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88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具有一基板,且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外的一周边电路区。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包括一像素阵列、多条走线以及一第三导体层。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内。多条走线位于周边电路区上并电性连接至像素阵列,其中走线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一第一导体层、一第二导体层以及一保护层。第一导体层位于基板上,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导体层其正投影面上方的邻侧,且第二导体层与第一导体层错位配置于基板上。保护层覆盖第一导体层以及第二导体层。第三导体层位于保护层上,且跨越走线的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

Active component array substr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ctive component array substrate, which has a base plate, and the base plate has a display area and a peripheral circuit area positioned outside the display area. The active component array substrate comprises a pixel array, a plurality of wires and a third conductor layer. The pixel array is located in the display area. A plurality of routing lines are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circuit area and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pixel array, wherein at least part of the walking line comprises a first conductor layer, a second conductor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The first conductor layer is positioned on the base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adjacent side of the first conductor layer on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surface,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layer and the first conductor layer are staggered on the base plate. The protective layer covers the first conductor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layer. The third conductor layer is positioned on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conductor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layer of th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组件阵列基板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脑性能的大幅进步以及网际网路、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视讯或影像装 置的体积日渐趋于轻薄。在显示器的发展上,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具有 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液晶显示面板已逐渐成为市场 的主流。 图1A为已知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A,已知的 有源组件阵列基板100包括一具有显示区102以及周边电路区104的基板110、多条扫描线 (scan line)120、多条数据线(data line) 130、一像素阵列140、多条走线(trace) 150与多 个接垫(pad) 160。像素阵列140中具有阵列排列的多个像素142,且像素142分别藉由这 些扫描线120以及这些数据线130所控制。 如图1A所示,各走线150分别连接至接垫160与扫描线120或数据线130。举例 而言,电子信号通常依序经由对应的接垫160、走线150、数据线130与像素142中的有源组 件144而输入对应像素142中的像素电极146。图1B为图1A沿AA'剖面线的区域的剖面 图。请参照图1B,走线150是由两层导体层170a、170b相互堆叠而成,当有透明导体层170c 跨越走线150并于其上进行信号传输时,透明导体层170c容易在底层地形(topogr即hy) 坡度变化最剧烈处发生烧毁的现象,其发生的位置如图1A、图1B中标示为B处。如此一来, 走线150则无法顺利地传递信号,导致像素阵列140上的像素142无法顺利的被驱动,影响 整体液晶显示面版的显示机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可降低走线中的透 明导体层因底层地形所产生的高度断差,进而降低其在跨越走线时发生烧毁等不良的机率。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具有一基板,且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 于显示区外的一周边电路区,且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包括一像素阵列、多条走线以及一第 三导体层。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内。多条走线位于周边电路区上并电性连接至像素阵列, 其中各走线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一第一导体层、一第二导体层以及一保护层。第一导体层位 于基板上。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导体层其正投影面上方的邻侧,且第二导体层与第一导 体层错位配置于基板上。保护层覆盖第一导体层以及第二导体层。第三导体层位于保护层 上,且第三导体层跨越走线的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在基板上的面积彼此分离。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有源组件阵列基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栅绝缘层,其 中栅绝缘层位于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之间。此时,在走线中,第一导体层与第三导体层之间例如是由栅绝缘层与保护层的叠层所构成,第二导体层与第三导体层之间例如是由保 护层所构成。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以基板为基准,上述第三导体层在走线中的最大高度为^, 第三导体层在基板上的最小高度为h2,且h「h2《3500埃。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可更包括一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 路经由走线而将一驱动信号输入像素阵列,且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可以传递相同的驱 动信号。