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3849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包括二级分苗、三级育成及倒笼步骤,贝苗壳高平均0.2cm时二级分苗,0.5cm以上的苗装笼,280~300枚/层,小于0.5cm的苗装入网袋,1500~1800枚/袋;幼苗壳高0.5cm以上占60~70%时,开始三级分苗,装笼苗每层装入苗种280~300枚,筛下回袋苗每袋不超过1000枚;在贻贝附着盛期之后进行倒笼,装笼苗80~100枚/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能在缩短的育成周期内育成大规格、健康的虾夷扇贝天然苗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壳贝类中间育成方法,尤其是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技术背景虾夷扇贝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的冷水性双壳贝类,以其个 体大、品质好而著称。经过20多年在我国生长繁殖,已经形成适应我国海域生 态环境的地理种群,黄海北部长海县是我国最大的虾夷扇贝增养殖基地。虫下夷 扇贝增养殖用苗种, 一需是健康的,二是规格要合适,通常要求3cm以上,尤 其是用于底播增殖的苗种。近几年,虾夷扇贝增养殖生产过程中,中间育成出现病害频发,死亡率上 升等问题,影响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虽然可利用天然苗种来改善,但是虾夷 扇贝天然苗种又存在着中间育成时间短、难以育成大规格苗种的难题。因此, 为养殖提供大量健康、大规格的苗种,是保持軒夷扇贝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所面 临的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缩短的中间育成周期内培 育出大规格苗种的虫下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 二级分苗、三级育成及倒笼步骤,其中,贝苗壳高平均0.2cm时二级分苗,0.5cm以上的苗装笼,280~300枚/层, 小于0.5cm的苗装入网袋,1500 ~ 1800枚/袋;幼苗壳高0.5cm以上占60~70%时,开始三级分苗,装笼苗每层装入苗种 280~300枚,筛下回袋苗每袋IOOO枚以下;在贻贝附着盛期之后进行倒笼,装笼苗80~100枚/层。 所述贝苗在旅顺渤海侧和/或旅顺黄海侧海域中间育成,6月下旬~7月进 行二级分苗,7~8月上旬进行三级分苗,8月进行倒笼。 所述贝苗在二级分苗时,装进20 30目网袋。 所述贝苗在三级分苗时,用网目为0.3 0.5cm的筛网筛苗。 所述贝苗在倒笼时,装进1.5cm网笼。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1、 通过分苗、合理疏分密度,改善稚贝生长环境,经疏分培育的稚贝生长 快、个体大而且整齐,壳高变异小;2、 在7 8月及时分苗、倒笼,尽早疏散至1.5cm网笼中,充分利用7~8 月份快速生长期生长,提高大规格苗种的培育率,当年10月底培育成平均3cm 以上的苗种,中间育成率最高可达96.01%, 3cm以上个体培育率可达75.47%;3、 分苗养殖时,因幼贝个体大、易操作、丢失少,利用率得到提高;4、 疏分培育的大规格贝苗,个体大、生活力强,贝苗可于当年直接进笼或 底播养殖,缩短中间暂养期,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虾夷扇贝增养殖用苗种是健康、符合规格的,通常要求壳高3cm以上,尤 其是用于底播增殖的苗种,规格大才能保证成活率。 一般人工苗在3月份育成, 而天然苗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采集,本专利技术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 成方法可在缩短的中间育成周期内培育出健康的天然苗种,在当年10月底或 11月上旬培育成3cm以上天然苗种。本专利技术在于掌握好分苗时间、密度。 虾夷扇贝是低温种类,夏季水温超过23。C,易引起死亡。在旅顺渤海侧、 黄海侧海域,通过3年的温度监测表明,无论温度偏高还是偏低的年度,8月 份水温3年比较一致,均未超过2(TC,最高水温出现在2007年的9月,但也未超过2rc,非常有利于虾夷扇贝生长和存活,对于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是非常 适宜的海区。通过比较分析表明,5月、6月所釆集的天然苗种,在渤海侧海域日生长最 快时期是7 ~ 8月份,9月以后日生长量逐渐下降。2008年7月30日进入1.5cm 网笼的苗种,3cm以上个体比例是98.89%, 2008年8月17日进入1.5cm网笼 的苗种,3cm以上个体比例是41.11%,进笼时间相差17天,3cm以上个体比 例相差l倍以上。