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具体为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外肢体机器人是一种人体辅助式机器人,旨在将人的智能与机械的力量相结合,以辅助穿戴者的运动和工作。外肢体机器人具有多种应用,主要在工业生产、康复医疗、军事和抢险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外肢体机器人在国内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外肢体机器人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外肢体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2、外肢体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人体的运动和姿态非常复杂,外肢体机器人需要精确地模拟人体的运动和姿态,才能更好地辅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外肢体机器人的自由度,提高外肢体机器人各组件之间的自由度来匹配人类灵活的关节转动。
3、目前,存在一种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专利号:cn 106618957 b)可辅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包括穿戴式内衬(4),所述穿戴式内衬(4)上安装有臂摆辅助装置(2),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上安装有智能抓夹(1),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上安装有后机壳(3)和大臂机壳(5),所述后机壳(3)靠近人体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智能抓夹(1)用于抓取各种物件,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用于辅助用户的上肢发力,所述穿戴式内衬(4)用于固定臂摆辅助装置(2)和给用户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包括穿戴式内衬(4),所述穿戴式内衬(4)上安装有臂摆辅助装置(2),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上安装有智能抓夹(1),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上安装有后机壳(3)和大臂机壳(5),所述后机壳(3)靠近人体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智能抓夹(1)用于抓取各种物件,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用于辅助用户的上肢发力,所述穿戴式内衬(4)用于固定臂摆辅助装置(2)和给用户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摆辅助装置(2)包括气缸底座(25)、智能抓夹(1)、第一集线轮(28)、第二集线轮(217)、第二电机(214)和第一电机(26),所述气缸底座(25)通过连杆活动连接有穿戴式内衬(4),所述气缸底座(25)上安装有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212)和气泵(27),所述第一气缸(24)输出轴通过第一活动连杆器(211)活动连接有肩横杆(210),所述第二气缸(212)输出轴通过第二活动连杆器(211)活动连接有肩横杆(210),所述气泵(27)通过管道与智能抓夹(1)内部连通,所述肩横杆(210)通过活第一动连杆器(211)活动连接有大臂杆(22),所述第一活动连杆器(211)上安装有第一滑轮连接器(29),所述第一滑轮连接器(29)上安装有线缆滚轮(23),所述大臂杆(22)上安装有接线端子(215),所述接线端子(215)通过线缆与第一集线轮(28)连接,所述第一集线轮(28)与第一电机(26)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6)安装在后机壳(3)上,所述大臂杆(22)通过第三活动连杆器(211)活动连接有小臂杆(21),所述小臂杆(21)通过第二滑轮连接器(216)安装有线缆滚轮(23),所述大臂杆(22)通过第二滑轮连接器(216)安装有线缆滚轮(23),所述小臂杆(2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215),所述接线端子(215)通过线缆与第二集线轮(217)连接,所述第二集线轮(217)与第二电机(214)输出轴连接,所述小臂杆(21)上安装有绑带(213),所述大臂杆(22)上安装有绑带(213),所述小臂杆(21)与智能抓夹(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抓夹(1)包括吸盘抓手(13),所述吸盘抓手(13)上分别安装有柔性抓手(11)和刚性抓手(12),所述柔性抓手(11)通过管道与吸盘抓手(13)内部连通,所述刚性抓手(12)通过管道与吸盘抓手(13)内部连通,所述吸盘抓手(13)与小臂杆(21)活动连接,所述吸盘抓手(13)通过管道与气泵(2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抓取功能的穿戴式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抓手(11)包括若干柔性指节(113),所述柔性指节(113)一端与吸盘抓手(13)连接,所述柔性指节(113)另一端安装有柔性指尖(114),所述柔性指节(113)一侧安装有防滑条(115),所述柔性指节(113)另一侧安装有箍圈(112),相邻两个所述箍圈(112)之间安装有气囊(111),所述气囊(111)之间内部连通,所述气囊(111)通过管道与吸盘抓手(13)内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骏,黄恺真,赵孟成,张添一,曹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