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50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包括机座,机座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待压工件成型形状相适配的下型模,机座上制有向上凸出的凸台,下型模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下型模相配合的上型模,上型模经第一液压缸与凸台相连接,下型模的两侧设置有向待压工件的两个端部施加压力的加压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较低,压制产品的长度范围广;待压工件的弯曲延伸补偿拉伸长度,而且,弯曲处受到挤压而结构紧密,不会使产品表面产生断裂;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四柱,两端面油缸抽芯,无需带动沉重的模具移动,排布小,并油缸可共用一个供油系统,功耗低;最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生产周期中下型模两侧的油缸抽芯快,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utomobile luggage rack rod press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rack bar be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base boar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workpiece forming pressure to be matched with the shape of a die, a system has to lug protruding, with lower type and mode on mold is set above die, die on the first by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boss is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old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izing mechanism two ends to be pressure workpiece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manufacturing cost, pressing 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 range; bending and extending the tensile length to pressure compensation, workpiece and bend by extrusion and compact structure, will make the product surface crack;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four, two surfaces of cylinder core, without drive the heavy die move, arrangement of small, and the cylinder can use a fuel supply system, low power consumption; finally, the cylin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also has the production cycle lower mol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e pulling spee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
技术介绍
目前,物体的压弯装置其原理通常是在物体的上方垂直于物体的弯曲方向施加压 力,从而使物体弯曲,如申请号为03234728.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压弯 机,它由支座,上横梁,下横梁,油缸,压杆组成,上横梁、下横梁分别装在支座的上下端,油 缸装在上横梁上,压杆装在油缸内。但这种压弯机不适用于例如汽车行李架杆这种结构不 规则且对外形有较高要求的物体,因为汽车行李架内部中空,采用这种压弯方式会导致行 李架变形,因此,目前汽车行李架的压弯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四柱液压设备,这种设备具有上 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由上至下对行李架施压,并且上模具和下模具配合为封闭模具,其内 部空间与成型后行李架相契合,这样避免了行李架在弯曲过程中的变形。但上述设备存在 以下缺点首先,模具为封闭模具,对精度要求极高,而且模具成本很高;其次,产品长度超 出液压设备台面尺寸时,设备更换成本大;第三,压弯过程中由于产品拉伸会造成产品表面 断裂;第四,四柱排布大,功耗大;最后,生产周期上下移动缓慢,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 理、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功耗低、成产效率高的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包括机座,机座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待压工件成型形状相适配的下型模,机座上制有向上凸出的凸台,下型模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下型模相配合的上型模,上型模经第一液压缸与凸台相连接,下型模的两侧设置有向待压工件的两个端部施加压力的加压机构。 其中一个优选方案是上述的加压机构包括设置于下型模一侧的用于支撑待压工件一端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下型模另一侧的第二液压缸。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包括 上述的第二液压缸连接有固定抽芯以及与待压工件相配合的活动抽芯。 上述的机座内设置有第五液压缸,第五液压缸位于下型模的下方,第五液压缸两侧对称连接有用于分别带动固定部和第二液压缸转动的传动机构。 上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五液压缸上的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有 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在机座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转轴上同时还固 定连接有第三传动件的一端,第三传动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固定部和第二液 压缸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 另一个优选方案是上述的加压机构包括设置于下型模一侧的第三液压缸以及设 置于下型模另 一侧的第四液压缸。