因此在此期间及时分苗,尽早疏散至1.5cm网笼中,利用7~ 8月份快速生长期生长,提高大规格苗种的培育率。密度与大规格苗种培育率密切相关,密度大苗种个体小,密度小个体大。 例如,2006年测定了不同密度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密度在70~90枚/层时, 平均壳高达到3.28cm,群体组成中》3cm个体的比例占83.33%;随着密度增加, 平均个体逐渐变小,群体组成中^3cm个体的比例下降,当密度达到160~170 枚/层时,平均壳高2.77cm,群体组成中》3cm个体比例仅为22%,中间育成效 果较差。实际生产中,中间育成既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育成效果。尽管中间 育成密度小,会增加中间育成设施器材的用量和人工管理费用,但是苗种规格 大,苗种价格高,效益好;相反如果密度大,尽管节省一些设施器材和人工管 理等成本,但是因苗种规格小,价格下降,整体效益减少,而且不能满足增养 殖生产中对苗种规格的需求。因此,大规模中间育成时,密度控制在90枚/层 左右,例如80、 85、 90、 95、 100枚/层较适宜,可根据苗种数量等具体情况来 考虑。实施例1,将海区釆获的天然苗种通过二级分苗、 三级育成、分苗后装笼、倒笼,当年育成健康、符合规格的养殖用苗种,用于 浮筏养殖、底播增殖。贝苗平均在0.2^11左右时,开始进行二级分苗。网袋选择30x 50cm,网目 为20~30目,网目大小以绝大多数贝苗不流失为准。网笼选择0.5cmx20层x32暂养笼,即网目对角线0.5cm、笼盘直径32cm的20层扇贝养殖笼。将贝苗 从附着基上刷下来,用40目网、1.5mm、 3mm、 5mm挤塑网作成不同规格的 筛子去除杂贝、杂质等,筛选规格小于0.5cm的苗,装入30目网袋中育成,规 格稍大的苗种可选择装入20、 25目网袋,0.5cm以上的苗进0.5cmx20层x32 暂养笼。装苗前,网袋内要先装入10g左右的牵伸塑料网,以便支撑网袋空间。 密度为网袋1500 ~ 1800枚/袋,网笼280-300枚/层。在6月下甸~7月期间内及时分袋疏苗,密度控制在1800枚/袋以下,根据 苗种及中间育成器材等情况装苗量为1500、 1600、 1700枚/袋,在合理利用资 源、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稚贝生长环境,提高稚贝的成活率,在初期可提高10%, 后期甚至可提高一倍以上。同时,经过合理疏分所培育的稚贝生长快、个体大 而且整齐,壳高变异极少。三级育成时,按照苗种数量确定三级暂养笼数、台筏、浮子、坠石等物资。 无结网暂养笼分为0.5cm x 20层x 32与1.5cm x 20层x 32等,几种暂养笼在7月中旬备齐。此时分苗的时机取决于苗种与网笼的规格,幼苗壳高0.5cm以上占60~ 70%左右时,即开始分苗;适宜在7 8月,尤其是在7月、8月上旬以前进行 分苗,在此快速生长期内及时增大生长空间,贝苗生长效果尤为显著。所需网 笼规格在0.5cm以上,吊距70 80cm,每台吊数根据筏身长短确定,依据海流 情况,坠石为L5 2.5kg,重量要均匀。暂养水层台筏浮绠长lm,暂养水层一 般控制在5m以内。分苗作业时,晴天分苗要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间为宜,充分利用早、晚两 头时间,阴天如无风雨可适当延长。陆上分苗,将挂在海区的网袋运至分苗地点,将网袋内的苗倒在水槽内, 用网目为0.3-0.5cm的筛网筛苗,网目大小根据贝苗生长情况确定,选用0.5 cm、 0.45cm、 0.4cm、 0.35cm、 0. 3cm筛网依次筛5道,筛出0.5cm以上苗种进 网笼,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包括二级分苗、三级育成及倒笼步骤,其特征在于,    贝苗壳高平均0.2cm时二级分苗,0.5cm以上的苗装笼,280~300枚/层,小于0.5cm的苗装入网袋,1500~1800枚/袋;    幼苗壳高0.5cm以上占60~70%时,开始三级分苗,装笼苗每层装入苗种280~300枚,筛下回袋苗每袋1000枚以下;    在贻贝附着盛期之后进行倒笼,装笼苗80~100枚/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包括二级分苗、三级育成及倒笼步骤,其特征在于,贝苗壳高平均0.2cm时二级分苗,0.5cm以上的苗装笼,280~300枚/层,小于0.5cm的苗装入网袋,1500~1800枚/袋;幼苗壳高0.5cm以上占60~70%时,开始三级分苗,装笼苗每层装入苗种280~300枚,筛下回袋苗每袋1000枚以下;在贻贝附着盛期之后进行倒笼,装笼苗80~100枚/层。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贝苗在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真福王伟东鲁学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