浸泡1~48h,在浸润状态下用500~700W微波间歇辐射1~20min,再在60~100℃恒温水浴中回流0~3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在60~100℃下烘干,得到碱处理丝瓜络; b.酯化丝瓜络制备:将步骤a的碱处理丝瓜络浸没于乙酸酐1~48h,然后在浸润状态下用500~700W微波条件下间歇辐射1~2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在60~100℃下烘干,得到酯化丝瓜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引烽,杨红,冒海燕,陆强,冉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