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在役桥梁抗震加固领域。
技术介绍
1、钢结构因低碳、轻质、绿色、环保、抗震性能优越和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土木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钢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钢桥墩在制造时可以进行预制,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大量施工,节省了工期和人工成本。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采用钢桥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率和质量。因此,钢桥墩逐渐广泛应用于城市公路桥梁,甚至跨海桥梁。
2、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桥梁达103.3万座,总长约8576万延米,其中特大桥8816座,总长约1621万延米。技术等级三、四类、五类的危桥、旧桥占比超过25%,我国公路桥梁面临危病桥梁多、老旧桥梁多、低荷载桥梁多等突出问题。大量早期建设的桥梁存在抗震设计缺陷甚至未经抗震设计;部分桥梁在使用过程特别是恶劣环境中材料性能退化显著;最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将全国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ⅶ度)及以上区域面积从49%上升到58%,桥梁抗震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包括在役钢桥墩(1)以及既有承台(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墩底钢连接件(2)、墩底连接锚杆(4)、增设墩底钢连接件(5)、钢肋板(6)、墩底钢板(7)以及自复位耗能元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碟簧垫片(15)之间的初始预紧力需要能够满足钢桥墩正常使用状态墩底固结所需预紧力;所述既有承台(3)上预留的自复位耗能元件(8)安装空间的横截面积不小于自复位耗能元件(8)横截面积的3倍,保证自复位耗能元件(8)与既有承台(3)连接的可靠性;既有承台(3)上预留的自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包括在役钢桥墩(1)以及既有承台(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墩底钢连接件(2)、墩底连接锚杆(4)、增设墩底钢连接件(5)、钢肋板(6)、墩底钢板(7)以及自复位耗能元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碟簧垫片(15)之间的初始预紧力需要能够满足钢桥墩正常使用状态墩底固结所需预紧力;所述既有承台(3)上预留的自复位耗能元件(8)安装空间的横截面积不小于自复位耗能元件(8)横截面积的3倍,保证自复位耗能元件(8)与既有承台(3)连接的可靠性;既有承台(3)上预留的自复位耗能元件(8)安装空间,其切除混凝土的总体积不超过既有承台(3)体积的1/10,避免由于切除体积过大影响既有承台(3)的承载能力与可靠性;所述在役钢桥墩(1)在采取抗震韧性提升措施前,要对其剩余承载能力进行评估,保证其剩余承载能力或采取加固措施后承载能力超过原承载能力的80%,再采取抗震韧性提升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底钢连接件(2)在与增设墩底钢连接件(5)焊接前要保证焊接面干净、平整、无严重锈迹;所述焊接钢肋板(6)的厚度不小于在役钢桥墩(1)壁厚的1/2,数量与位置根据墩底钢连接件(2)和墩底连接锚杆(4)具体构造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役钢桥墩抗震韧性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底钢板(7)与既有承台(3)间设置有墩底钢板锚固件(10);所述墩底连接锚杆(4)、钢肋板(6)以及自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梦涵,贾振雷,温佳年,韩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