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热式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98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热式电暖器,包括有壳体、控制板、散热片、加热模块,其中,加热模块设置有与加热模块的传热部相接的导热件,散热片与导热件之间设置有微热管,微热管的蒸发段与导热件相接,微热管的冷凝段与散热片相接。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热敏元件以及强制散热装置。导热件设置有通孔,加热模块为设置有加热棒的加热模块,加热棒与控制板电连接,微热管的蒸发段和加热棒的传热部分别穿设于通孔,并与通孔壁面相接。微热管可以是U形或者L形或者W形或者直管式。采用微热管作为热传导体,使产品具有功率较小,不需设置导热介质循环回路,不会出现导热介质泄漏现象,使用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热传导性好,节能环保,传热迅速,升温时间短,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携带等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irect heating type electric heater

A direct heating type electric heat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control panel, radiator, heating module, wherein the heating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conductive member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transfer part and the heating module, the radiating fin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heat pipe, the heat pipe evaporating section and conductive member connected with micro heat pipe the condensing section and the heat sink. A heat sensitive eleme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board and a forced heat radiating device are also provided. Conductive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heating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module for heating rod, the he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ontrol board, evaporator heat pipe and heat transfer part heating rods don't penetrated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wall. The micro heat pipe can be either U or L, or W, or straight. The micro heat pipe as a heat conductor, so that the product has less power, without setting the heat-conducting medium circulation loop, no heat medium leakage, safe and reliable use, low production cost, 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apid heat transfer, short heating time, and a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por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热式电暖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适用于各种场合供暖的电暖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发热形式 也多种多样,但这些电暖器都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功率较大,为了使用时能迅速供暖,通常大多数的电暖器的额定功率都在 800W-1500W,这样大功率的电暖器在日常的使用中往往存在许多安全隐忧; (2)热能利用率低,在通常情况下,使用者并不需要对全身的各个部位进行较长时 间的供暖,而一般仅仅是对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身体部位(如头、手、足等)供暖,若对整 个室内空间的空气都进行加热,必然导致其热能的利用率非常低; (3)携带不便,目前大功率的电暖器,均显得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使之不便于在一 定范围内携带,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方便使用的需求; (4)热舒适度较差,大部分的电暖器是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由此导致室内空气的 湿度降低而比较干燥,不能满足人体对热舒适的需求,提供合理热湿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提 供满足人体对热舒适的需求,同时也是合理地使用和节约能源的需要; (5)启动温升慢,在刚开始工作时升温速度较慢,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梯度时才能 正常供暖,甚至要是通过高温辐射传热,使得在开始启动的一段时间内,室温不能迅速提高 而显得比较冷。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功率较小,热传导性好,热能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启动时间 短,安全可靠性高,且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的直热式电暖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功率较小,热传导 性好,热能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启动时间短,安全可靠性高,且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 携带的直热式电暖器。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直热式电暖器,包括有壳体、控制板、散热片、加热模块,其中, 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传热部相接, 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件之间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微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导热件相接,所述微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散热片相接。 优选的,上述导热件设置有通孔,所述加热模块为设置有加热棒的加热模块,所述 加热棒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微热管的蒸发段和所述加热棒的传热部分别穿设于所述 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壁面相接。 上述导热件可以是导热铜块或者导热铝块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导热件。 以上的,上述微热管为U形微热管或者L形微热管或者W形微热管或者直管式微热管。 进一步的,上述微热管为设置为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微热管。 