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包括 上述的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均连接有固定抽芯以及与待压工件相配合的活 动抽芯。 上述的机座内设置有第五液压缸,第五液压缸位于下型模的下方,第五液压缸两 侧对称连接有用于分别带动固定部和第二液压缸转动的传动机构。 上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五液压缸上的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有 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在机座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转轴上同时还固 定连接有第三传动件的一端,第三传动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三液压缸和第 四液压缸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机座,机座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待压工件成 型形状相适配的下型模,下型模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下型模相配合的上型模,上型模经第一 液压缸与机座相连接,下型模的两侧设置有向待压工件的两个端部施加压力的加压机构。 由于本技术主要是对待压工件的两端施压,待压工件不易发生变形,而上型模在起到 向下挤压使待压工件弯曲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防止待压工件向上弯曲的作用,因此,本实 用新型的上型模无需与下型模配合形成与待压工件成型后相契合的封闭模具,而是半封闭 模具,其定型作用由下型模完成,只需下型模型面贴合匹配产品即可,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而且本技术压制产品的长度范围广;由于压弯过程中是产品两端向内挤压成型,待压 工件的弯曲延伸补偿拉伸长度,而且,弯曲处受到挤压而结构紧密,不会使产品表面产生断 裂;另外,由于本技术无四柱,两端面油缸抽芯,无需带动沉重的模具移动,排布小,并 油缸可共用一个供油系统,功耗低;最后,本技术还具有生产周期中下型模两侧的油缸 抽芯快,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图标号说明机座l,台面la,下型模2,上型模3,第一液压缸4,固定部 5,第二液压缸6,固定抽芯7,活动抽芯8,第三液压缸9,第四液压缸10,第五液压缸11,第 一传动件12,第二传动件13,第一转轴14,第三传动件15,第二转轴16。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包括机座l,机座1的台面la上固 定设置有与待压工件成型形状相适配的下型模2,机座1上制有向上凸出的凸台lb,下型模 2的正上方设置有与下型模2相配合的上型模3,上型模3经第一液压缸4与凸台lb相连 接,下型模2的两侧设置有向待压工件的两个端部施加压力的加压机构。本实施例的加压 机构包括设置于下型模2 —侧的用于支撑待压工件一端的固定部5以及设置于下型模2另 一侧的第二液压缸6。第二液压缸6连接有固定抽芯7以及与待压工件相配合的活动抽芯 8。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待压工件放置在预定位置上,第二液压缸6工 作,活动抽芯8伸出插入待压工件的内部空腔内,使其不能移位,然后,第二液压缸6继续推 动固定抽芯7向待压工件的端面移动,向内挤压待压工件,与此同时,第一液压缸4推动上 型模3向下移动挤压待压工件,同时防止待压工件在第二液压缸6的挤压下向上弯曲,随着 第二液压缸6向待压工件端面的挤压以及第一液压缸4对待压工件的挤压,待压工件向下 型模2的方向发生弯曲,并逐渐与下型模2的型面相贴合,当待压工件成型后,所有部件复 位,取出成型工件,准备进行下一次作业。 为了进一步改善本实施例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机座1 内设置有第五液压缸ll,第五液压缸11位于下型模2的下方,第五液压缸11两侧对称连接 有用于分别带动固定部5和第二液压缸6转动的传动机构。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铰接 于第五液压缸11上的第一传动件12,第一传动件12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件13,第二传动 件13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在机座1上的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上同时还固定连接有第 三传动件15的一端,第三传动件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6 ;固定部5和第二液 压缸6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16上。 由于第二液压缸6在挤压时待压工件会向下弯曲,若第二液压缸6是水平的,随 着待压工件的弯曲,第二液压缸6施加在待压工件上的力在待压工件轴向上的分力越来越 小,会降低其挤压效果,而第二液压缸6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将使得第二液压缸6 施加在待压工件上的力在待压工件轴向上的分力越来越大,有利于待压工件的定型及保持 形状,采用将固定部5和第二液压缸6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16上,操作人员能够根据 待压工件的长度以及成型后的形状要求,调节固定部5和第二液压缸6的倾斜角度。 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行李架杆压弯机,包括机座(1),所述的机座(1)的台面(1a)上固定设置有与待压工件成型形状相适配的下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上制有向上凸出的凸台(1b),所述的下型模(2)的正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的下型模(2)相配合的上型模(3),所述的上型模(3)经第一液压缸(4)与所述的凸台(1b)相连接,所述的下型模(2)的两侧设置有向待压工件的两个端部施加压力的加压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列洲姜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江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