当然,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也可以传递不同的驱动信号。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像素阵列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像 素。走线例如电性连接扫描线的其中之一或数据线的其中之一。每一像素包括一有源组件 以及一像素电极,其中有源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有源组件包括一栅 极、一栅绝缘层、一通道层、一源极与一漏极,其中栅极位于基板上,栅绝缘层覆盖栅极,通 道层为于栅极上方的栅绝缘层上,源极与漏极位于通道层的两侧。像素电极与漏极连接。其 中,栅极、扫描线与第一导体层为同一膜层,源极、漏极、数据线与第二导体层为同一膜层, 像素电极与第三导体层为同一膜层,栅绝缘层位于第一导体层与第二导体层之间,且保护 层位于第二导体层与第三导体层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走线中的由第一导体层所构成的第一子走线数量为多 条,走线中的由第二导体层所构成的第二子走线数量为多条,且第一子走线与第二子走线 彼此交错配置于基板上,且第一子走线与第二子走线在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彼此不重叠。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导体层与另一条走线电性连接,而第三导体层与 第一导体层或第二导体层传递不同的信号。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位于周边电路区的走线采用多层导体层彼此错位的设计,使得位于布局于该走线上方的透明导体层可以较为平缓地跨越,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縮小透明导体层下方走线的膜厚差距,以改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上的走线烧毁的现象。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为已知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1B为图1A沿AA'剖面线的区域的剖面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3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3B为沿图3A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4B为沿图4A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的左侧为图4B所示的走线的剖面示意图,右侧为图2中像素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 有源组件阵列基板200具有基板201,且基板201上具有一显示区202以及位于显示区202外的一周边电路区204,且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200包括一位于显示区202内的像素阵列 210以及位于周边电路区204上的多条走线220,其中走线220电性连接至显示区202内的 像素阵列210,在本实施例中,有源组件阵列基板200更可于周边电路区204中设置一驱动 电路230,其中驱动电路230经由走线220而将一驱动信号输入像素阵列210。此外,如图2 所示,像素阵列210包括多条扫描线240以及多条数据线250以及多个像素260。走线220 例如电性连接扫描线240的其中之一或数据线250的其中之一。在显示区202中,每一像 素260包括一有源组件262以及一像素电极264,其中有源组件262与对应的扫描线240以 及数据线250电性连接。 特别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200在周边电路区204中,针对走线220的 结构进一步设计,使得位于走线220上方的透明导体层能够较为平缓地覆盖在走线220上 方,进而避免透明导体层在其与走线220的交叉处发生烧毁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清楚说明, 以下将以布局于图2的区域204内的走线220为例,局部放大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 的主动阵列基板201上的走线220可以是布局于图2区域204内的任一位置的走线220。 图3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的俯视图,而图3B为沿图3A 的A-A'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200上的走 线22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导体层Ml、一第二导体层M2以及一保护层12。具体而言,第 一导体层Ml位于基板201上。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具有一基板,且该基板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外的一周边电路区,其特征在于: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包括:    一像素阵列,位于该显示区内;以及    多条走线,位于该周边电路区并电性连接至该像素阵列,其中各该走线具有至少一部分包括:    一第一导体层,位于该基板上;    一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导体层其正投影面上方的邻侧,且该第二导体层与该第一导体层错位配置于该基板上;    一保护层,覆盖该第一导体层以及该第二导体层;以及    一第三导体层,位于该保护层上,且该第三导体层跨越该走线的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具有一基板,且该基板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外的一周边电路区,其特征在于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包括一像素阵列,位于该显示区内;以及多条走线,位于该周边电路区并电性连接至该像素阵列,其中各该走线具有至少一部分包括一第一导体层,位于该基板上;一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导体层其正投影面上方的邻侧,且该第二导体层与该第一导体层错位配置于该基板上;一保护层,覆盖该第一导体层以及该第二导体层;以及一第三导体层,位于该保护层上,且该第三导体层跨越该走线的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在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彼此分离。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进一步包括一栅绝缘层,其中该栅绝缘层位于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该走线中,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三导体层之间是由该栅绝缘层与该保护层的叠层所构成,该第二导体层与该第三导体层之间是由该保护层所构成。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以该基板为基准,该第三导体层在该走线中的最大高度为hp该第三导体层在该基板上的最小高度为h^且hr^《3500埃。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组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该有源组件阵列基板进一步包括一驱动电路,其中该驱动电路通过该多条走线而将一驱动信号输入该像素阵列,且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