更进一步的,上述微热管的腔体内部设置有沟槽式结构或者烧结式结构或者复合 式结构的吸液芯。 当微热管与导热件相接的蒸发段受热时,其内部吸液芯的毛细结构中的导热介质 蒸发,使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形成压力差,驱动蒸汽流动至与散热片相接的冷凝段中并在 冷凝段冷凝,恢复回液态的导热介质在毛细力的驱动下,沿毛细结构从冷凝段流回蒸发段, 依次不断循环,使得热量迅速从微热管的蒸发段传至冷凝段。而按不同使用要求设置的沟 槽式结构或者烧结式结构或者复合式结构的吸液芯,可以使导热介质从冷凝段流回蒸发段 的回流速度更加迅速,从而使传热效率更高。 更进一步的,上述微热管的腔体内部设置有二次蒸馏水或者乙醇或者丙酮的导热 介质。使用二次蒸馏水或者乙醇或者丙酮的导热介质,并且利用其汽——液相变方式传 热,热阻力较小,导热能力比直接通过铜、铝等金属的传热效率要高。 以上的,上述直热式电暖器设置有用于控温或者传导控温信号的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以及设置有控制散热速度的强制散热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板中的芯片检测热敏元件,读取热敏元件的数据并与预先设定的数据比较后,输出信号以实现加热模块的自动调温的控制功能。强制散热装置可以加快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进一步的,上述热敏元件与所述导热件相接。以更加迅速、准确地实现自动调温和控温。 进一步的,上述壳体包括有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强制散热装置包括有风扇、设置 于所述前壳体并对应所述前壳体与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通风流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后壳 体并对应所述后壳体与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通风流道的出风口 ,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片 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由此可以加快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迅速、及 时达到设定的室温。 以上的,上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隔热板连接。设置有隔热 板可以起到防护和保温的作用。 另,散热片可以选择铜、铝或者铝合金等材料制成。 本技术的直热式电暖器的工作原理当直热式电暖器开始工作时,首先设置 好所需要的温度,给加热模块通电,通电后的加热模块开始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件, 导热件将热量传递给微热管的蒸发段,使得微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两侧出现温差,通过 微热管将热量从导热件传递至散热片上,并利用设置的风扇运转使室内空气由进风口吸 入,空气吸收散热片上的热量后,由另一侧的出风口排放至室内,加速传热。控制板的芯片 读取热敏元件的检测数据并与预先设定的数据值进行比较,当检测值小于设定值时,程序 发出指令,增大加热模块的电流并减小风扇的转速;当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减小加热模块 的电流并增大风扇的转速。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微热管作为热传导体,不需要设置导热介质的循环回路,因此不会出现导热介质泄漏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2)微热管的高效热传导性,使得导热介质的热量能最大限度的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充分利用了能量,降低了能耗,节省了用电成本; (3)由于微热管传热迅速,使得电暖器的升温时间大大縮短; (4)额定功率较小,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便于携带; (5)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风扇与加热棒,使送出的空气温度能够自动保持恒定。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 式结构、3—— 8——进风口 、 件。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 1—是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为本技术的一种 ,图2、图3、图4、图5, _壳体、2——微热管 散热片、31——通孔.直热式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实施例一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实施例二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微热管吸液芯的沟槽式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微热管吸液芯的烧结式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微热管吸液芯的复合式结构示意图 直热式电暖器的控制流程图。 ,图6、图7、图8和图9中包括 、21——沟槽式结构、22——烧结式结构、23—— 、4——控制板、5——风扇、6——隔热板、7——导热件、9——出风口 、 10——加热棒、11——导热铜块、12——固定板、13——热敏元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本技术的一种直热式电暖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 壳体1、控制板4、散热片3、加热模块,其中, 加热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热式电暖器,包括有壳体、控制板、散热片、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传热部相接,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件之间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微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导热件相接,所述微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散热片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直热式电暖器,包括有壳体、控制板、散热片、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传热部相接,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件之间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微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导热件相接,所述微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散热片相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设置有通孔,所述加热模块为设置有加热棒的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微热管的蒸发段和所述加热棒的传热部分别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壁面 相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设置为U形微 热管或者L形微热管或者W形微热管或者直管式微热管。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设置为一根或者一 根以上的微热管。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的腔体内部设置有 沟槽式结构或者烧结式结构或者复合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陈创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